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翔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翔鹤
出生 1901年
四川重庆
逝世 1969年4月22日(1969-04-22)(67–68歲)
职业 作家、出版家、文史专家
知名于 解放后,他筹办并长期主编《光明日报》的副刊《文学遗产》,使其成为中国研究古典文学的重镇。此副刊也成为国家主席毛泽东最喜欢看的读物。
知名作品 小说《茫然》、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


陈翔鹤(1901年-1969年4月22日)出生于四川重庆,中共党员,著名作家、出版家、文史专家。

年轻的时候,他与好友一起组织的社团浅草社、沉钟社以及创办的刊物《浅草》、《沉钟》,便受到鲁迅先生的重视。他的文学创作始于20年代初,是浅草和沉钟的主要小说家之一。[1]

1938年在白色恐怖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冒着生命危险积极地在党的领导下工作。解放后,他筹办并长期主编《光明日报》的副刊《文学遗产》,使其成为中国研究古典文学的重镇。此副刊也成为国家主席毛泽东最喜欢看的读物。后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兼主编《文学研究集刊》。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致病而死。

沈从文好友

沈从文和陈翔鹤的友谊,始于上世纪20年代初。沈从文创作宏富,作品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如代表作《边城》、《湘行散记》等。陈翔鹤从1923年写小说《茫然》,到1960年写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在抒情、写实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他们彼此尊重,50多年书信往来不断,有学术思想的商榷,有艺术技巧的探讨,也有对文坛现状的忧虑。直到后来分别遭受到不同的处境,仍然“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李陵答苏武书:“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文学遗产

《文学遗产》是中国解放后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发表文章最多的一个刊物。在这期间,陈翔鹤对工作非常主动积极,经常往返于上海、南京、武汉、天津、成都等各大专院校,拜访那些研究有素的中国古典文学的老专家,和正在研究中国文学的青年学者,征询他们对《文学遗产》的意见,和他们讨论应该着重研究的问题,并约请他们为《文学遗产》撰稿。

热心培养青年,积极奖掖后进,是陈翔鹤办刊的基本宗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古典文学界的年轻学人,几乎没有不曾受到《文学遗产》的沾溉与栽培。从五十年代中期到文化大革命前,陈翔鹤以《文学遗产》名义召集过许多次中青年作者座谈会。像北京大学的陈贻欣褚斌杰裴家麟倪其心,北京师范大学的郭预衡聂石樵邓魁英李修生,中国人民大学的冯其庸朱靖华吴文治,北京师范学院的廖仲安,原在北大后来调中华书局的程毅中傅璇琮沈玉成,以及文学研究所的胡念贻曹道衡邓绍基刘世德王水照……都是《文学遗产》的常客。

陈翔鹤的年龄比这些人大二三十岁,从学术辈份看,实际上就是师生关系。陈翔鹤诚恳地欢迎年青年人对编辑部工作提意见和建议,同时对他们寄予希望,尤其在学风方面。有时也对在座或不在座者的某些缺点作善意的告诫和警示。


參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