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县仑背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仑背乡位于台湾中部,云林县之北缘,北临浊水溪与彰化县的大城乡、竹塘乡遥遥相对,东接二仑乡,南临土库、褒忠,西连麦寮,是一个近海而不临海的乡镇,交通以市中心之圆环成一辐射状之交通网,东通二仑、西螺、虎尾;南达褒忠、土库;西往麦寮、台西;北经中央公路跨自强大桥直通彰化县,交通可谓四通八达,为东邻内陆乡镇通往沿海地区必经之地,殊为交通之重要枢纽。全乡土地面积约51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4290公顷,水田约3760公顷,旱田约530公顷,另有河川地约400公顷,全乡分为14个村落,约有6000户人家,人口24,025人(108年12月)。
【仑背】名之由来,系由旧仑背国小校地,古有一大砂仑,该砂仑南面称为仑前,北面称为仑背,意谓砂仑之背面,清朝光绪年间,隶属诸罗县,日人侵台成立斗六厅后改隶。 [1]
- 仑背乡长施政理念
目录
各村介绍
仑背乡的地名大多由清代延传至今,少有改变,由于仑背的开垦比较零散,虽然不像有些地方较具有规模,或具深层的人文历史意义,经常是当时人眼前所见顺口叫出,久而久之成了习惯,沿用至今,却提供大家从旧地名,就可略之数百年来祖先开垦本地的过程与痕迹,不失草莽精神又弥足珍贵。
仑背乡属与农业地区,早期多由大陆移民来此地屯垦,处道时大多仅以草寮或简单屋舍在农田中为居,本地第名中就出现许多有“寮”、“厝”的地名者,或多数地名,常因相对位置或时间的关系命名,如东佃厝、中佃厝、西佃厝等。
另在本地也有以族群聚集、或“新”、“旧”聚落的形成先后,作为命名的来源,甚至自然环境的地形和植物景观,都是命名的由来,像高出平地“仑”、“草”、“竹子”,先民一眼望见的自然景观,也都成为最初的地名,如岗仔背、草湖、下竹围等,而透过现存的这些地名,也让后人可以了解过去各部落的就有自然景观,即使仑沙、竹子、草丛,都已消失殆尽,或不再像从前那样,足以影响到日常生活,相对却留存一段先民拓史,直得珍藏而宝贝。
至于以平埔族设译音留存下来的地名,目前则只存有“猫儿干”一地,可见汉人的人多势众,已经过去平埔族在此活动过的痕迹,取而代之,至使本地地名的由来,相对多是由大陆移来的汉人所命名,本地的发展,汉人就扮演重要角色。[2]
仑背历史
仑背的发展历史脉络及轨迹
清康熙六十年(西元一七二一年)时,今日“二仑”、“仑背”一带成立堡,命名为“布屿禀堡”,附近一带原属平埔族猫儿干社,即昔称“南社”的所在地,该族惯称此地为“布屿禀”,直到清乾隆年间,省略“禀”字,而将此地简称为“布屿堡”,清乾隆二十九年(西元一七六四年)出版的议台湾府志一续修一书,就出现有“布屿大庄”的地名,相当于今日行政区域的仑背乡旧庄村,就是最有力的佐证,且让我们进入仑背地区的发展脉络。
行政沿革
1.明天启四年(西元一六二四年)荷兰人放弃澎湖转据台湾,原来是做为买卖基地,并没有垦荒务农的意思,当时粮食全靠日本,南洋等地接济,直到明崇祯八年(西元一六三五年)前后,荷兰东印度公司驻台湾长官才决定就地生产糖、米,并从大陆招徕农民,成为台湾垦手筹资,招佃开垦制度的滥觞。
2.明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一六六二年二月一日)延平郡王郑成功,赶走荷兰人收复台湾后,宣称台湾为东都明京,改荷人建筑的热兰遮城为安平镇作为官邸俗称王城,改普罗民遮城(今台南赤崁楼)为承天府,作为施政中心,派任杨朝栋为辅尹管理全岛政务,承天府之下,设天兴,万年二县,其治台体系为一府二县,郑成功派庄文列为天兴县知府,值管北路(台南以北一带),派祝敬如为万年县之府,值管南路(台南以南一带),此时云林仑背地区隶属天兴县。
3.永历十六年五月八日郑成功罹风寒病逝,长子郑经继王位,二年后将东都改称东宁,原之承天府不变,天兴、万年两县提升为二洲,增设北路、南路、澎湖三安抚司,当时云林仍隶天兴洲,但实际上明郑治台二十二年期间,尚无力经营西螺、二仑、仑背等三乡镇地区,唯在文献上已可找到郑成功派兵屯田仑背丰荣村(当时称猫儿干社)的纪录。
4.清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清廷派水师都督施琅攻台,明郑幼王郑克塽在闰六月五日降清,施琅在八月二十三日将郑氏一家人遣回其故居福建南安,二十三年四月,施琅向清廷奏准建置台湾府,隶属福省台厦兵备到之下,并改郑氏治台期间的天兴洲为诸罗县,时西螺、二仑、仑背等地区并称布屿禀堡,后称布予堡,隶诸罗县。
