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集束炸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集束炸弹
图片来自搜狐

集束炸弹是将小型炸弹集合成一般空用炸弹的型态,利用数量的特性增加涵盖面积和杀伤范围,每个小型炸弹又称为子炸弹,破坏威力较低,许多设计是以软性目标,如人体、没有装甲的车辆或器材为主要目标。较先进的双用途集束炸弹,其子弹不仅可击穿125毫米装甲,且爆炸后形成的碎片可在足球场大小范围内产生巨大杀伤力。

集束炸弹是在与一般炸弹同样大小的弹体中,装入由数个到数百个的子炸弹,子炸弹每颗约网球般大小的球体。由飞行器空投之后,在空中分解,借由散布子炸弹到广范的地面造成区域性杀伤。

德国于二战中,苏联苏芬战争苏联-阿富汗战争[1] 中,美国越战当中都曾经大量使用过集束炸弹。

危害

虽然所有武器对非交战平民都会构成威胁,但集束炸弹对平民的威胁特别显著,原因有二。第一是集束炸弹设计是对大面积战区进行杀伤,弹药如误击或掷偏很容易波及对非交战者,造成死伤;其二是集束炸弹因弹药数量多,相对地容易出现未爆炸弹药(估计达10-30%),且炸弹的有效期程长,由战术观点的解释,集束炸弹的未爆弹仍有地雷的效果,可以让敌军移动时造成非预期的死伤,但是战后哑弹的清理便相当困难,寮国甚至出现1973年被美军轰炸投掷的未爆弹至2018年仍有造成至少100例平民伤亡。

从2005年开始,国际助残组织开始在世界各地统计集束炸弹受害案例,并搜集同意书推动禁止集束弹药运用运动;在国际助残组织的案例搜集中,有13,306遭受集束炸弹杀伤的案例,其中98%为平民,其中的27%是儿童。

集束弹药公约

集束弹药公约 集束炸弹在国际人道法中属于常规武器项目,在2008年底以前并没有国际法令约束运用。但是在2007年2月挪威政府倡议世界禁止运用集束弹药,2008年5月30日,全球107国的代表在都柏林达成《集束弹药公约》,同年12月在奥斯陆正式开放予各国签署。根据这一公约,从该文件生效起,各国武装力量须在8年内全部销毁集束炸弹,构成例外的是可以电子方式自动销毁或失去战斗力的种类。 但美国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以色列巴西未同意签署,这7国是集束炸弹的主要制造国。

中华民国国防部曾表示不会放弃使用集束炸弹,并称如果将来不能从国外进口,将自行生产集束炸弹。原因包括:中华民国将是在海上使用集束炸弹,未爆弹造成的伤害届时会小很多。敌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集束炸弹的主要持有及使用国,中华民国必须拥有及使用同样高杀伤力的武器以自保。中华民国也成功的研发出万剑弹,专门用来破坏机场跑道。

2010年8月1日,《集束弹药公约》生效,至2010年8月1日,该公约的签署国达到108个,38个国家批准了公约。公约对非缔约国没有法律约束力,即便如此,国际援助组织说“这项公约在禁止集束炸弹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认为集束炸弹给平民造成“巨大伤害”。国际红十字会法律顾问马雷斯卡星期六告诉美国之音记者:“集束炸弹可以在冲突结束后几十年仍在伤害平民,对平民的伤害促使国际社会下决心制定这一禁止公约。”

反对使用集束炸弹的人士和国际组织认为,这是十年来最重要的裁军和人道主义条约,尽管主要持有国家没有签署公约,但公约的生效能对拥有集束炸弹却没有签署公约的国家施加压力。

用途

历史

美国MGR-1诚实约翰飞弹的弹头,装填M134型炸弹(内填充沙林毒气)(1960年)]]

二战时代

集束炸弹这个概念各国皆有独自研究,各自研发出成品。纳粹德国开发称为蝴蝶炸弹的SD-2炸弹、义大利开发昵称为“膳魔师炸弹”的AR-4炸弹,美国是使用M41破片炸弹接合成单一炸弹运用。苏联据信在二战前也开发了集束炸弹,并配发部队。飞机挂载的称为集束炸弹,地面炮兵也有配备类似弹种,称为双效改良型常规弹药(DPICM)

