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陈诗启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陈诗启(1915-2012),福建德化赤水苏岭人,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文学士。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1],中国海关史研究专家,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历任中小学教员,中学校长,厦门大学历史系系主任 、厦门大学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主任[2]、名誉主任,厦门市政协委员,中国海关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顾问等[3]

目录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中国海关史研究专家

出生日期----1915年2月25日

逝世日期----2012年4月16日9时30分

出生地点----福建德化赤水苏岭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历史系

个人出身

陈诗启出身于小商家庭。父陈仁国(1895~1962),母李瑞花(1895~1921,永春达埔人),皆信奉基督教,早年于赤水街开"玉珍"商铺,经营纱布及木材生意。

诗启7岁丧母,幼年失去母爱。但从小锻炼了他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与毅力。他少时先后就读于赤水锦水小学、永春县崇实学校初中部、厦门集美师范。民国23年(1934)集美师范高师毕业后,回崇实学校任小学部主任兼初中国文教员。

民国26年(1937)秋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因是年7月"七七事变"、日寇侵华战争爆发,12月随学校临时迁址到福建长汀,民国30年(1941)夏厦大毕业,获文学士学位。

其后先后任广州中山大学附中(因抗日战争迁址于广东某县坪石镇)教员,福建长汀县立中学校长,长汀国立侨民师范教员。

民国34年(1945)秋回厦门大学,先后担任总务处秘书等行政工作兼历史系讲师,1953年专职历史教学工作,1961年任副教授,1982年任教授。

其间1959年并任厦大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1985年任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主任,1982年任厦门市政协委员。1986年退休。

现任厦大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全国重点学科中国经济史教授、中国海关学会理事、厦门海关学会顾问、《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顾问等。

教学研究

陈诗启在他长期的教学、研究生涯中,刻苦治学,辛勤耕耘,攻克了数不清的重重难关,对祖国史学作出开拓性的贡献,取得丰硕的成果。

经济著作

1950年代,他研究明代经济史,著有《明代官手工业研究》一书(1957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950年代末,他转入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代表作有《甲午战前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变化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成长》一文(载于《历史研究》1959年第二期,转载于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经济史论文集》和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论文集》),《论鸦片战争前的买办和买办资产阶级的产生》一文(载于《社会科学战线》,转载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林则徐研究专集续篇》)。而陈诗启最大的成就与贡献,是对中国近代海关史的开拓性研究与出版《中国近代海关史》巨著。

对中国海关的影响

陈诗启在1950年代担任中国近代史教学期间,对中国近代海关问题就颇感兴趣。因他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发现,中国近代海关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机构:它名义上隶属于清政府,而实际为英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国际官厅",长期为外籍税务司把持。

从海关总税务司到各地方海关税务司,各部门重要主管都是外国人担任,其势力渗透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重要领域,不仅直接控制中国海关大权,而且控制中国财政等某些重要命脉,直接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它变成帝国主义者借以对中国实行长期侵略的工具,犹如插入中国人民内脏的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利刃。然而,对中国近代海关史这样重要的领域,却一直未引起学术界的应有重视。

陈诗启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陈诗启独具慧眼,萌生填补这一史学研究空白点的强烈兴趣与历史责任感,但因当时教学任务繁重,缺乏研究条件,无法着手。至1960年代后期,由于"文革"浩劫,研究工作又被逼停顿。

在这一漫长的浩劫中,他经受了整整10年的"牛棚"生涯。他被"革命造反派"抄家,"牛鬼蛇神"、"反革命"、"国民党残渣余孽"、"反动党棍"等一顶顶"桂冠"往他头上戴,没完没了的"审查、批斗、戴高帽、游斗、拳打脚踢";其间被拳打脚踢逾数十次,肝脏被踢伤卧床多日不起;被强令扫厕所、挑大粪、种菜、养猪等体力"劳动改造"达七八年之久。

艰辛著作

年届花甲的老教授陈诗启,经历了10年残酷的人身攻击、精神折磨与肉体摧残,但这许多劫难并没有动摇他对学术事业追求的意志与决心,反而更坚定他为此付出长期的努力与代价。他历尽艰难与风险,率领家人大小搜集抄写、校对有关资料,忍辱负重,默默耕耘,前后六七年,共积累了有关近代中国海关史资料近300万字。

1979年,和煦的春光沐浴着中国大地,陈诗启获平反,恢复正常教学、科研工作。于是,他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投入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撰写论文。

1980年,他发表了第一批研究成果:《中国近代海关史总述之一:中国半殖民地海关的创办和巩固过程》,《总述之二:中国半殖民地海关的扩展时期》以及《论中国近代海关行政的几个特点》。

这批研究成果的发表,立即在学术界引起反响,1987年lO月,他集lO余年心血研究的成果--《中国近代海关史问题初探》一书在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学术界为之瞩目。

