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隆昌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隆昌镇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地处巴林左旗东南部,东与阿鲁科尔沁旗先锋乡、双胜镇相连,南与巴林右旗宝日勿苏镇相接,西与查干哈达苏木接壤,北与隆昌镇毗邻。隆昌镇行政区域面积834.01平方千米。2018年末,隆昌镇户籍人口50542人。

清末隆昌属于巴林右旗。民国时期划归林东县属三区,称小街集。伪满洲国时期,为巴林右旗德乐区。1952年7月,划归巴林左旗,改称隆昌区。1956年,划为大庙、隆昌、毛宝力格3乡。1958年,建立乌兰套海公社。1984年,改为隆昌镇;同年,划出半拉石槽、小二八地等7村组建毛宝力格乡。2005年,白音敖包、毛宝力格2乡并入。截至2020年6月,隆昌镇辖33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隆昌村。

2018年,隆昌镇有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88个。[1]

简介

隆昌镇位于辽阳县南部,地处千山南麓的双塔岭脚下,是一个群山环绕、风景秀丽的山乡小镇。北与鞍山市唐家房镇一岭之隔,南与吉洞峪满族乡毗邻,东与八会镇相连,西与海城市接壤。

隆昌镇政府设在隆昌村,与辽阳县政府直线距离50公里,与鞍山市中心直线距离36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十分优越,道路四通八达,交通非常便利。鞍隆线、辽凤线两条省级公路在此交汇,是鞍山、辽阳通往丹东、凤城、岫岩的必经之地。

全镇总面积122.5平方公里(183750亩),"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村庄与河滩。一分田里种庄稼,八分山上林果蚕。"这是对全镇自然状况的高度概括。[2]

历史沿革

唐设隆昌州,1949年建隆昌区,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建镇。1996年,面积189.4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辖王家、兰凤、柳家、邱家、祁爱、隆昌、郭家、林场、得胜、胜利堡、吉祥峪1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2002年,镇政府驻隆昌,人口1.36万人,面积122平方千米,辖隆昌、吉祥峪、得胜、胜利堡、林场、邱家、祁家、王家、柳家、兰风、郭家堡11个行政村。

区划地理

隆昌镇有7个行政村,分别是隆昌村、得胜村、郭家村、吉祥村、祁家村、邱家村、兰凤村。共有70个村民组,3986 户居民。全镇共有人口13545人。居民以汉族为主,间有少量的满族人口。

隆昌镇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温和,多风少雨;夏季炎热,南风偏多;秋季凉爽,西北风多;冬季严寒,北风居多。

隆昌镇物候特点是四季分明,以清明和霜降为界。农作物谷雨开播,芒种开铲,处暑收割,寒露入仓,作物年收一茬。全镇地形略成方形,西北地势较高,东南较低,河水东流。镇内山脉都属于千山山脉,双塔岭是千山风景区一角,有著名的景点武圣观坐落在岭上,自然风景独特,吸引着省内外众多游客前去观光。[3]

地方特产

隆昌镇的气候特点、土质结构、雨量分布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南果梨的栽培与生长,因此,南果梨成为这里的特产,也使隆昌镇成为远近闻名的南果梨之乡。隆昌镇的南果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资源十分丰富。隆昌镇政府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大做"山上文章",到2005年底,全镇已建万株果园11个,千株果园155个,年平均果品产量2500万公斤。水果生产特别是南果梨生产,已成为具有标志性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科学管,政策帮,枝叶繁茂果满堂。",隆昌镇的南果梨生产有了巨大的飞跃,一是果品质量创名优品牌,冲出辽宁,走向全国;二是扩大栽培面积,形成了规模。2006年全镇拥有5万亩无公害绿色南果梨生产基地,南果梨树120万株,南果梨产量突破2500万公斤,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达2000多元。

隆昌镇的山上开发大有潜力可挖。在现有的14.6万亩林地面积中,国家生态公益林1.78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1%,植被率达78%以上。

柞蚕也是隆昌镇特产之一。隆昌镇拥有丰富的放养柞蚕的天然资源。全镇现有柞蚕场7万亩,每年春秋两季可放养柞蚕1000把,每把可产茧蛹350公斤,平均年产蚕茧220吨,产值可达220万元。

农作物的主要品种是:玉米、水稻、高粱、大豆、兼有花生、杂粮、香瓜、蔬菜等,中草药有黄芪、桔梗、五味子、丁毒豆等。[4]

水果产业

隆昌镇是辽阳市南果梨生产乡镇之一。隆昌镇南果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资源丰富,水果产量可达5.000万斤,年产值5000万元。占全镇总户数的77.5%,从事水果生产的劳力占全镇农业劳动力的60%,水果收入占人均收入的80%,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为适应入世的需要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要进一步发挥水果生产的优势,把水果生产尽快转入到绿色食品无公害商品基地上来,向科学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把我镇水果生产这一产业做大做强,创出隆昌镇品牌,以适应入世需要,同时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使水果生产真正成为永不言败的主导产业。

支柱产业

乡镇企业:利用交通便利、优惠措施,优化环境,加大招商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建设力度。隆昌镇工、商、运、建、服有各类企业150家,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百万元以上的10家,50万元以上的15家。2004年,乡镇企业产值达0.4亿元。

