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集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集镇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东临半堤镇,南靠杜堂镇,西与菏泽市开发区接壤,北和牡丹区皇镇乡为邻,南距定陶城区15千米,西距菏泽市区7千米。

截至2013年,陈集镇版图总面积83.9平方千米,下辖26个行政村,总人口6.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万人,城镇化率28.6%。2013年,该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8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00元。

陈集镇是山东省百强建设示范乡镇,曾获“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生态文明乡镇”、“山东省文明镇”等荣誉称号。[1]

历史沿革

陈集原名程桥,明初开始在程桥起集,因陈楼村陈氏在此集立了千顷牌,改名为陈桥集,后又称陈家集。

清朝中期演变为陈集,清末属北方棠西村。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建为陈桥镇,属第五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十月改称陈集区。

1949年改为定陶县第三区。

1958年3月成立陈集乡。

1958年8月成立火箭人民公社;同年,更名为陈集人民公社。

1984年1月成立陈集镇。

2001年原保宁乡并入,名仍为陈集镇,属定陶县辖镇。

2016年,定陶县改设定陶区,陈集镇属之。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陈集镇辖陈集村、前沙海村、中沙海村、张庄村、刘庄村、七一村、八一村、崔庄村焦庄村盐土村、马楼村、八里庙村、桶子河村、张胡同村、保宁村、常店村、朱集村、朱庄村、台楼村、华堂村、罗庄村、何庄村、吴庄村、曹庙村、曹楼村、鲁店村等26个行政村。[5]镇政府驻陈集镇文化路。[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陈集镇地处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北部,东临半堤镇,南靠杜堂镇,[6]西与菏泽市开发区接壤,北和牡丹区皇镇乡为邻,南距定陶城区15千米,西距菏泽市区7千米;全镇东西最大距离9.1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4千米,版图总面积83.9平方千米,镇政府位于东经115°38′,北纬35°11′。

地形地貌

陈集镇境内地势较平坦,北洼东低、西南平、中间高;西部为淤泥,南部为沙壤,东北为碱地,中间为“两合土”;碱地、涝洼地各占总耕地面积的1/5左右。

气候

陈集镇属温带季风气候区,但大陆性明显,其特点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干旱多偏南风,气温回升快,降水量少,空气干燥,受寒潮侵袭常出现霜冻和倒春寒天气;夏季炎热多雨,常有潮湿闷热天气,有时因暴雨成灾,有时也可能因降水稀少而出现夏旱;秋季天高气爽,日照充足,常发生秋旱现象;冬季多偏北风,气候干冷,降水(雪)稀少,个别年份出现冻害。无霜期年平均20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35.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663.0毫米,年平均气温13.9度。

水文

陈集镇境内属黄淮水系,主要河流有洙水河、薛寨沟、南干渠、柳林河,境内流长30余千米,流域面积46平方千米。[3]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末,陈集镇辖区总人口6.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万人,城镇化率28.6%。

民族

2013年末,陈集镇总人口中民族以汉族为主,占88.4%,回族占总人口的11.6%。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3年,陈集镇国土总面积12.585万亩,其中有用于耕地的土地8.2万亩。

水资源

陈集镇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地下水,该镇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是重碳酸盐类,pH值一般在6~8之间,平均为7.3度,属中性水。浅层淡水底界面埋深10~20米的主要分布在中沙海村一带;20~40米的分布在镇域西南部保宁村一带;40~50米的分布在该镇东南部地区。

经济概况

综述

2013年,陈集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84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7.9亿元,公共财政收入0.55亿元,外贸出口总额0.69亿美元。

第一产业

2013年,陈集镇以种植小麦、玉米、山药为主,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9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1%。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山药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1.2万吨;畜牧业以鸡、猪、羊为主,饲养鸡90万只,生猪饲养量5.8万头,年末存栏6万头,羊饲养量3万只,年末存栏3.2万只。

第二产业

2013年,陈集镇工业以机械制造、生物化工、工艺品加工、食品加工、地毯、建材、造纸、纺织、服装为主;全年完成工业主营收入39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7.9亿元;拥有工业企业140余家,职工1.4万人;拥有裘皮生产加工出口基地2个,新闻纸生产基地1个,多功能肽研发制造出口基地1个。

第三产业

2013年,陈集镇共有城乡集贸市场5处,商业网点700多个,从业人员2600余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3亿元,比2012年增长23%,各项贷款余额1.23亿元,比2012年增长26%。[4]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2013年末,陈集镇有客运站1处,日发客运汽车56班次;变电站2处,供电站1处,年用电量8000万千瓦;镇驻地建有花坛43个,绿化面积3.3万平方米;有线电视用户5200户,入户率16%;体育场16个,3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邮政支局、电信支局各2处,报纸、杂志累计期发行0.62万份;电话交换机总容量0.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500余户,电话普及率12.5%;移动电话用户6.2万部,互联网用户4000户。

文化艺术

2013年末,陈集镇有镇综合文化站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大院)12处,各类文化专业户110户,各类图书室6个,藏书3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300多人。

教育事业

2013年末,陈集镇有幼儿园29所,在园幼儿1300人,专任教师78人;小学20所,在校学生5100人,专任教师25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2处,初中在校学生1968人,专任教师198人。

医疗卫生

2013年末,陈集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个,固定资产总值511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28名,其中执业医师32名,执业助理医师37名,注册护士38名,有床位101张,每万人拥有病床16.4张;医疗机构完成诊疗7.1万人次,53686名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

社会保障

2013年末,陈集镇有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各类优抚对象25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86.6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93户,人数2225人,支出200.25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3万人,参保率100%。[5]

交通

陈集镇西邻京九铁路,北依新石铁路和327国道,菏泽市长江路、上海路、钱塘路通达境内,日南高速和德商高速均在境内通过且有出入口。[20]2017年1月,鲁南高铁菏泽站选址最终确定在日兰高速口东侧、万福河以北,建在定陶区陈集镇的桶子河村。

名优特产

山药

陈集镇是定陶区山药的主产地,山药种植在该镇已有千年历史,“陈集山药”是山东省菏泽市的第一个“地理标志产品”,已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

陈集山药具有“面、甜、香、绵”的口感特点,除含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等常规营养物质外,还含有锌、硒、钙、铁、铜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和17种氨基酸、皂甘、多酚氧化酶、淀粉酶消化素。

葡萄

陈集镇曹楼村栽植葡萄始于1982年,截至2013年,该村种植葡萄近500亩,亩产约7000斤,随着葡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该镇计划发展以曹楼村为主的1000亩葡萄采摘园,把曹楼葡萄融入到旅游观光线路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