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青秀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青秀区,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是南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金融、信息和会展中心,是广西、南宁对外展示改革开放成果的“城市名片”。于2005年3月,由“新城区”改名而成。总面积为872平方公里。青秀区辖5个街道:中山街道、建政街道、南湖街道、新竹街道、津头街道,4个镇:长塘镇、伶俐镇、刘圩镇、南阳镇。2015年,常住人口76.68万人,户籍总人口68.7万人,流动人口25.1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19‰。

青秀辖区内街道宽阔,绿荫如盖,能体现中国绿城南宁“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城市风景。城区内形成了以中山路、新民路、民族大道、东葛路延长线、埌东为中心的五大核心商业圈和七星路精品服饰一条街、东葛路通信器材专业街、星湖路电子科技街、教育路文体用品一条街、桃源路和长湖路饮食娱乐一条街、中山路美食街、双拥路特色餐饮一条街等八大商业街区。

青秀区是中国唯一东盟博览会会址——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所在地。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区。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2019年10月,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74名。

入选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2019年,青秀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188.58亿元。

历史沿革

在明末清初,地方基层建立郜团制度,今青秀区行政区域属南宁府宣化县,民国2年(1913年)改称邕宁县南附廓团。民国21年,邕宁县开始设置地方自治筹备委员会,分区调查全县户口,编制甲、村(街)、乡(镇)、区地方组织,实行保甲制度。次年3月调查并编制完毕,计全县编制为。7808甲、766村(街)、68乡(镇);编成7个区,城区属中区,西乡塘、二塘、东门各一部分编为东门乡,划归中区管辖。至民国23年,成立10个镇,后城区有维新、宁武、明德、临江、邕江等镇和东门乡,共辖7个乡镇。

解放前,今青秀区辖区内曾没临江镇,辖中山路第一街、第二街,临江街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第四街,南国街第一街、第二街,经文街第一街、南一里、南三里,桃源路第一街、第二街、七胜街,古城口第一村、第二村,中山中东二里,共1975户,10475人。明德镇,辖民权路南一里第一街、第二街,中山路第三街、中山路东二里,共和路第五街,明德街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民族路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南一里。宁武镇辖虎邱村、沙井街,镇宁路第一街、第二街、宁武街。东门乡辖凌铁村、官塘村、金牛桥、麻村、东北村、西南村、长村等。

至1949年南宁解放前夕,城区调整为7个镇,共辖行政街64条。今青秀区分属邕南镇及宁武镇,管辖权南、南环、临胜、民族、民和(共和路第一段)、明德、仁东、中山、维新、经文、纬武、南国、桃源、临江、古城口等行政村(街)。 1949年12月4日,南宁解放。22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宁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开始接管工作。1950年1月22日南宁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继续对旧政权进行接管,逐步取销旧街甲政权,并于1951年5月21日由市人民政府明令取销旧街甲政权,逐步建立居民小组,未组织居民小组的街道由抗美援朝分会负责日常工作。1952年11月1日开始在民族路(包括共和路第一段)试点建立街道委员会,将全市原64条行政街划为30个居民委员会。在今青秀区辖区范围内有桃源、临江、中山、临胜、民族(包括共和路第一段)、明德(包括仁东街及权南街)、南国(包括经文街、纬武路)、南环、维新等居民委员会。

在区级政权建立前,在一段时间内实行“以警代政”,由公安派出所负责辖区内的街道工作,故基层政权的一切任务实际上由宣化、临江、维新公安派出所负责。1952年底在南宁市城区设置第四、五、六3个区,今青秀区为第四区,由宣化、临江、明德3个公安派出所所辖区组成,包括南环、临江、民族、共和(共和路第一段)、明德、权南、仁东、中山(上段)、维新、经文(包括纬武)、桃源、临江、古城口等14街。该区为军政机关集中之地,省军政领导亦多住此。

1953年3月,南宁市决定将原郊区建立的一、二、三区合并,改称为一区,在市区建立二、三、四3个区。经广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各区均于3月16日成立。原定为四区的今青秀区改称二区,金丽昆任区长。区政府办公地址设在临胜街55号,辖区同上。另凌铁村亦增建一个居民委员会,属二区管辖。第二区成立时统计,人口为7493户29322人。

1955年12月,南宁市根据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撤销市区一级政权组织,建立街道办事处的决议,撤销3个城区政权,建立13个街办事处。街道办事处编制为5-7人,作为市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构,负责街道居民工作,并按中央关于一般100-600户、7-17个居民小组建立一个居民委员会的规定,将原有居民委员会进行调整。原二区撤销后,在今青秀区辖区范围建立维新、宁武、临江、中山4个街道办事处。新街道办事处驻南国街40号,辖维新、维新南、经文、纬武、南宁武街道办事处驻新民路21、28号,辖维新北、望州岭、安宁北、宁武、沙井、镇宁居民委员。临江街道办事处驻保爱路保爱善堂,辖中山下、临江、古城、桃源、河堤、南国、中山东居民委员会。

