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静眼观世界(丁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静眼观世界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静眼观世界》中国当代作家丁林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静眼观世界

有些事情,用静眼看待,也就寻找到了解决方案。不同于浮躁的目光观其事物。静眼观世界,把自己置身于局外,方可直击问题根源所在。从而更快速且有效的解决问题,促进事态良性发展。

当代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进而也导致了人们的脚步不得不加快。快节奏的生活模式,留给我们静思的时间寥寥无几。于侧面发展角度而言,也正因如此,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便接重而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统计,全球约2.8亿人患有抑郁症。每年超过72万人死于自杀。根据《2023年中国抑郁症蓝皮书》显示中国抑郁症人数为9500万人。这些数字无疑是骇人听闻的,且近年来一直呈增长趋势。在这种现象的背后,也深深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静言思之,究其根源。无疑是少了一个“静”字。

道家思想所倡导“清静无为”。此亦非也毫不作为,混天度日。而是倡导人们不忘为,不过分的去处理或干涉事物。古人云:“水满则溢,器满则倾”。皆同此理。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每天要处理的事物繁多。留给我们静思、冥想的时间屈指可数。用浮躁的心态与飞速动态的双目观其世事,只会让更多的意外烦恼生根发芽、节外生枝。不妨每天晚上静坐一段时间,一个人心如止水般的去看待事物,解决方案便会不请自来。如此一来,方可更高效地解决问题。亦或有人心生疑问,为何要到晚上而非白天呢?据道家思想认识论中,白天属动态,而夜晚属静态。虽然当代亦有不少人夜晚仍处于工作劳动,但较于白天而言亦为其少数。远不及白天工作人数之多。换而言之,白天各行各业绝大部分处于工作状态。如此枯燥繁忙且精神高度集中的时空下,有何其时静心思考呢。夜晚之时大环境接近于静态。而非绝对静态。这时大环境近于静态,如又能做到心如止水般的心态,便会更容易、更全面的认识问题。进而分析问题病源所在,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环环相扣、层层叠加。究其功,仍归于“静”字。静非躺平、摆烂,静中所藏争字。

古人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一味置身局中,各种因素会让局中者眼花缭乱,迷失自我。沉浸其中,或喜、或悲,久久难以脱身。而当跳出局外,以旁观者角度分析看待其问题。便能直击问题所在。当局者是以非静之心目,观察于种种事物。而旁观者是以静态之心目分析问题。细而思之,其功亦难逃“静”字。假以长跑喻之。当人长时间处于跑步这类消耗人体能量较大的运动时,身体整体而言处于动态。假设有人在4分钟长跑2000米之时,让他处于长跑之时在3分钟内穿针引线数十枚。这无疑是是十分困难的,甚至可以说是难以完成的。如果让一个闲暇品茶之人亦是在同样3分钟之内,穿针引线数十枚则相对容易。数量上亦会远超于处于长时间长跑之人所穿数量,甚至能接近于目标。由此不难看出,以静之心目看待处理事物更容易解决问题。再而言之,当一个人处于发怒之时(所处动态下),所做的98%的决定都是错误的。如此之例,枚不胜举。余亦皆同此理。

在此,我斗胆引用天地之道《周易·系辞》名言,曰其“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吉凶者,成败也。言之简意:事情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动。动者,其结果无二。一曰成功,二曰失败。对某一件事物采取相应的举措或处理办法即为动,其结果无非成功或失败。如果以静眼观察事物,发现适宜之机,进而动之。则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甚至收获意外之喜。亦可见其“静”于其中的重要性。致力于周易学术研究与应用数年来,所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案例枚不胜举。常常会有来拜访的客人问到“你们为什么能预测正确种种事件”之问。我往往笑而答曰“除学术知识外,亦离不开心目之静”。抛去学术知识体系之外,心如止水亦是关键。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更有古圣贤作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静眼观世界是处理当下快节奏生活矛盾问题的关键因素。适当处于清净之心目观察事物,则更容易高效便捷的分析与解决问题。静非毫不作为,孰不知“静”中所藏“争”字。静中即亦有动。

正如道家经典《清静经》所言“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是也。[1]

作者简介

丁林,原名张国鑫,山东聊城人。周易学术研究与应用学者、传统文化学者。长期致力于一线学术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酷爱文学写作,笔耕不缀。用文字播撒智慧,书写人生百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