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陈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彤中国河南开封人,1967年出生。1997年参与新浪子公司北京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属的利方在线网站的初创工作,1998年3月正式加入公司。 并担任新浪执行副总裁、新浪网总编辑。

陈彤拥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北京理工大学通讯学硕士学位,以及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工程学学士学位。

2014年10月22日因个人原因从新浪公司离职。

2014年11月4日,加盟小米公司,任副总裁,负责内容投资和内容运营。

2016年10月27日,腾讯科技确认陈彤担任一点资讯总裁和凤凰新媒体总裁。

人物简介

陈彤,1967年2月出生。1997年参与利方在线网站的初期工作,1998年正式加盟新浪,自2007年2月起担任新浪执行副总裁兼新浪网总编辑。

陈彤拥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北京理工大学通讯学硕士学位,以及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工程学学士学位。

人物履历

1997年4月至1998年8月,陈彤任利方在线体育沙龙版主;

1998年3月正式加入新浪公司。1998年,陈彤主持“法国 98足球风暴”网站一鸣惊人,创造了中文网站的访问记录。之后,新浪网新闻中心在科索沃战争、中国加入WTO、悉尼奥运会、“9·11事件”、雅典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的报道中获得巨大成功,确立了新浪网在全球中文网站中的优势。

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任新浪网新闻中心主编;

1999年6月至2000年6月,任新浪网内容总监;

2000年6月至2002年5月,任新浪网中国区执行副总经理;

2002年5月至2003年11月,任公司副总裁兼总编辑;

2003年11月至2007年2月,任公司资深副总裁兼总编辑。

2007年2月起担任新浪执行副总裁兼新浪网总编辑。

2014年10月22日,新浪董事会解除了陈彤的一切职务被迫离职。

管理方法

陈彤的管理方法在外人看来简单、粗暴,几乎有点“一言堂”的味道。但是,毕竟是他首创了网络媒体的模式--快速、全面、短小。其他网站在内容模式上多少向新浪靠拢。为此,陈彤自觉已经“非常知足”。

陈彤发新闻就象转播一场足球比赛一样。但他的聪明之处在于,抓住了几次重大突发事件,把海量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挂在网上,满足了网民猎奇的欲望。因为新浪的成功,四通利方原来的主营业务软件,已经变得模糊起来,网民记得的只有两个字:门户。

一位业内人士把网络媒体模式划分为两代,一代是以新浪为代表的模式。推崇速度、全面、篇幅短小。但是他们认为,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这种模式达到了高峰,新浪已经渐露疲态;到2002年,当网民习惯在网上看东东,并乐于接受较长的文章时,他们预测说,网络媒体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快而全将不再是唯一标准,网民想看自己最感兴趣的新闻。而到时一味的COPY已经笼络不住日渐成熟受众。第二代的网络媒体将进行信息的深加工,并做出自己的滋味来,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对此,陈彤的看法是,新浪编辑不足100人,每天都在超负荷运作,“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他觉得如果有条件,新浪会做得更好。比如现在许多新闻处理得较粗造,完全可以做更深的加工。

陈彤并没有办法判断3000多条信息的真假,如果感觉有问题,新浪会在文章后加声明。否则,对信息控制过严,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用户的知晓权。他坚持新浪尽可能的提供给网民信息,让他们自己去判断。每天有上百万的人从网上免费得到了他们想得到的信息,网民们一边享受这份免费大餐,一边暗地嘲笑提供如此丰富的大餐的人还赚不到钱。虽然在很长的时间内,网站还不可能点击收费,但是网站说白了就是个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无论是讲究快而全,还是追求原创,是到了该变的时候了。而在新的变革来临之前,门户网站们都在寻找着自己的活法,只有一点是永不变的,那就是多为自己准备几块“奶酪”,玩出些更新鲜的花活儿。

传统媒体都有个运作周期,而网站却没有。编辑们虽然是整天复制其他媒体的稿件,但如果想起个十分抓人的标题,编辑就必须对文章有个整体的把握。时间长了,免不了产生厌倦心理,甚至麻木了,而陈彤对下属的要求并没有因此而降低。虽然以新浪目前成绩足以宽慰他们为之付出的努力,但陈彤还是觉得“不满足”,因为每天的留下的遗憾还是很多。陈彤毫不犹豫的承认“我是个完美主义者”。

在陈彤的眼中,滚动在新浪网上的新闻总有那么多的错误,为了保持新浪网在网民中的口碑,他紧绷的神经一刻也不敢放松。

人物动态

奥运火炬手

2008年7月25日,火炬手新浪资深副总裁,总编辑陈彤手持火炬传递。当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河南省郑州市传递。

