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青云观(英文:Tsing Wan Kwun )位于香港新界屯门区青山东麓的青山禅院内,是香港现存最早的道场,主神为斗姆(又称斗姥),亦有供奉观音菩萨、三帝、吕祖、王灵官、弥勒、朱立天君、济公、关帝、泰国佛。
历史介绍
南朝刘宋年间,相传杯渡禅师乘坐大木杯渡海南下屯门青山,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青山上建了杯渡庵。原为佛寺的杯渡庵在隋朝时曾改为普渡道场,至唐朝又改称云林寺,及至五代十国,广东地区隶属南汉统治,其君主笃信佛教,乃封青山为瑞应山,东莞县官陈延曾下令镌造杯渡禅师像安放于该山上供奉。到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再将其改为道场,迫僧易道服居住,诏改为斗姆宫。及至元、明两朝,又改称青云观。清朝初年因沿海迁界而荒废;复界后恢复旧名,屯门陶氏兴建并拥有青云观,至道光年间始获扩建。
其后原为道教先天道道长的香港商人陈春亭获委任为青云观的住持,但他于1918年前往宁波观宗寺出家,皈依佛门,法号显奇,返港后联同张纯白居士(本名张森泉,法号了幻)与青云观及附近土地的业主屯门陶氏[1]商议在该地修建寺院,到1920年,各项工程完竣,称为“青山禅院”,同时重修位于大雄宝殿旁破损的青云观[2],成为寺院内的一所道观,完工之日屯门陶氏致送牌匾祝贺。
青云观正门的石额是道光己丑(即道光九年,亦即1829年)初秋所刻,道观依山而建,内分两层,底层为前殿,供奉观音大士,高层前为天阶,背后为正殿,中间供奉斗姆,其旁为王灵宫。观内有一尾长木鱼,壁上嵌有道光廿三年(1843年)屯门陶氏善信题助田租细目的“送田芳命碑”、道光廿二年(1842年)重建时南海谭心翼捐赠之铜钟及民国九年(1920年)青山禅院落成开幕纪念题为“道院重光”木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