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康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康士
陈康士
英文名 KangShi Chen
出生 不详
逝世 888年
国籍 中国
别名 字安道
职业 唐代琴家
知名作品 编有《琴书正声》10卷
《琴谱记》一卷
《楚调五章》一卷
《离骚》谱一卷等。

陈康士

中国唐代琴家。晚唐僖宗(874~888)时的琴师,曾向东岳道士梅复元学琴,编有《琴书正声》十卷,书中集有《广陵散》、《大胡笳》、《小胡笳》等传统名曲八十余首。

人物简介

陈康士,字安道,晚唐琴家,活动于唐僖宗时期,

在当时以“善琴知名”。他曾向东岳道士梅复元学琴,他习琴强调应有自己的体会,在自叙中说:“余学琴虽因师启声,后乃自悟。”指出“自元和、长庆以来,前辈得名之士,多不明于调韵,或手达者伤于流俗,声达者患于直置,皆止师传,不从心得。”批评他们只照搬老师的传授,没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故不会有发展创新。

陈康士“创调共百章,每调均有短章引韵,类诗之小序。”即在大曲之前附有相应短曲。这些作品都收在他编的《琴谱》十三卷里,诗人姜阮,皮日休都为他的琴谱写了序。遗憾的是他的作品没有全部保存下来,但是这种编辑体例却一直沿续到明代,见于《神奇秘谱》、《杏庄太音补遗》等琴谱。

他根据屈原的诗创作的琴曲《离骚》,是安史之乱后具有现实意义的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历代都有人弹奏。曲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僧居月《琴曲谱录》谓原曲为九段,后人衍为十八段。此曲抒发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惨遭奸谗后的忧郁和苦闷,以及思乡爱国的崇高感情。《离骚》,具有古朴苍劲、深沉含蓄的风格。第二段在低音区出现的音调,凄凉而压抑;它与第三段表现愤慨的音调交替变化出现,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使人感到悲愁交加,层层曲折。第七段一扫沉闷的气氛,豪放自若,有不为天地所累之慨,表达了屈原勇于追求理想的精神。全曲随情绪的起伏变化鲜明、生动。《琴学初津》在《离骚》后记中,以“始则抑郁,继则豪爽”的评语,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此曲的情操和格调。

除《离骚》谱,陈康士辑《琴书正声》十卷,其中包括《蔡氏五弄》等八十余首,又撰《琴调》十七卷,《琴谱记》一卷、《楚调五章》一卷,对晚唐琴学的发展繁荣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些作品大多已轶失。[1]

离骚古琴曲

《离骚》是晚唐陈康士根据屈原同名抒情长诗所作的古琴曲。表现屈原一心要在楚国实行政治改革,但理想又不得实现的苦闷。据<<崇文总目>>讲:陈康士“依<<离骚>>以次声”。最初可能是吟唱原诗,以后逐步形成了独奏曲。现存<<离骚>>琴谱,都以原诗中的诗句作为各段标题。明、清传谱多达三十七种,是较受欢迎的演奏曲目。<<琴学初津>>在曲后记中说:“审其用意,隐现莫测。视其起意,则悲愁交作,层层曲折,名状难言。继则豪放自若,有不为天地所累之慨。”后记中又把全曲概括为:“始则抑郁,继则豪爽”。“宁溘死以流亡兮”,“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的不屈不挠、坚持真理的精神,在乐曲中得到深刻的体现。乐曲古朴苍劲、深沉含蓄,抒发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遭奸谗后的忧郁和苦闷,以及思乡爱国的崇高感情。

此曲乐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原曲为九段,后人衍为十八段。由管平湖定拍、定节奏并演奏的《离骚》,具有古朴苍劲、深沉含蓄的风格。第二段在低音区出现的音调,凄凉而压抑;它与第三段表现愤慨的音调交替变化出现,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使人感到悲愁交加,层层曲折。第七段一扫沉闷的气氛,豪放自若,有“ 不为天地所累”之慨,表达了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全曲随情绪的起伏变化,采用了商、羽、宫、角调式交替的手法,使情调得到鲜明、生动的体现。《琴学初津》在《离骚》后记中,以“始则抑郁,继则豪爽”的评语,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此曲的情操和格调。

《离骚》古琴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