5.康熙末年因诸罗县移民大量增加,诸罗县地区急速开发,在诸罗县内新设彰化县及淡水厅,这时虎尾溪北至大甲溪南一带改隶彰化县,西螺、二仑、仑背三乡镇属彰化县管辖,分称西螺堡(西螺)、布屿堡(含二仑、仑背)。
6.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行政区略作调整增设台北府,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年)四月台湾建省在中部地区新设台湾府,就台湾府改为台南府,将彰化县东北地区一带增设台湾县及苗栗县,虎尾溪北一带新设云林县,西螺、二仑、仑背地区脱离彰化县改隶云林县,分称西螺堡、布屿东堡(二仑)、布屿西堡(仑背)。
7.清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即日本明治二十八年六月十七日,由日本接管台湾之后施行军政,将清末时的台北府改称台北县,台湾、台南,二府改为民政支部,县下设之厅,民政支部下置出张所(即办事处),云林县就改称为云林出张所,其之下堡名及区域都未予调整。
8.日明治三十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五月三日第三任台湾总督乃木希典新到任时,规划台澎为六县三厅,即台北、台南、台中三县、澎湖一厅外,增设新竹、嘉义、凤山三县及宜兰、台东二厅,这时云林县疆域属嘉义县,县下设斗六、西螺、土库,北港,四办务署,署下设堡,当时布屿堡含今二仑、仑背、褒忠属土库办务署;明治三十一年二月,儿玉源太郎接任第四任台湾总督,六月八日调整全岛六县三厅为三县三厅,即台北、台中、台南三县,宜兰、台东、澎湖三厅,当时云林又改隶台中县,县市至斗六及北港两办务署,称为步屿堡的二仑、仑背受北港办务署管辖。
9.日明治三十四年,第四任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有实行地方行政大改革,全岛划设二十厅,布屿堡(今之二仑、仑背)隶斗六厅,明治四十二年(一九0九年)台湾行政区域又重新调整,废斗六厅,改分为斗六、土库、西螺、北港、下口湖五支厅,当时二仑乡称为油车区属于西罗支厅,日大正九年(一九二0年)十月行政区域再经大幅度调整,一直维持到民国三十四年台湾光复前一日而止,此时云林地区的新庄划分如下:斗六郡管辖斗六街、古坑、斗南、大埤、莿桐四庄;虎尾郡管辖西螺街及虎尾、土库、海口、二仑、仑背五庄;北港郡管辖北港街及四湖、元长、口湖、水林四庄。
10.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台湾光复,国民政府接管台湾,此时云林地区各乡镇仍隶属台南县,民国三十八年台湾省政府拟具行政区域调整方案,三十九年九月八日正式公布施行,云林县再度复生,下辖斗六市、古坑乡、林内乡、斗南镇、大埤乡、西螺镇、二仑乡、仑背乡(并划分为十四村)、麦寮乡、莿桐乡、东势乡、虎尾镇、土库镇、褒忠乡、东势乡、台西乡、元长乡、北港镇、四湖乡、口湖乡、水林乡等-二十乡镇市迄今。[3]
产业文化
苦瓜
仑背乡全乡土地面积约五千一百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四千二百九十公顷,水田约三千七百六十公顷,旱田约五百三十公顷,另有河川地约四百公顷,全乡分为十四个村落,农作以稻米、落花生、大菲、饲料玉米等为大宗,蔬菜栽培面积则有日渐兴盛之势,农会积极辅导运作体系者共有十个产销班,以苦瓜、青椒、甜豌豆等果菜类为重点辅导作物,苦瓜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洋香瓜
仑背乡洋香瓜种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罗厝、阿劝、丰荣三村,鉴于洋乡瓜近年来产地交易价格颇为稳定,算是高经济价值的农作物,令其他部落农民亦有跟进的趋势,使得洋香瓜种植面积年年增加,据仑背乡农会初步估计辖内光是洋香瓜的种植面积,已超过一百公顷,堪称仑背乡主要的农作之一,也为当地瓜农开发不少利润。
为了维持瓜果的品质,瓜农均不惜采取隧道式种植,故种植成本较其他类瓜果高昂,尤其在瓜农苦心研究栽种之道,仑背地区洋香瓜的品质与其他县市相较,绝对不逊色,值得选购尝鲜!