离职新浪

2014年10月22日,江湖人称“老沉”的陈彤,在微博上以公开信的形式宣布将离开新浪,去向不明,之后会担任新浪的顾问。离职前,他的职位是新浪执行副总裁兼新浪网总编辑。

陈彤是新浪的早期员工之一,在中国互联网媒体领域资历很老,算得上教父级选手,一直总体负责新浪媒体业务的发展。

媒体人到一定高度后出走寻求转型的例子有不少,网易媒体系出来创业的都能组成一个排了,不少人都做的不错,比如唐岩、方三文等,后来的还有搜狐总编辑刘春。

24日,据小米内部人士透露,陈彤将任小米副总裁负责媒体事务。小米的粉丝经济就是典型的社交媒体爆发。

加盟小米

2014年11月4日,内部消息称,陈彤已经加盟小米,11日入职,负责互动娱乐部门,职位是副总裁。 另有消息称,陈彤出任小米副总裁,接替的正是黎万强

此前,黎万强宣布,将去硅谷闭关,准备新的产品,小米网工作将由小米总裁林斌负责。

离开小米

2016年10月27日,腾讯科技确认陈彤担任一点资讯总裁和凤凰新媒体总裁。

人物观点

财金钱 社会上的仇富现象,是否意味着企业家在财富观方面存在一些缺失。陈彤认为,中国的企业领袖在财富观上的最大缺失,首先是对财富观认识不清,以为财富就是金钱和利润,赚钱越多,财富越多;其次是认为回报社会一定要有钱之后才能做。

陈彤认为财富以金钱为基础,但不等于金钱。财富本身还包含了价值取向的因素,除了金钱的多少,财富是如何运用的也很重要。他觉得主动回报社会是财富观的重要衡量指标,企业家应该有“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理念,这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经营企业 踏实本分是大多数人对陈彤的评价。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接触过无数企业家的陈彤,用了“踏踏实实、本本分分经营好企业是根本所在”来总结。陈彤的逻辑是:一个企业如果经营不好,不能让企业得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对内,员工不能得到好的发展,甚至工作朝不保夕;对外,不能贡献更多税收,如此,社会责任无从谈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另一方面,企业要尽到企业公民的责任,不能搞利润至上主义,因为“钻到钱眼里的人反而赚不到钱”。

三方共赢 在陈彤眼里,新财富观是一种追求和谐、平衡的财富观。企业领袖应该重视三个方面的平衡:企业可持续发展与职工权益保护之间的平衡;企业与社区利益的和谐共处;企业所在产业链的平衡发展。企业家在创造价值时,最好的状态是实现个人、公司、社会的三方共赢。陈彤认为追求三方共赢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终极目的,而且,在当前乃至未来,也是企业能够良好发展的先决条件。

他觉得三方共赢的内在含义是企业家把公司经营管理好,公司得到可持续发展,就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在公司价值增长的同时,用税收、吸纳更多就业人员等来回馈社会;企业家在创造这些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陈彤结合新浪网实际分析,新浪从组建初经历了8年的亏损期,没有赚过一分钱。但是网站需要长期的培育期和持久的磨砺,新浪和其它一些商业网站的扭亏为盈,成就当今中国IT界的财富神话就充分印证了这个道理。

陈彤认为,地方新闻门户网站大多有强大的媒体背景或政府支持,在本地新闻宣传方面具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大型商业网站所没有的先天优势。地方新闻网站的内容建设应立足本地,结合本地经济、文化特点,做出地域特色。地方新闻网站在很大程度上和地方纸媒性质相似,要落归本地,就是要实现网站的本地化、本土化,本着为本地网民服务的宗旨,增强本地网民的归属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地方新闻网站的潜在能量。

个人语录

有一个编辑在报道武汉水灾的新闻标题用了“武汉群众大撤离”,被我狠狠K了一顿,难道官员们就不撤离了吗? 新闻编辑们不能只重量不重质,以前我们的编辑只要中东一炸死人就出专题,但专题只有两篇新闻,其他都是“TMD”十年八年前的旧闻。

杨利伟上天前一天,我的一个手下就用了“杨利伟什么什么”的标题,前面没有标明杨利伟是什么什么人,我KAO,这也太牛X哄哄了吧,要是上天后可以这样,上天前,谁知道杨利伟啊,我代表广大受众,要求编辑修改标题。

