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护散记(笑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陪护散记》是中国当代作家笑君的散文。
作品欣赏
陪护散记
一 如今,治病、住医院,也不是件简单的事。 太太因一场车祸,撞伤了胳膊、腿,也将心脏病给撞犯了。本想着,在家吃点药,休息一段时间就会好起来的。岂知,我想错了,胸口闷,吸不动气,心绞痛一天紧似一天,是典型的冠心病复发了。不住院治疗,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住院,先得挂医生的号,医生看了,需要住院,而且还要有病床。在这里,医生是掌握着生与死的人,只有他认为需要住院了,才可以住院。 说实在的,己有好几年没有经历住院这样的事情了,还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拿着医生开的“住院通知单”,经“医导”的指点,才知道去“出入院大厅”办理入院的相关手续。 在高度自动化、信息化的社会里,一切事情都由程序控制着,偏离了程序,便无法办事了。 进得“出入院大厅”,一遛十多个窗口,全是“出入院办理”的标识,看似明白,可我想先咨询几个问题却找不着应有的窗口,只好在一个暂时无人排队的窗口,伸进头去,询问工作人员,人家没工夫看我,随口回答两个字:“取号!”干脆、直接,就像战场上的将军下达的命令一样,冷峻、严肃。 离开窗口,宽敞的大厅,不知道在哪里取号。东张西望了几十秒吧,才看到大厅中央的两根圆柱子底下,立着两台机器,有人在上面指指点点的,心想这应该就是取号的地方了。来到机器前一看,一块屏幕,显示有“入院、出院、交费”三个摁钮。我要咨询,摁谁呢?犹豫了片刻,就摁“入院”吧,立马,屏幕上出现了:“请扫描身份证”的指令。同时,屏幕下方射出一束红光。我按照要求放上身份证,很快,屏幕上显示出了姓名、序号、窗口号。我明白了,号己取成,就等着叫号吧。等着,等着,十几分钟后,终于听到播音器报到我的号,以及窗口号。 我兴冲冲地站到指定的窗口,询问我想要知道的事情,工作人员的眼晴只在电脑屏幕上,连一丝余光都斜不到我的脸上,说:“不在这办。” 我说:“那,在哪儿办呢?” “去问总服务台。”回答得冷冷冰冰,掷地有声。我看着她,她的脸没动,就是不想再说什么了,我只得离开。 因为,医生开“住院通知单”,开的是自费住院。现在,我想改为“医保”住院。在总服务台,工作人员说:“去找看病的医生。”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吗?却非要让我多跑几个楼层,再回到原点。 找医生,就得挂号,就跟再看一次病是一样的。好在手机上就可以挂号,挂吧,还有一个普通号,挂上了。 然后,去看病的科室,刷卡报到。就诊大厅内,坐满了人,只能等着叫号。足足等了四十分钟,叫到我的号了。来到医生面前,说明一下情况,医生到是很干脆,什么也没说,伸笔就在我递过去的“住院通知单”的左上角,第一个方框里画了一个“勾”。接着,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戳,拨开盖子,看了看上下方,随手盖上了。 就这么简单,简单得令我感觉像做梦似的。原来,我跑了一大圈,就是一个“勾”,一个“戳”而己。 后面的事情不用说了,都很顺利。虽然,还要取号,还要排队,己是轻车熟路了。没用多少时间,住院的所有手续便办完了。 我拿着盖了几个戳的“住院通知单”,用轮椅推着太太,找了几幢楼,过了几个楼道,进了几次电梯间,终于找到了属于我们可以进驻的病区。 当我将轮椅停好,让太太坐安稳了,拿出“住院通知单”给“护士站”的护士看时,便听她说道:“现在没床位,要等哩。”说得很轻松,很自然,就像是家常便饭。 我的第一反应:“阿,还要等!” “是的,要等。”护士说得很肯定,又说:“在你前面还有好几个人呢,若不住,可以办退的。” 真是开玩笑,我是来住院治病的,哪有退的道理?我心里这样想着,却没有说出口,只是问一句:“现在怎么办?” 护士说:“先回去,待有床位了,立刻通知你。” 还说什么呢,回家吧。只是,当年买房,没想到会发生今天的状况是多层,没电梯。这胳膊、腿都骨折了,打着石膏,上楼、下楼,实在是太艰难了。 好在有儿子,背起他妈就蹭蹭的上去了。你还别说,千百年来“养儿防老”的观念,终于有了现实的意义。 回家了,一直等了三天,方等到有床位的电话,这才住上了院。 当晚,太太在她的床位上休息,我也忙完了入院后需要办理的一些事情。便在病区的走廊上闲遛达,一层楼,楼梯左右两个病区,几十个房间,一两百个床位,住得满满的,不曾有一个空位。 真的不敢想象,而今生病的人,可谓多如牛毛哟! 二 住院的第二天,必须做的事情,就是各种检查。 当然,在门诊,而且是本医院做过的项目,是不用再重复做的。都做些什么样的检查呢?根据病情的不同,项目自然也不一样。但是,只要细心一点,留意一下同室病人的情况,就会发现,许多项目累同,似乎是必须做的。比如:采集大小便、抽血、CT等等。 凡是入住的病人,检查工作是从入住的当晚就开始了。晚餐后,护士便将采集大小便的管子、瓶子送来了,并盯嘱说:“今夜十二点以后,请别再吃东西,也别再喝水了,明天早上要采血。” 太太有心脏病史,前几日被一辆车撞击了一下,导至旧疾复发。入院后,还不知道主治医生是谁,却见一位很年轻的女医生来到病床前,很仔细地询问了近几年来的病情发展情况,以及此次被汽车撞击的祥细经过,还认真的看了过去的病情报告、片子等等。 第二天上午八点开始,先是护士来查房,虽是以检查卫生为主,却也关心病人早上吃了多少,大小便是否正常,发不发烧等。接着,就是医生查房了。此时的查房,其实就是现场看病、治病。一帮人,在一位年轻的主任医师率领下,挨着房间,依次进行。每到一个病床前,助手将病历夹子递给领队的医师。医师翻开病历,一边浏览,一边问,哪一项是怎么处理的,哪一项有什么变化。助手一一作答,医师一边点头,一边又再次翻看着病历的某一页。然后,医师将病历还给助手,开始看病人,先看看病人的眼晴、口腔,再示意病人掀开被子,摸摸病人的胸口、腹部。一边摸着,一边问:“这疼吗?这不舒服吗?咋夜睡得怎么样啊?”医师虽然年轻,话语却很亲切,充满着关怀,饱含着温情。接下来,给助手下旨意了,做个什么什么检查,看一下什么有没有变化,用什么什么药,等等。助手在本了上快速的记着,前后也就几分钟吧,结束了。一转身,便又到了下一个病床前,同样的程序,同样的结果。 查房后不到一个小时,护士送来了几张单子,便说:“这几项检查是今天下午和明天要做的,按时去排号,等着做就可以了。” 于是乎,陪护者的工作重心便自然而然的转移了。下午的号,当然就是十二点以后的事情。中国人多,这是谁都知道的。近几十年来,看病的人似乎更多,且逐年攀升。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医院,没有哪一家医院没人。省市级的,知名度较高的医院,人就更多了。看病难,己成为当今社会最头疼的事情。
作者简介
笑君,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