1958年7月,南宁市恢复城区一级政权,设置江宁区。1958年7月建立江宁区工作委员会。1959年3月正式建立江宁区人民委员会(政府),辖中山、临江、维新、建政、亭子、宁武街道办事处,邕江南岸的亭子亦划归江宁区管辖。

1960年6月,南宁市建立人民公社,江宁区改称南宁市江宁区人民公社。1961年6月,恢复为江宁区人民委员会。1963年1月,将原江宁区人民委员会分为中山、古城和南环人民公社,宁武、亭子办事处划出,区人民委员会及街道办事处同时撤销。

1967年1月,将南环公社称为红旗人民公社,古城公社改称新城人民公社。1968年4月,各人民公社均加称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9年3月恢复城区政权,成立新城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5月正式成立新城区人民政府。

2005年3月,南宁市新城区更名为青秀区。

1996年,新城区位于南宁市区中部,面积22平方千米,人口约24.2万人。辖3个街道:建政街道、新竹街道、中山街道。区政府驻七星路。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新城区总人口426346人,其中:新竹街道136922人,建政街道137723人,中山街道123902人,南湖虚拟街道27799人。

2001年,原郊区的津头乡划入。2001年末,新城区位于南宁市区东南部,面积10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2.2915万人。辖4个街道、1个乡:中山街道建政街道南湖街道新竹街道、津头乡。共有54个社区、10个行政村。

2002年末,新城区位于南宁市区东南部,面积108平方千米,总人口33.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5万人,非农业人口31.22万人。辖4个街道、1个乡,6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2004年,新城区位于南宁市区东南部,面积108平方千米。辖4个街道、1个乡,共51个社区、10个行政村。年末常住人口372246人(其中农业人口23780人、非农业人口348466人)。

2004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79号)调整南宁市部分行政区划:新城区更名为青秀区,将原邕宁县的长塘、伶俐、刘圩、南阳4个镇和蒲庙镇的莫村划归青秀区管辖,青秀区人民政府驻仙葫大道。青秀区辖4个街道、4个镇、1个乡:中山街道、建政街道、南湖街道、新竹街道,长塘镇、伶俐镇、刘圩镇、南阳镇,津头乡。

2005年,将兴宁区的民生社区划给青秀区,将青秀区的望仙坡社区、金牛桥社区、长堽西社区、燕子岭社区、长堽东社区、将桥社区和官桥村(居民共7万人)划给兴宁区,以民主路和长堽路为界。3月30日,两区举行了社区居委会的交接仪式。2005年6月25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通知》(南府发[2005]70号):撤销津头乡建制,改设立津头街道办事处。津头街道办事处包括麻村、葛麻、长堽、津头、新兴、埌西、埌东、南湖、那廖等9个村,总面积约30平方千米,人口2.14万人。津头街道办事处驻南宁市锦春路8号。

2007年,鉴于津头街道有8个“城中村”、48个组分散于其他4个街道近20个社区当中,青秀区调整部分街道管辖区域:津头街道在保留埌西村、麻村、南湖村的基础上接管了金洲、金浦、埌西、南湖小区、大板三区、滨湖等6个社区;同时,其他“城中村”分别划入了中山、南湖、建政、新竹等街道办事处。各街道于8月28日前完成人、财、物的移交,从9月1日起各街道按调整后的管辖区域进行管理。

2009年末,青秀区总面积872平方千米。总人口58.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05万人;壮族人口15.56万人。辖5个街道、4个镇,58个社区、46个行政村,276个自然村(屯)。

行政区划

2001年12月,南宁市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郊区和南湖管委会,将原郊区的津头乡和南湖开发区划入新城区,辖区面积增至108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和1个乡。

2004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79号)调整南宁市部分行政区划:新城区更名为青秀区,将原邕宁县的长塘、伶俐、刘圩、南阳4个镇和蒲庙镇的莫村划归青秀区管辖,青秀区人民政府驻仙葫大道。

2005年3月,南宁市再次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新城区更名为青秀区,原属邕宁县的伶俐、长塘、南阳、刘圩四镇和仙葫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划入青秀区。辖区面积增至872平方公里,辖4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仙葫经济开发区。

2005年,将兴宁区的民生社区划给青秀区,将青秀区的望仙坡社区、金牛桥社区、长堽西社区、燕子岭社区、长堽东社区、将桥社区和官桥村(居民共7万人)划给兴宁区,以民主路和长堽路为界。3月30日,两区举行了社区居委会的交接仪式。

2005年6月25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通知》(南府发[2005]70号):撤销津头乡建制,改设立津头街道办事处。津头街道办事处包括麻村、葛麻、长堽、津头、新兴、埌西、埌东、南湖、那廖等9个村,总面积约30平方千米,人口2.14万人。津头街道办事处驻南宁市锦春路8号。