乳牛
民国六十二年政府推动加速农村经济建设,有效利用农村剩馀劳力,辅导设置酪农专业区于仑背枋南段。当时每户饲养进口荷兰种孕乳牛六头,以推展台湾的乳牛事业。
民国七十三年八月因酪农户数及规模日渐扩增,为落实牛乳共同运销,降低生产成本,确保酪农经营权利,部分酪农户自行发起筹组云林县乳牛生产合作社,以加强推动酪农事业之发展。
直至民国九十一年,本乡酪农户五十八户,饲养乳牛约一万头,牛奶年产量数万公吨,年产值约为五至六亿元,是本乡不可忽视之重要产业。[4]
自然资源
1.地形:本乡紧邻浊水溪,即彰化县云林平原西部由东向西倾斜的浊水溪冲积平原上,地势平缓,全境标高最高处为二十一公尺,最低处为七 公尺,地形略雨鞋状,或称海棠叶状。
2.地质:彰化云林平原为现代冲积岩所形成,由土、沙砾岩所组成。
3.土壤:境内土壤为浊水溪冲积土,由河流冲积及谷底冲积合成,成土时间较新,属黏板岩与砂页岩混合碳性冲积土,即俗称盐土,含可溶盐类土壤,但以砂质壤图为主,土壤肥沃,适宜耕作。
4.气候:本乡气候属于冬季干旱、夏季湿润,全年年平均雨量介于一千至一千五百公釐间,集中在四月至九月,而十月至一年四月为干旱期,干旱期与量仅及全年雨量十分之一,每年十月起本区开始刮起东北风,风力强大,境内常有尘沙飞扬,本乡因位于西部海岸平原区,全年平均温度约在摄氏二十点四度,月平均最高温为七月份,平均温度为摄氏二十九点三度,最低温度为一月,平均温度为摄氏十七点四度,唯近来受温室效应影响,温度有逐渐上升趋势。由于农村谋职不易,乡内人口外流严重,加上本地冬季时,东北季风强大,旧时居民,常会在农田或房舍北面种植整排树木,主要选种木麻黄、竹子居多,以阻挡风势,成为本地最常见的住家景观。
5.水流:
(1)浊水溪
浊水溪源发于玉山北麓的陈有兰溪及玉山溪南的沙里仙溪,在南投县东埔汇合成浊水溪,流到云林县林内乡与彰化县二水乡之间,与清水溪汇合,成浊水溪入海,全长一百七十六公里,河道曾数度变迁,从中央山脉奔流而下,滔滔滚滚,流经嘉义、南投、彰化、云林四县,是全省最长的河川,浊水溪流入云林县后,成为云林县的主流。
(2)新虎尾溪
新虎尾溪的源头在阿里山脉的支脉,丛林内的乌涂子起,往树子脚、次同的南面,折向西螺鹿场、公馆、吴厝、过湳仔、三块厝、转仑背、麦寮,最后在台西文港出海,全长约五十公里,流域内大多是农田,灌溉及排水系统密布,农产品丰富,是米、糖、花生的主要产地。
(3)嘉南大圳
嘉南大圳,兴建于一九二0年,完工于一九三0年,以乌山头水库为中心,分南北干线由各支分线经小给水路灌溉,在整个兴建大圳的工程中,就属开凿乌山岭隧道工程最为艰钜,由于官佃水源不足,大圳工程采用了开凿隧道贯通乌山岭方式,让曾文溪由隧道汇入官佃溪中游溪谷。[5]
仑背乡热门景点
视频
2019.03.17【在地真台湾】云林仑背乡木棉花火红 绿色隧道美不胜收
仑背蛋黄区空间重整 将改建人文广场-云林新闻网
- 张丽善 #云林县政府 #云林县长
医疗长照服务再升级 投入超过6000万 云林县仑背乡卫生所新建工程动土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