我不是新闻学科班出生,但从事网络新闻一段时间后,深感专业知识不够,于是报考了人民大学新闻学研究生,接受了我党新闻学的正规教育。

人物评价

陈彤,在6年时间内,用新闻将新浪打造成了领先品牌。也不完全因为,陈彤将自己的命运,理想,幸福,乃至人生的寄托与新浪合而为一,更为重要的是,当一个新世纪开始的时候,中国互联网新闻的竞争者和从业者,依然无法回避地要去考虑,分析,研究陈彤和他的新浪新闻模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跨越新浪新闻,就必须要先超越陈彤。对于身处其中的人而言,这种竞争无疑是残酷的。有一个细节是耐人寻味的,陈彤最初上网时,用的网名是Gooooooal,英语"goal"是进球的意思,陈彤用六个O,赤裸裸地表示着他进球的欲望。但是对于中国互联网新闻的发展来说,却因这种竞争和挑战,会变得更加精彩。当人们的注意力,因王志东的离职,以及新浪高层的人事斗争而纷扰的时候,陈彤依然如黄牛一般拉着新浪新闻,坚定地按照既定的方向前进。有人说,没有了王志东的新浪就不再是新浪。其实不管新浪这部车上坐的管理者是谁,只要陈彤还是陈彤,新浪就还是新浪。这么说也许并不为过。

作为中国网络新闻媒体的奠基人之一和重要的领导者,陈彤的离开,并不会留下多少不可填充的空白,因为他的使命和作为就是让网络成为最重要的新闻载体,并与社会进步互动。“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大势已成,不会逆转。但伤感是有的,没有陈彤,我们对网络新闻规律的把握,还要探索更长时间。[1]

陈彤从小沾染了中原的气息,他说起话来也具有河南人的豪气和直爽。谈及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和走势,他认为近两年的变化非常之大——新华网、人民网等官方媒体在处理重大、敏感新闻报道时有了质的提高,一扫过去迟缓作风,2003年3月20日新华社/新华网成为全球第一家报道伊拉克战争爆发的媒体,这对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所有中国媒体从业人员是一个莫大的鼓舞;更加重视言论,例如人民网的强国论坛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品牌;商业网站迎来了第二个春天,新浪等股票成倍增长。同时,他毫不客气地指出我国现有网络媒体的不足,包括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网络新闻同质化现象严重等。展望未来,他持一种乐观态度,专家认为我国的3G时代最快可能在两年内到来,现在我国拥有手机用户2.5亿,通过手机上网的用户迟早会超过通过传统方式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用户。 陈彤所领导的新浪的起步比较早,页面设计、频道设置等内部行为规范被广泛借鉴,成为时下网站的行业规范,领导了时代潮流,但是新浪之所以成功,是与官方网站的合作密不可分的。商业网站对官方网站新闻做第二次传播和放大,从而实现双赢、互利的目的,如果说有功劳的话,功劳应该是双方的,而不是单方面的。

陈彤是理科出身,他讲每一个观点,都会附以具体的数据做证明。他引用有关调查结果,新浪、搜狐、新华、人民四家网站如果单纯比较点击量,其比例大体为27:19:2:2,而仅比较点击新闻的数量,其比例变为3.5:2:2:2,相差无几。所以,新浪与官方网站的关系是合作大于竞争,需要建立一种长期伙伴关系,应该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相关资讯

11月4日下午,当雷军王川和陈彤一身红色夹克出现在小米总参大楼会议室的时候,传言许久的谜底终于揭开:中国互联网门户第一人、原新浪执行副总裁兼总编辑陈彤正式加盟小米。

雷军表示,陈彤将担任小米负责内容投资和运营的副总裁,小米将投资10亿美元在内容方面,但是小米不会自己大量去做内容,而是会与优质内容方合作。陈彤加盟小米的第一步,就是尽快将小米电视和小米平板的视频内容做起来。

在老冀看来,陈彤的加盟给出了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正在成为互联网平台型公司的小米,还在努力破解内容的困局。

也许是因为小米在手机上太成功了,以至于大家都忘了雷军当初说的,小米的MI并不是手机,而是Mobile Internet。从小米正式上线不久的MIUI 6就能看出,小米正在强化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功能,老冀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小米如何连接一切》,试着做了些论证。当时老冀曾经与小米MIUI负责人洪锋做过交流,老冀感觉他不是很关心谷歌对安卓系统的加强控制,而更关心MIUI与垂直行业厂商连接的问题。例如,MIUI用户使用“黄页”功能,只需要点击两下,顺丰的快递大哥就能够上门取件。之所以这么方便,就在于小米的信息系统已经与顺丰直接对接。洪锋透露,未来小米将会与更多的公司实现直接连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