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柳如歌(52)(林海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青柳如歌(52)是中国当代作家林海燕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青柳如歌(52)
曾记清歌如柳摇,青柳如歌拂,一帘梅雨,满川青烟,漫野风絮。 凝眸处最是难忘:折枝碧烟里。忽听清曲,魂醉天涯。——《霜天晓角﹒柳》
(一)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载:“因宅前植五柳,自号为五柳先生。”我不知道五柳先生或者说陶渊明的隐居生活是否真的平淡自由?他又是否真的甘于平淡朴素的生活?但是宅前五棵柳的描述却把我带入一幅清丽悠远、穿越时空的绵暖的关于柳的难以淡漠的美好意境。
(二)
柳树属杨柳科植物,常见有官柳和垂柳两种。
官柳又称河柳、江柳。陈淏子《花镜》中载:“本性柔脆,北上最多,枝条长软,叶青而狭长,初春生柔荑,粗如筋,长寸许,开黄花,鳞次荑上,甚细碎,以渐生叶,至暮春,叶长成,花中结细子,如粟米大,扁小而黑”。
垂柳即水柳,也称垂枝柳,其叶子是成线状披针形,两端尖削,边缘具有线状锯齿,表面浓绿色,背面绿灰色,两面平滑无毛,4月开为茅荑花序之黄色小花,5月种子成熟,即随风飞散,即所谓“柳絮”或“杨花”是也。
还有一种旱柳,也叫红皮柳,生长迅速,树形美观。分布比垂柳广。
除以上品种,柳还有一些奇特罕见的品种:比如有一种棉花柳,也称为水杨,《中国花经》中称为“银芽柳”,其枝挺直非凡,色黯赤,叶面浓绿,秋后叶落,春芽己胀,其芽肥大,每芽有一个紫色花苞,苞片脱落后,即露出银白色的绒芽絮,状若棉花,形似毛笔,棉花柳是典型的观芽植物。有一种“黄金柳”,当其叶落后,新枝变为金黄色,故得是名。还有龙柳,也称做龙须柳、曲柳、九曲柳,它实际上是旱柳的变型品种,属于落叶小乔木,枝条蜷曲如龙爪状,姿态极为别致。
在沙漠里有一种生命力十分顽强的红柳,即所谓“柽柳”。柽柳,属于柽柳科,红柳是其最常用的俗称,此外,还有观音柳、红荆条等名称。柽柳叶呈浅蓝绿色,小枝下垂,纤细如丝,婀娜可爱。5—6月间开花,8—9月间再开一次,亦有1年开3次者,所以又称“三春柳”,《花镜》中描绘其花“穗长二、三寸,色粉红,形如蓼红。”其叶“经秋尽红,负霜不落。”
柽柳如耐碱抗旱,适于造防护林,是改良沙漠的最佳树种。
(三)
柳最惹人怜爱之处一在其色泽,二在其姿态。
初出芽之柳,嫩芽是鹅黄色的,称为“柳眼”,此时非绿柳,而被人美名其曰“黄柳”。李贺《官街鼓》中“汉城黄柳映新帘”和贾至《春思二首》中“草色青青柳黄黄”之句正是写柳叶新萌时的娇黄色泽。
宋人与元人的词曲中也有描写柳黄的句子:赵令畦《清平乐》中“搓得鹅儿黄欲就”,写出黄柳娇俏夺魂之姿;袁去华《安公子》中有“弱柳千丝缕,嫩黄匀遍鸦啼处”,词意新雅,让人对柳产生无限怜爱之情;白朴《点绛唇·东墙记》中也有“垂柳黄匀”句。
而一旦柳树成长至浓春,其叶则青翠碧绿,犹如碧玉妆成的高树,色泽清新,叶型修长纤美,枝条婀娜下垂,令人感受到春之明媚春之柔婉,让人心灵清爽舒怡,心生缠绵之情,难怪会让诗人们为之吟咏不绝。
柳不仅色泽清朗明净,而且姿态娇婉,媚压群芳,柔欺众花,具有一种清新脱俗之气质和风韵。
最能表现柳之独特气韵、也是最惹人思绪的莫过于其袅娜柔软的垂枝,树之枝多直而朝上,独柳柔而下垂,极尽柔媚之姿,所以撩起多情的诗人的吟唱和迷醉。李益《洛桥》一诗“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写出柳之舞姿娇柔。张仲素《春闺思》“袅袅城边柳”写出柳条之袅袅婷婷。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写出柳的柔嫩多姿,轻盈袅娜,一个“软”字,媚态尽显。