2011年,辖4个镇、5个街道:中山街道建政街道南湖街道新竹街道津头街道长塘镇伶俐镇刘圩镇南阳镇

人口

2001年12月,南宁市辖4个街道和1个乡,总人口43万。

2005年3月,青秀区辖区面积增至872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

2007年末常住人口54.83万(其中农业人口16.6万人),流动人口27万,人口自然增长率7.24‰。居住着汉、壮、苗、瑶等30多个民族。

2011年,全区户籍总人口62.30万(农业人口18.61万、非农业人口43.69万),流动人口1.63万,人口自然增长率3.72‰。

交通

湘桂铁路、高速公路(柳州-南宁、南宁-友谊关、南宁-北海、南宁-河池、南宁外环、南宁旧绕城(不收费)、南宁-百色)、邕江航道以及南宁境内的高速铁路过境。

铁路设有南宁东站、长堽岭、屯里、五合、长塘、伶俐火车站;高速公路设有伶俐(南阳)、五合(邕宁)、三岸互通、六律互通(南宁东收费站)出入口4个;有埌东客运站贯穿南宁市中心的民族大道、城市快速环道在青秀区与我国大西南地区出海通道——桂海高速公路相接,直贯北部湾沿海。沿桂海(分别为:桂林-柳州,柳州-南宁,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高速公路可一路北上湖南、湖北至北京,南下防城港、北海出海口,多条公交线路几乎遍布整个城区。

地理环境

青秀区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东部,与横县接壤,毗邻兴宁区邕宁区,与良庆区江南区隔江相望。

青秀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境内以丘陵山区为主,坡度较为平缓,除原市区部分地势比较平坦(地面高程74-79米)外,所辖各镇多属低丘地区,部分为高丘或低山区(山区高程200-500米)。

辖区地处邕江沿岸两侧,邕江自西向东穿越城区,河流宽度280米左右,年平均径流量为418亿立方米,辖区内有3条邕江主要支流。2008年,辖区园林绿化面积达987.49公顷,人均园林绿地面积39.4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5.55平方米。建成噪音达标区55.15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60.32平方公里。

青秀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受海洋气候调节,属亚热带季风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少霜无雪,年平均气温21.7℃,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降雨量一般集中于4-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年平均日照1827小时。大气质量常年稳定在国家二级以上。辖区内绿荫如盖,繁花似锦,终年树常绿,充满着亚热带的景致。

自然资源

青秀区耕地面积1.37万公顷(水田面积6849公顷);林地面积4.03万公顷,有林面积3.4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4.30%。

青秀区主要矿产资源有石英砂重晶石石灰石

经济发展

2007年青秀区国内生产总值69.86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41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202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3.8189亿元),同比增长18.4%;财政总收入23.2719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2998万元),同比增长27.9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742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934万元;工业总产值14.488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4.83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123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施工项目198个,实际利用外资额2481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额213327万元;新增规模口企业6家,新增产值13290万元;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4元,同比增长14.78%;农村居民年均纯收入3975元,同比增长11.37%。

2008年青秀城区生产总值89.27亿元,增长18.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92亿元,增长26.11%;财政收入29.48亿元,增长26.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72亿元,增长22.24%;全部工业总产值18.67亿元,增长29.97%,其中规模口工业总产值6.5亿元,增长45.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92元,增长15.68%;农民人均纯收入4520元,增长13.99%。

2009年,青秀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达到105.53亿元,同比增长18.45%,在全市各县(区)排名第一。

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6.4亿元,年均增速18.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5.98亿元,年均增速65.24%;财政总收入57.95亿元,年均增速43.97%,成为广西第一个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的县(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97元,年均增速11.55%;农民人均纯收入5734元,年均增速12.17%。2006-2010年均增速达17.9%,在南宁各县(区)中保持第一位。2006-2010年,青秀区财政收入年均增速达43.97%,总量在广西各县(区)中保持第一位。

2011年,城区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1-6月份,城区地区生产总值70.93亿元,同比增长14%,完成年计划的4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88亿元,同比增长28.86%,完成年计划的40.14%;财政总收入39.24亿元,同比增长26.01%,完成年计划的53.31%。

2019年,青秀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188.58亿元,同比增长6.1%。第一产业增加值20.27亿元,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106.63亿元(不含工业服务业),同比增长10.1%,其中:工业增加值10.5亿元,同比增长37.9%,建筑业增加值96.5亿元,同比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061.68亿元,同比增长5.8%。

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为1.71:8.97:89.32,与2018年相比,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07、0.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降低0.29个百分点。