畜牧业发展:隆昌镇肉食鸡养殖户120户,年饲养量100万只,隆昌镇在郭家村大力投入养殖庄河"大骨鸡"5万只,生猪饲养量2.8万头,黄牛0.6万头,家禽饲养量3万只。

林业生产。隆昌镇林地面积14.5万亩,国家公益林3.78万亩,封山面积1万亩,隆昌镇是汤河水库的主要输出支流,隆昌镇长期很抓林业资源管护,使汤河水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隆昌镇不断努力发展林业,重视林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经济林、人工林、天然林等林业相关产业。林网空档新植树30万株,植连片开发速生用材林1000亩(5万株),沟、渠、河岸植树10万株。

蚕业生产:隆昌镇柞蚕场面积为7万亩,全年放养柞蚕1000把,产量220吨,产值220万元。

招商优势

招商引资政策、优势:隆昌镇与鞍山一岭之隔,交通便利,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鼓励个人和私营企业家来隆昌创业。

隆昌镇是以水果生产为主的乡镇,每年生产水果3000万斤,其中"南果梨"产量为2000万斤,非常适合在隆昌镇投资建设以水果加工为主的企业,到隆昌镇投资的企业可以获得3年免税政策,并将帮助投资企业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有关建设手续。隆昌镇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在隆昌镇投资的企业和个人跟踪服务,其次,隆昌镇矿产资源也很丰富,已经探明的郭家村石灰石矿、吉祥村镁石矿、胜利村硫化铁矿、王家村硅石矿等,正待开发。

工作重点

充分利用隆昌镇矿产资源,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加快工业发展。重点抓好三个项目建设:一是隆昌镇双井东兴300吨/日荧石采选项目。依托我镇双井村丰富荧石资源,协助双井东兴矿业新建日处理300吨选厂,力争8月份转车投产。二是隆昌镇毛宝力格地下煤资源1000万风险勘探项目。加强与福建连明投资公司的沟通与联系,协助其办理有关探矿手续,力争年内完成毛宝力格50平方公里区域内的煤资源勘查。三是隆昌镇境内多金属资源勘探项目。抓住旗矿产资源集中整顿有利时机,督促在隆昌镇已进行勘查区域登记多年,迟迟未出资勘查的矿业公司出资勘查,探明储量,尽快将地下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财税资源。

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小城镇面貌,提升小城镇整体功能,推进城镇化步伐。实施镇区三化一排项目。采取受益人出一部分、镇政府拿一部分、上级给一部分的措施,年内筹资150万元完成镇区排水、主街道路两侧的硬化、绿化和亮化。提升小城镇档次,扩充小城镇规模,增强小城镇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为招商引资搭建平台。

加强农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繁荣地区经济。健全完善3个农贸市场,新建服装专业市场1个,杂粮豆专业收购加工市场(小区)1个,加大区域农畜产品贸易量,鼓励支持个体工商业发展,繁荣地方经济。

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全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实施好五个项目。一是抓好大地和冷棚菜建设项目,充分利用省际大通道贯穿我镇33公里这一交通便利优势,引导广大农民大力发展大地菜和设施农业。年内力争新建冷棚500处,大地菜4000亩。二是抓好50万袋食用菌建设项目。充分利用本地玉米芯、木屑和牛粪等便利资源优势,以鸡腿菇和木耳两个品种为主,以抓专业村的方式,大力发展食用菌示范种植,年内力争发展50万袋。三是8万只优质绒山羊养殖项目。在大通道沿线建上规模、上档次绒山羊良种繁育场一处,与上京种羊场相得益彰,共同承担宣传左旗绒山羊和育种任务,同时加大种畜和优良母畜品种更换力度,年内引进优质种公羊500只,基础母羊5000只,充分调动养羊户的积极性,力争年底存栏优质绒山羊8万只。四是5万只肉驴养殖项目。在现有基础上,鼓励引导群众从事肉驴养殖,力争用一年的时间,使我镇肉驴饲养量达到5万头,人均一驴。同时加大招商力度,引进肉驴深加工企业。五是农畜产品加工转化项目。年内新上杂粮豆加工厂一处、饲料加工厂一处、食用菌加工厂一处。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力争有2-3年时间,使镇成为瓜菜食用菌种植基地、优质绒山羊繁育基地、肉驴生产基地、杂粮豆等农产品加工基地。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镇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提升镇村两级组织的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做到心系群众、服务群众,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旅游资源

旅游业的开发,成为隆昌镇的新特色。郭家村后山坐落着一座革命烈士陵园,陵园里安葬着为解放鞍山牺牲的126位革命烈士。1998年,隆昌镇政府重新修缮了烈士陵园,如今,这里既是全镇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又是供游人瞻仰、凭吊、缅怀英烈事迹的圣地。

2003年,由有关部门投资和赞助的郭家村"观音阁"正式兴建。如今,这座占地一万平方米、总投资1000万元的佛教圣地,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其中高达九米的滴水观音塑像和宏大的观音大殿相应配套设施已经建成,2005年对外开放,并列入辽宁省主要旅游景点之一。此外,祁家村双塔岭脚下的武圣庙,具有50多年的历史,由于"文革"时期被破坏,曾一度荒废,近几年,在有关部门捐助下,重新进行了修缮,并已对游人开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