集束炸弹在二战期间发展成熟,战后至少有34个国家在生产23种型号的集束炸弹。

越战

美军于越战中越南柬埔寨老挝使用过。集束炸弹是一种内装许多小炸弹或子炸弹的霰弹筒,这些子炸弹可以碎裂成有时多达数千的碎片。重1000磅的CBU-87/B型集束炸弹是美军有代表性的一种,它携带202个子炸弹,每个子炸弹可以碎裂成300个金属碎片。 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都曾使用集束炸弹,攻击大面积目标。

集束炸弹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一系列原因,它们往往无法正常发挥功能,例如作战前的搬运、储藏和投放时的操作不当,以及由于投放到较松软的地面,集束炸弹就无法正常引爆,许多子炸弹可能不会爆炸。子炸弹要经撞击,触动引爆装置才能爆炸及地面情况的多种多样,致使约有10%的子炸弹不会立即爆炸,再遭触动才会爆炸,其杀伤力与一颗反步兵地雷相似。未爆炸的集束炸弹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991年海湾战争中就有数万个子炸弹没有爆炸,在战争结束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伊拉克和科威特时常发生因子炸弹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美国政府自己对“沙漠风暴”行动所做的评估报告也表明,包括集束炸弹在内的一些非制导炸弹常常会无法击中目标,并造成连带破坏。有大量的集束炸弹插到地下,有的深达半米,给清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北约军队在科索沃共投放了1392枚集束炸弹,北约认为,有8%—12%的炸弹没有爆炸,而且地面上还留有34744个没有爆炸的小型子炸弹。

苏联-阿富汗战争

苏联-阿富汗战争中苏军就经常使用它。,苏军还会把子炸弹伪装成玩具以引诱儿童来捡它,杀伤儿童。

车臣战争

俄罗斯在两次车臣战争中都投放了(包括向市区)多次集束炸弹。

南斯拉夫

1999年在盟军行动期间,大约有2000枚集束炸弹包含38万子炸弹在南斯拉夫被投下,其中英国皇家空军投下了531枚RBL755型空射击束炸弹。 在1999年5月7日,北约使用集束炸弹袭击尼什机场,2枚炸弹错过了目标掉在市中心,子炸弹从2个弹体分散开被风吹行,掉落在市中心三个分别不同的位置:

  • 尼什城市南部的医疗中心旁的病理大楼
  • Banovina旁的建筑物,包含主要市场、尼什要塞旁的巴士站还有"2月12日"医疗中心
  • 尼沙瓦河附近的"尼什特快"停车场

报导称,15名平民被打死、8名平民受重伤、11名平民受轻伤、120栋住房受损、47栋被毁、15辆汽车损毁。

这次行动整体来说,至少23名塞尔维亚平民被集束炸弹炸死。行动结束后至少6名塞尔维亚人包含3名儿童被炸死,高达23平方公里的地区成为集束炸弹的未爆区域。根据塞尔维亚政府表示,英国赔偿了8万6千英镑给塞尔维亚排雷行动中心。

阿富汗,2001年-2002年

美国与其他北约国家在阿富汗战争 (2001年)行动初期大量使用了集束炸弹,联军共使用了1228枚集束炸弹,这些数量的集束炸弹中总共包含了248,056子炸弹。

俄格战争

  • 2008年,俄格双方都被指控使用集束炸弹,格鲁吉亚承认,俄罗斯否认。

人权观察表示格鲁吉亚有使用过。

人权观察表示俄国空军使用RBK-250式集束炸弹。

顿巴斯战争

在2014年10月乌克兰东部调查当中,人权观察记录政府军与亲俄民兵在几十个城市与农村的战斗,乌克兰武装力量广泛地使用集束炸弹,搭载BM-27或BM-30火箭炮发射,即使乌克兰政府极度否认使用集束炸弹,在2015年3月,至少有13名平民遭到打死,其中包含3名儿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