从行业情况来看,青秀区比重最大的三个行业为金融业(24.5%)、非营利性服务业(19.87%)、营利性服务业(16.33%);与2018年相比,结构变化最大的为房地产业(比重提高0.69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比重降低0.54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比重降低0.29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08年青秀区粮食种植面积23.48万亩,推广超级稻种植10.51万亩,粮食产量达8.25万吨。发展了刘圩镇麓阳村、槐里村的“食用菌村”等7个“一村一品”项目,引进以色列青瓜、丰蜜二号甜瓜等新品种37个。完成了南宁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国债项目、百个养殖小区项目建设,建成生猪养殖小区7万平方米、养鸡大棚130个、网箱516个,打造刘圩镇坛青、坛槐坡和伶俐镇渌口坡3个养殖示范坡。新建沼气池50个,完成“百里环城森林生态圈”680亩造林任务。全年城区农业总产值14.81亿元,增长10.43%;其中畜牧业产值6.45亿元,增长16.67%;渔业产值0.30亿元,增长2.9%。

2011年,青秀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1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9.28亿元,林业产值1.65亿元,畜牧业产值9.74亿元,渔业产值5148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3.75亿元。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60万公顷,总产量8.61万吨,其中水稻种植1.18万公顷、产量6.44万吨,玉米种植3402公顷、产量1.97万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0.94万公顷,其中甘蔗种植0.60万公顷、产量40.09万吨,木薯种植790公顷、产量0.82万吨,蔬菜种植0.56万公顷、产量11.80万吨。果园面积634公顷、水果产量1.20万吨。肉类总产量3.30万吨,水产品产量4802吨。

第二产业

2008年青秀区共新增规模口工业企业5家,其中新增南宁市和升香精香料有限公司和广西建业混凝土有限公司2家亿元工业企业。

2011年,青秀区有工业企业7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3.0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8.61亿元,利税总额1.99亿元(利润1.4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9.31亿元(工业增加值12.49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6.45%,拉动经济增长0.91个百分点。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6.51亿元。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松香2533吨,松节油285吨,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1271吨,服装148万件,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1.03万吨,卫生用纸原纸1.03万吨,香精及其他香料混合物(香精)2154吨,商品混凝土133万吨,塑料制品3165吨,采矿专用设备1131台,锯材1万立方米,大米2.34万吨,表93万只,天然气5720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5606吨,中成药261吨。

第三产业

2008年青秀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79302万元,增长20.40%,第三产业税收占城区财政总收入的份额达90%。

2011年,青秀区有国有企业152家,集体企业145家,股份合作企业16家;内资公司2051家,私营企业1.75万家,从业人员2.88万人,注册资金67.98亿元;个体工商户2.54万户,从业人员6.85万人,注册资金10.89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8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2.41亿元。完成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123.73亿元,商住房地产开发建设施工面积1636.6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3.4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208.89万平方米,销售额138.96亿元。三产结构进一步优化。

社会事业

科技

城区内有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科技馆等科学研究、普及机构86个,城区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在广西 的市辖区中率先获得“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区”称号。

2008年青秀区组织15家科研院所和企业结成科技帮扶对子,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6项,实施了“中药田七规范化炮制及饮片质量标准研究成果推广”等15项产学研合作的科技项目,引进了10项科技成果,引进科技成果项目履约率70%以上,新增产值6000万元。

2011年投入1693万元,组织实施科技项目53个。实施到期通过验收的科技项目50个(城区44个、市级4个、自治区级2个)。建成长塘农业高新技术集成基地、南阳镇新光村基层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科技示范基地等11个。推广应用实用新技术57个。举办各种科技培训210期,培训2.40万人次。

教育

辖区内有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广西警察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等大中专院校所和中小学校。拥有南宁二中南宁三中南宁三美学校天桃实验学校南宁十四中南宁二十六中南宁市民主路小学东葛路小学星湖小学园湖小学南宁市南湖小学民乐小学等一批具有先进性、示范性、试验性的特色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定为“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区”和“社区教育工作实验区”。

2008年青秀区教育系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035万元,新增校舍面积0.72万平方米,配置电脑1184台,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2399人,减免费用240万元;积极争取市教育基金11.49万元,给237名中小学学生发放补助金;拨款52万元,按每人200元的标准资助2600名农村贫困内宿生。

2011年有公办中小学校77所(小学67所,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教学点20个,社会办学8所,事业办学2所(小学1所、中学1所);小学在校生3.99万人,中学在校生7244人;公办学校特殊教育班2个,在校学生27人;有教职工2450人。小学入学率100%,辍学率为零,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阶段入学率100%,辍学率为零,初中毕业升高中阶段入学率81%。安排资金1.40亿元,实施伶俐中学教学楼、长塘镇中心校教学综合楼建设、配备教育教学设施等项目98个。

文化

城区的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辖区内有700多家档次各异的娱乐、体育场所,辖区内拥有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歌舞团和南宁市艺术剧院等10多所艺术院校和艺术团体。辖区内有多个广场,广西著名的人民大会堂、民族广场,具有全国最大的水幕电影综合水景的广场——南湖南广场也坐落于此。辖区内有新华社广西分社、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南宁晚报、南宁电视台等中央、自治区和南宁市新闻和宣传机构78家,有广西博物馆、广西图书馆等43个重要文化机构。