1993年7月与1999年9月。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他竭尽全力写成的《中国近代海关史》(晚清部分与民国部分各45万余字)巨著,从而圆满实现了他数十年来开拓中国近代海关史研究领域的宏愿与完成巨大著述工程。

著作评价

以上著作之出版,获得了有关方面与许多老前辈专家的高度评价。我国社会科学的权威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评论:"《中国近代海关史问题初探》一书,是陈诗启10余年研究之结晶,是大陆史学界在近代中国海关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专著"。汤象龙、汪敬虞、聂宝璋、宓汝成等前辈专家专门致函致电,赞誉他"以惊人之毅力与功力,完成此一艰巨工程",认为"该书为中国近代海关史之研究划上完满的句号",是一部"传世之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林甘泉研究员认为,全书的出版"填补了史学领域的空白"。《历史研究》阮芳纪编审认为该书"可以看作这个阶段我国海关史学界的代表作之一。

2002年8月,经教育部委托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对有关申请项目进行评议,并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会议审定,《中国近代海关史》(明清与民国部分),人选"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教学用书",由人民出版社再版。

陈诗启在整个中国近代海关史研究工作进程中,为使研究工作开展得扎实,以及以后能将研究工作不断地继续深入下去,他又提出设立专门机构的倡议,得到中国海关学会和厦门大学的重视,1985年11月,由中国海关学会和厦门大学合办的中国近代海关史研究中心成立,陈诗启被任命为主任,并开始招收中国海关史研究生,培养研究人才,增加研究队伍的新生力量。为了有利于研究工作的进行,他先后主编了《中国近代海关地名录(英汉对照)》、《中国近代海关名词及常用语英汉对照》、《中国近代海关机构职衔名称英汉对照》等工具书。同时组织翻译了《李泰国与中英关系》、《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步入中国仕途--1854~1863年赫德日记》。又促成厦门海关学会出版《赫德与中国海关》中译本等多部有较高史料价值的外国专著和档案资料,为中国近代海关史的学科建设提供了基础。又倡议该研究中心与厦门海关合作整理、开发厦门海关档案室所收藏的旧海关档案,至今已翻译、编辑近100万字海关税务司与总税务司来往的半官函,已出版了《厦门海关档案选编》。

学术研究

由于中国近代海关是英帝国主义者控制下的国际官厅,许多国家至今保留有大量有关中国海关的档案资料,一些国家的学者对中国海关问题也作了不少研究。为此,陈诗启认为有必要在国际范围进行广泛交流,以推动研究工作的全面开展。在他积极的 倡议与推动下,1988年11月、1990年8月、1995年5月,先后于香港大学、厦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了3次中国海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第二次、第三次研讨会上,陈诗启分别被推任组委会主委与顾问。

陈诗启不仅亲自从事并积极推动中国海关史的学术研究工作,同时接受中国海关总署与中国海关学会的委托,指导全国海关史志的编写工作,做出显著成绩。1986~1989年,他已70高龄。仍频频远行,先后到深圳、广州、长沙、武汉、九江、芜湖、南京、张家港、上海、青岛、天津、秦皇岛、大连、沈阳等地,与当地海关领导及修志人员座谈,为讲习班作学术专题报告,传授海关史基本知识,为指导全国海关史的编写工作作出不懈的努力与奉献。

所获荣誉

陈诗启在数十年研究中国近代海关史的进程中,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逆境中冒着种种风险,克服重重困难,忍辱负重,用多年时间组织家人大小搜集抄录数百万字的有关珍贵资料,作为他研究、著述伟大工程的不可或缺之重要基础和他的研究成果90余万字的宏篇专著,是在70岁以后才开始撰写完成的。他的历史责任感、事业心,老而弥坚的意志、决心、毅力,真是值得人们学习与敬佩。由于他对中国海关史研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1987年中国海关总署授予金质纪念章。国务院表彰他对高等教育有突出贡献,发给特殊津贴。《中国近代海关史》(晚清部分),1995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年再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颁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中国近代海关史》(全册)分别荣获第四届吴玉章奖优秀奖、第二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二等奖,先后获奖8次。他的辛勤工作、卓著成绩,赢得世人的尊敬与赞誉,其名字与传略载入《世界文化名人辞典》(华人卷)、《中华兴国人物大典》、《国际名人录》、《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等。美国传记学会与英国剑桥传记中心出版的《世界名人录》均收录陈诗启教授的传略。如今,他已89岁高龄,仍继续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迈进。他计划在健康许可情况下,着手《外籍税务司海关制度研究》这一专著的撰写。

参考来源

  1. 陈诗启 ,豆瓣读书网
  2. 陈诗启 ,福建炎黄纵横, 2021-03-21
  3. 陈诗启 ,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