柳,因其清新、轻盈、色泽碧绿,尤其是浓春时节,柳林茂密之处,柳叶纷披之时,特别是雨后,更显清翠如洗,惹人心醉,远望蒙雾笼纱,故古人常以“烟”形容之:“烟柳”、“烟树”、“柳烟”、“杨柳含烟”、“轻烟柳影”、“烟笼”、“晴烟”、“青烟”、“绿烟”等。欧阳修的一首《蝶恋花》中有“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句写出了烟柳重重、远望如烟似雾的醉人景象。朱服《渔家傲》中写道:“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铺排出一片绵延不绝的如烟碧柳。周邦彦《兰陵王》中有“烟里丝丝弄碧”句,写出柳条儿碧绿青翠,丝丝缕缕,远望如蒙青烟。写得最令人魂醉的是元人卢挚的《双调·折桂令》中“柳濛烟梨雪参差”,“柳濛烟”三个字引发人无限的遐想与美感,让人看到柳枝发芽绽绿后,远望犹如一层绿色烟雾。
(四)
柳是春的标志,可以说“无柳不成春”,在草长莺飞的浓暖季节里,甜丝丝、柔绵绵的空气里,在古岸边,在堤石上,在溪水旁,在屋外,绿柳成行,随风飘拂,若配几株桃树,桃花红灼灼,柳叶绿萋萋,红绿相互衬映,煞是鲜艳娇媚,再有黄莺宛啭轻唱,黄郦悠然欢跳,是一幅十分明媚鲜妍的图画:热闹而安宁,充满古稚、清灵的情趣。
柳却也是离别的象征。“柳”字谐言“留”,加上柳枝依依,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柳作为依依惜别之象征。中国古老的诗集《诗经》有与柳有关的惜别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在乐府旧曲“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乐府鼓角横吹曲中则有《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枝词》,相和歌辞中有《折杨柳行》,清商辞中有《月节折杨柳歌》等送别体裁的诗作。在这些诗作中,柳是“离别”“送别”的象征。
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代盛行一时,也产生了大量借柳抒发离情别意的诗歌:王之焕《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戎显《移家别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柳絮飞时别洛阳”,雍裕之《江别柳》“垂柳万条丝,春来送别频”,韦庄《古离别》中则写:“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洒半酣”,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这些以柳为意象表达惜别之情的诗句显示中国古代独有的“柳”文化,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情感。