2011年扶持业余文艺团队9个,其中青秀合唱团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合唱大赛获铜奖;长塘镇青龙江农民艺术团的“壮族芭蕉香火龙舞”参加第十届中国民族文艺山花奖舞龙大赛获金奖;青秀区黑山羊艺术团参加全国广场舞大赛南宁赛区比赛获金奖。开展“千团万场”群众文化活动,投入经费60多万元,举行群众性文化活动723场(次),观众95万人次;送电影下乡557场,观众11.67万人次。建成农家书屋55家。青秀区地方志办公室获2009~2011年度广西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广西年鉴》2011年卷撰稿工作“又好又快”先进单位。

卫生

辖区内有解放军303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区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骨伤科医院、广西防疫站等10多所广西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卫生、医疗机构。

2008年青秀区投入专项经费16万元购置医疗防护器材和药品;深入开展“清洁卫生进家庭”、除“四害”和爱国卫生月活动,群众参与人数达10多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7%,各项指标达标,超额完成南宁市政府下达的年度参合覆盖率85%的目标任务。

2011年有医疗卫生机构28个,其中国有医疗卫生机构20个(城区15个,乡镇5个),集体医疗卫生机构2个,村卫生所46所,个体医疗诊所27所。卫生技术人员251人。医院病床260张(乡镇卫生院203张)。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170.73万人,参合率94.39%,缴费512.21万元。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经费951万元,5个乡镇卫生院和1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社会保障

2008年青秀区完成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任务的109%;城镇新增就业任务的128.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比控制指标低1.99个百分点;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培训任务的103%;完成创业培训任务的149%;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的130%;完成农民就业培训任务的105.9%,创建充分就业社区47个。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0460人,完成任务的101%;完成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数433户,完成率149%。

2011年城镇新增就业1.5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88人,帮助大龄困难人员再就业122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8%。农民就业技能培训3043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5114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73万人,征缴保险费347.81万元;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032人,征缴保险费12.80万元。劳动监察立案查处45件,结案率100%。

风景名胜

主要旅游景区(点)有南宁青秀山旅游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广西民族博物馆(国家4A级景区)、 广西科技馆(国家4A级景区)、金花茶公园(国家3A级景区)、云顶观光(地王大厦)、南湖公园、名树博览园、金湖广场、滨湖音乐广场、民族广场、石门森林公园、邕江滨水公园、孔庙、广西民族文物苑、广西博物馆、金汇如意坊古商城、中山路天主教堂、中山路基督教堂、中共广西“一大”旧址(雷经天故居)、雷沛鸿故居、黄旭初故居——旭园、广西烈士陵园等。

青秀山旅游风景区

青秀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中心,坐落在蜿蜒流淌的邕江畔,规划保护面积13.54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面积约5.86平方公里,森林植物园区面积约7.68平方公里。青秀山群峰起伏、林木青翠、岩幽壁峭、泉清石奇,以南亚热带植物景观为特色,常年云雾环绕,具有高浓度的负氧离子,形成一个独特的天然休闲氧吧,素有“城市绿肺”、“绿城翡翠,壮乡凤凰”的美誉,是南宁市最靓丽的城市名片之一。[1]

青秀山旅游风景区1989年被评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被评为南宁市“十佳旅游景点”,2014年11月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广西十佳景区”之一。青秀山年接待游客量超过200万人次,是国家领导人、外国政要、商贾、中外游客来邕考察参观和旅游度假的首选之地。

青秀山旅游风景区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科研科普为一体的著名风景旅游区,拥有迁地保护和园林造景完美结合的经典之园——千年苏铁园、独具热带雨林特色的生态园林景观——雨林大观、全国最大的自然生态兰花专类园——兰园、富有民族特色的壮锦广场、青秀山友谊长廊;汇聚东盟各国国花、国树和南宁友好城市代表性雕塑的东盟友谊园;具有历史文化的状元泉、董泉、明代风格的龙象塔以及具有鲜明亚热带风光特色的棕榈园、芳香色艳的香花园、桃花岛等知名景点;还拥有佛教名刹——观音禅寺、水月庵以及别具异国风情的中泰友谊园等50多个景点,各具景观特色,深受广大游客喜爱。

寻百年古道、访千年古寺、游万亩森林、赏亿年苏铁,“山青水秀、花美林奇、山旷谷幽、物欢人乐”、“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这就是生态旅游景观独特,全国省会城市市中心罕见的大型综合生态景观绿地——青秀山旅游风景区。来这里您能体验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之美,感受近在咫尺的城市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和谐之美。

广西民族博物馆

广西民族博物馆是建国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设施项目,是一座自治区级、全民所有、公益性、专题性的民族文化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广西十二个世居民族传统文化为主要工作任务,同时兼顾国内其他省份及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研究、文物资料收藏和宣传展示。[2]

博物馆经六年筹建,于2008年12月竣工,并于2009年5月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向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献上一份厚礼。

博物馆位于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内,毗邻美丽的邕江江畔,馆区占地面积130亩,由主楼和广西传统民居文化生态展示园两部分组成。主体建筑面积29370平方米,主楼外形取材于富有广西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铜鼓,整个建筑如一只展翅的鲲鹏,遨游于青山绿水之间。

方特东盟神画

方特东盟神画是由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斥巨资打造的高科技主题乐园,也是国内率先建成的东盟十国文化特色的主题乐园。[3]

乐园位于南宁市青秀区青环路66号,倚青秀山,沿邕江而建,园区拥有东南亚风情街、五大主题餐厅、十一项室内项目及三十余项室外游乐项目。拥有VRSoaring高空飞翔体验项目“伴你飞翔”、超大弧形巨幕影院“走进吴哥”、魔球表演剧场“千岛之歌”、360°环幕影院“塔銮盛典”、木质过山车“丛林飞龙”、以及经典回旋式过山车“极地快车”等200多项休闲景观项目。[4]

游方特东盟神画,体验奇妙的东南亚文化盛宴,感受顶尖高科技的神奇、畅玩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品尝东南亚正宗美食,让你不出国门,一天玩遍奇幻东盟。

南宁民歌湖景区

南宁民歌湖景区属于水域风光、游览观光型景区,于2009年11月28日由南宁建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启动建设,总投资约为15亿元。景区是南宁市环城水系的一部分,也是市中心最优美的环城水域风景带。景区水域贯穿南宁市琅东CBD,全长约6.8公里。景区游览项目包括水上游览、徒步游览、现代艺术酒吧街、广场活动、文艺表演等,配套有景区游客中心、大型地面地下停车场、特色餐饮连锁店、酒吧连锁店等,是南宁市极具魅力的新旅游景区之一。目前南宁民歌湖景区由南宁水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南宁水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是南宁建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旅游服务、水陆客运、游船经营、宾馆、餐饮、娱乐、广告业务、物业管理等。

凤岭儿童公园

南宁市凤岭儿童公园位于南宁市青秀区凤岭片区北侧核心区,北临月湾路,向外发散有丹凤路、玉兰路等,南面云景路,与凤岭冲沟相邻,占地834亩,公园建设总投资约6亿多元。

公园的建设,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连绵起伏的山间绿地,幽曲多变的山谷坡地,平坦开阔的山顶平地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运用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通过师法自然的造景手法,营造出了各类亲近自然又变幻多样的园林景观。同时,以充满想象力和童话色彩的花园集市、神奇童话屋、精灵之塔等童话主题建筑,配以精彩的童话故事演绎,将大家带入一个梦幻的欢乐世界。让儿童在亲近自然的环境中自由的学习,愉快的探险,欢乐的游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开拓精神,灌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公园依据规划,目前共建设了梦幻海湾广场、梦幻乐园、梦幻王国、梦幻花园、梦幻水世界及乡村体验园六个主题景区,紫荆花海、阳光草场、叠石飞瀑、小莓庄园等园林景观,配套有2座大型停车场、8座公共厕所、游客服务中心、儿童职业体验馆、配套餐饮服务点、特色服装礼品店等多个配套服务场所,加上分布于各个主题区的多组游乐设施,形成了一个集自然体验、学习教育、观光游玩等多种活动于一体的富有童话色彩的儿童主题公园。[5]

公园自2012年6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先后开展了六•一儿童节关注成长系列活动、爱鸟周启动仪式、第二届美吉姆欢动会、安琪之家、南宁市第一届世界自闭症日纪念活动、青春相约•缘起五四青年活动、世界红十字日暨中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母亲节感恩母爱—带着妈妈健步走活动、每一步都是力量——72小时不间断公益跑、儿童公园气球艺术展等大型活动,累计接待入园游客超过1000万次。

南湖公园

南湖公园位于南宁市中心区域,成立于1973年,于2002年免费开放,面积200.09公顷,其中陆地面积93.09公顷,水体面积107公顷(2002-2003年间进行了南湖综合治理,清理淤泥)。[6]

主要景点有:名树博览园、滨湖广场、韦拔群李明瑞等百色起义革命烈士陈列馆、水幕电影综合水景、九拱桥等。每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以上,曾接待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

名树博览园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公园东南部,总面积38.23公顷。始建于2002年,2004年10月全部建成开放,是南宁市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可容纳14万人同时避难。[7]

名树博览园以疏林草地为主,种植大树、名树为特色,共有大树1800多株,胸半径多为40cm以上,共43个树种,主要以乡土树种和亚热带地区植物的树种为主,如榕树、菩提树、木棉、扁桃、大王椰等,少量引进外国树种,如佛肚树、加拿利海枣等。

东区中心设有“三月三欢歌广场”、水幕电影综合水景工程和榕荫广场作为主要活动场所,表达“蓝天碧水芳草暖,绿城名树欢歌传”意境。西区种植有南方特色树种的菩提园、充满诗情画意的立体山水画般的“大树盆景园”和壮观的阵列式“大树林”、梦幻仙境般的雾森景观,营造出一个“绿荫如盖暑寒天,赤日炎炎任逍遥”的娱乐休闲环境。