在西方国家,柳有时被当作失恋、悲伤、绝望甚至死亡的象征。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波拉德的柳树》与《新割的草坪和垂柳》中的柳树,前者的柳树被剪去枝条,给人阴森恐怖与绝望之感,后者画中的柳树扭曲萎顿,显得诡异突兀。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也曾多次出现以柳象征悲伤之意的情节,在《哈姆雷特》写道:“在那小溪旁,有株倾斜的杨柳树,它的灰白叶子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上”,剧中的女主人公奥菲利亚发疯时,攀到柳枝上,柳枝折断与她一同坠入溪中,在溪池里,奥菲利亚唱着哀伤的歌,浑然不觉地让水淹没她,文中的柳树代表着被丢弃的爱、绝望与死亡;莎士比亚另外一部作品《奥赛多》中,有一首《青柳歌》,歌曲悲伤凄凉,女主人公苔丝德蒙娜唱《青柳歌》叹自己薄命,暗示她的悲伤与死亡。剧中的《青柳歌》是一首悲伤绝望的失恋之歌。
(五)
与柳有关的景致极多,比如“柳堤”。
谈到柳堤,不能不提“隋柳堤”, “隋柳堤”与中国历史上颇有争议的隋炀帝杨广有关。隋炀帝曾下令在由数百万民工开凿的“通济渠”上,沿堤种植绵延不绝的柳林,这一景观,世称“隋柳堤”。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诗中描述柳之绵延千里,那片片的淡黄深绿存于茫远的古堤之上,那一大片的铺排而开的绿意让人心生苍远之幽思,此景固然极美,然而,此渠有功,此柳有情,这浩大的工程与柳堤上诗一般的烟笼雾蒙的美丽,也是建立在百万民工的辛勤与血汗甚至累累白骨上。想来,令人倍感沉重、残酷。
这样的柳堤,真是让人神思又感慨。
著名“柳堤”杭州也有,且古今闻名。杭州西湖的柳堤与苏轼有关,《宋史·河渠志》载:“苏轼开临安西湖,因积葑草为坦,相去数里,横跨南北两山,夹道植柳,遗迹犹存,迄今仍是苏堤。”如今的西湖十景之首即“苏堤春晓”,春来之时,岸边绿柳如烟、春意盎然。
柳堤之外,还有“柳衙”也颇有名气,《中朝故事》载:“唐代曲江,江畔多柳,号称‘柳衙’”。《群芳谱》中亦有载写。除此之外,柳景还有柳溪、柳湖、柳亭、柳浪、柳巷、柳沟等等。试想,在春发时节,淡烟疏树,绿绦垂条,将是一幅别具风致的图景。
(六)
一溪流水,满树烟花,最难忘却是:清歌如柳,青柳如歌。这清灵如歌的美好柳树,诞生了多少让人温暖的美好故事。故事里有那义盖云天的鲁智深和尚倒拔过的垂杨柳,有那柳树化成的逍遥随性的男子在河边与人侃侃而谈,有薛宝钗身边那个娇柔灵巧的丫鬟莺儿在柳丝垂金的大观园柳渚边编就的玲珑花篮。最让我神往的却是西湖断桥边的青柳,一袭白衣,一袭绿裳,总让我不自禁的陷入漫思:
彼时断桥边可是柳影婆娑如歌?可是柳絮纷飞如绵?当憨直的许仙在雨中行走时,当他眼中飘入了白衣素洁的轻灵女子时,那是哪一位聪慧的青衫书生或白衫女子的浪漫幻想,是他坐在如豆的黄灯下手握书卷时用以抵御孤清的希望?还是她某天在后园独对满眼青柳白絮时不自禁的向往?
有时觉得,或许,许仙与白素贞只是一对平淡朴素的偶尔相逢的平凡人,却因了那一笼烟柳幻化出那么浪漫的一段神话,柳儿无心,却给后人流传下一段关于白蛇报恩的温暖故事,而那个俏甜灵洁的丫环小青儿,正像那自得其乐的风中绿柳。
(七)
柳,是那娇柔清灵的绿衣仙子的化身,是坠入凡间的绿色精灵,在燕莺呢喃的季节里,她头插黄花,身披碧纱,将一片清新柔婉毫无遮掩地呈现在红尘里。千古回眸,最无法淡漠的依旧是那一片丝丝垂缕的烟柳疏树,在古堤上,在石岸边,在灞桥上,在诗人的吟咏中,在歌女的古筝弹奏里,在壮士横吹的长笛里,在柳永“对寒蝉凄切”的晓风残月中,在袁宏道“花朝节中踏青郊外为晴雪所洗”的山峦下,在林黛玉悲切啼哭的“花谢花飞”里。
柳,清新、鹅黄、如同一簇一簇地花开,轻灵地在人间的二月天里摇曳着。柳,如烟、如雾、如歌;柳,洁净、纯美、柔婉;柳,是一树一树的朴素的梦的花蕾的绽放。[1]
作者简介
林海燕。福建连江县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