南宁地王云顶观光

地王云顶,276米的绝对高度,不仅单指纯粹的建筑高度,更揭示着地王云顶观光对传统旅游方式高度的挑战。地王云顶观光的盛大开放在旅游市场硝烟正浓时另辟蹊径,为南宁旅游市场添加了一股清新的动力,在整个西南片区首创了第一个城市高空景观旅游项目。地王云顶旅游观光启动54F“南宁•城市客厅”和58F“地王•云顶”两个主题展区。世界只有一个南宁,广西风情民俗文化是宗先留给我们的瑰宝,东盟十国给南宁的发展推波助澜。

南宁只有一个地王,为了将我们的精髓发扬光大,在海拔200多米的54F“南宁•城市客厅”,广西风情的民俗文化精髓将会完整的展现在热爱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面前。壮族风情服饰诉说着淳朴的民风,土色土香的民族舞蹈更是流韵十足,东盟十国的美好情意,地王当然也不会忘记,十国馈赠的珍贵礼物也将在“南宁•城市客厅”展示给世人。这座“客厅”可不是一般的客厅,先进的科技将展示内容通过三维立体的形式进行呈现,热情的笑脸,周到的服务,让您在“自家客厅”里拥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觉。

58F“地王•云顶”,在云顶之上似乎可以感受到蓝天的发出的喘息。在这个面积1270平方米的高空停机坪上,我们可以尽情舒展心情。

这里,可以俯瞰整个邕城大地,极目远眺,美丽的邕江,翠绿的南湖,风景优美的青秀山风景区,雄伟的南湖大桥、白沙大桥尽收眼底.除了美景,在这里你还可以挑战自己的极限,中空透明的玻璃下突然呈现出万丈深渊的景象,胆小的人们可以在这里重新找回自信,胆大的人们则可真正体会到“万人之上”的真实感受,当一把真正的王者。

金花茶公园

南宁市金花茶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一座以栽培研究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金花茶”为主,同时致力于收集、保存、栽培、育种、利用其他山茶属植物的公园。公园地处风景秀丽的南湖之滨,1995年12月建成开放,占地面积23.78公顷,其中绿地面积17.71公顷,绿地率74.5%。2006年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0年获“中国金花茶育种研究基地”;2011年被授予“广西重点公园”、“广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称号;多次被评为市“优秀旅游景区”和园林系统“三优一满意”公园;2014年3月,荣获“国际杰出茶花公园”称号,也是广西唯一一座获此殊荣的公园。[8]

公园突出金花茶特色,以植物造景为主,运用中国传统山水园林布局手法,挖池堆山,缘溪置石,再现金花茶原生地溪流曲折、层林叠翠的自然风貌。全园划分为金花茶基因库、金花茶故乡、茶花精品园区等十大景区。主景区——茶花精品园区内遍植金花茶、山茶、油茶、茶梅等302个原种8160株,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盛花期间,各色茶花争奇斗艳,游人络绎不绝。“百品茶魂”、“海石榴花舫”、“金茶映月”、“曼陀桥”等一批独具岭南特色的园林建筑小品,与名家撰稿题写的茶花诗词楹联天然合一,在风姿绰约的茶花映衬下,展示出一幅幅美丽画卷,凸显了源远流长的茶花文化内蕴。每年春节茶花盛开之时举办南宁市“茶花文化节”,前来观花品茶成为首府人民欢度春节的新年俗之一。

始建于1981年的金花茶基因库,是当今世界保存金花茶物种最多的基因库,共收集和保存金花茶原种及变种33个3100株。是当今世界上保存金花茶物种最多最全的基因库。经过我园育种专家32年的不懈努力,已成功培育出金花茶杂交新品种8个。2010年“冬月”、“金背丹心”两个金花茶杂交新种成功登录,为中国茶花家族增添了两个新成员。金花茶科普馆、科普长廊是展示金花茶和普及植物科学知识的教育基地,每年免费接待青少年学生20万人次以上。

公园集观赏、休闲、娱乐、科研、生产为一体,拥有26名园林及相关专业高级、中级工程师。每年公园为满足各界人士休闲娱乐的需要,不断提升景点景观,并开展一系列的茶花文化活动服务大众。公园将竭尽全力,向建设多功能、高品质的生态公园发展方向不断迈进。

花雨湖生态休闲旅游区

南宁花雨湖生态休闲旅游景区,位于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总规模5000亩,总投资约13个亿元,以庄园农业、庄园观光旅游为主;于2014年9月28日立项,2014年9月30日开工建设,2016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花雨湖项目是南宁市2013年统筹城乡改革试点重点项目,2013—2014年青秀区统筹城乡改革试点重点项目、农业产业重点项目、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以及2015年南宁市青秀区花雨湖生态休闲示范区项目。[9]

园区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气候宜人,湖库岸线优美,山形地势壮美,植被保护良好,具有较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和浓郁魅力的民俗文化风情,旅游环境十分优美。园区以东南亚花卉及果蔬种植为基础,引入“民宿度假”旅游方式,以“梦幻花雨、梦境庄园”为主题,生态休闲、庄园度假、观光游憩为主要功能,融合文化体验、农耕研学、瓜果采摘、餐饮购物等功能。景区以“一湖六庄二中心”为总体布局,配合文化休闲娱乐体验以及滨湖休闲度假等项目组成。

七彩花海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符合“浪漫、生态、生活”的观光休闲理念,占地面积近300亩,是南宁乃至广西最大、最优美、最具有浪漫主题的香草庄园。

儿童科普乐园整体以园林风格设计,突出古文化气息,园内提供妙趣识成语、动物科普、休闲野餐、亲子游戏、户外露营等服务板块,也是亲子间情感交流的理想乐园。

百花园100亩美国红枫叶色鲜红美丽,三角梅争奇斗艳,精彩万分,把景区点缀得生机勃勃、遍地欲燃。

樱花峪以“浪漫温情、聚会休闲”为主题,100亩樱花树盛开时花繁艳丽,形成南宁市域最大规模樱花谷,是广西最具吸引力的“温情樱花庄园”。

长乐岛配置园林建筑、栽植花木,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有山、有水、有花、有鸟、有石、有树的“六有”风景园林,令人收获山水之美,身居林花之趣。

风铃岛依山环湖,空气清新,融自然生态与运动健身于一体,追求“原汁原味、返璞归真”的设计理念,将运动健身、休闲旅游与自然山水巧妙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对生态环境、动植物的保护。

生态采摘园,是一个以自主采摘鲜果为主、体验农业丰收乐趣的乐园。本着尊重科学、绿色自然、生态有机,让游客把快乐、健康、美味带回家的建园理念,目前景区建有红心火龙果采摘园、珍珠番石榴采摘园、水果杨桃采摘园、牛奶大青枣采摘园、水果木瓜采摘园、大鸡心黄皮采摘园、四季蜜芒采摘园。

南宁孔庙

南宁孔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环路,占地面积约46亩,建筑面积超过3500平方米。其位于南宁著名风景区青秀山麓,坐北朝南,左揽凤凰塔,右擎龙象塔,遥对笔架山。

南宁孔庙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4),原来在市内仓西门外沙市(今新华街水塔脚附近),南宋宝庆三年(1227)迁至南宁饭店处。南宁孔庙从始建到民国初期,历经3次迁建。清末以来逐渐倾圮,只剩大成殿。1982年,因扩建南宁饭店,终将旧孔庙拆除。拆下来的建筑材料保存于广西展览馆。2007年5月南宁孔庙迁建主体工程开始建设,至2011年1月30日迁建落成,历时3年多。新落成的孔庙,是现今广西乃至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孔庙之一。[10]

新孔庙主体建筑依次为棂星门、状元门、状元桥、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状元门内有四个碑亭,各立一碑,上镌刻有不同时代修建孔庙的碑记。雄伟的大成殿共七开间,殿前8根长5米、直径1米的透雕龙柱,五爪金龙盘柱而上,栩栩如生。殿内,供奉着孔子冕旒坐像和颜回、孔伋、曾参、孟子的四圣坐像。孔子帝王坐像黄铜塑身,高3.8米,放置于1.5米高的须弥座上,充分表现出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圣人气度。据悉,这尊坐像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大、最标准的孔子帝王坐像。大成殿四周墙壁上,还有有若、卜商、仲由等孔门贤哲及朱熹(十二配)的画像、介绍。

大成殿后面的崇圣祠。崇圣祠系用旧孔庙大成殿建筑材料建成,保持着明清建筑的古朴风格。崇圣祠后壁正中,是先师孔子行教像。四周墙壁上,是广西著名红陶艺术家卢权智依照明万历年间《孔子圣迹图》烧制的50幅红陶壁画,通过一个个故事,展现了孔子的人生轨迹。崇圣祠内,还展示了古代儒家经典线装古籍、孔子生平介绍以及大陆、港台等地历年来发行的有关孔子的邮票及其他与孔子有关的物品。

所获荣誉

截止2008年,城区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先进城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城区”、“全国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先进城区”、“全国“自治区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婚姻登记窗口规范化建设示范区”“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区)”、“全国爱心献功臣行动先进县(区)”、“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区”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南宁市级荣誉称号。

2010年,南宁市青秀区荣获“2009-2010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这是青秀区自2005年以来连续4次荣获这一殊荣。

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18年9月,青秀区入选2018年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排名第70位。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8年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74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75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文化消费百强榜排名78。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入选2020中国美食百佳县市。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潮品消费百强榜排名31 。

视频

南宁青秀区风景

视频

青秀区宣传片

视频

南宁市青秀山宣传片惊艳亮相,美出新高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