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韶山1型电力机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韶山1型电力机车(SS1),是中国铁路的第一代(有级调压、交-直流电传动)国产客、货两用干线电力机车。该型电力机车原称6Y1型,原型车为苏联的VL60型电力机车,首台机车于1958年试制成功,但因质量不过关未能批量生产,此后20多年间经历了三次重大技术改进,跳出了仿制的框架,于1968年更名为"韶山1型",1980年基本定型并投入大批量生产。1958年至1988年间,原株洲电力机车厂累计生产了826台韶山1型机车。

韶山1型机车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一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电气化铁路干线的主型电力机车,并开创了中国铁路以"韶山"(毛泽东故乡)命名的干线电力机车家族的生产历史,其研制经验为以后中国电力机车的研制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背景

韶山1型电力机车的研制始于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国民经济逐渐恢复,为了在第二、第三个五年计划内更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国务院科学规划小组编制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在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也制定了《铁路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提出"技术政策的中心环节是牵引动力的改造,要迅速地有步骤地由蒸汽机车转到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上去"。但由于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也缺乏制造干线电力机车的经验,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要取得电力机车的制造技术,苏联的协助自然成为首选。195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代表团赴苏联参加苏联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并选派了50位科学技术人员随同赴苏访问考察,中国籍此机会向苏联提出了向中国提供电气化铁路及电力机车技术资料的要求,并列入《中苏技术合作协议》条文。随后,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组织了一个由第一机械工业部、铁道部以及高校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电力机车考察团,分成电力机车总体、机械电机、控制、电器工艺、引燃管及高压开关等6个专业组,于1957年12月赴苏联诺沃切尔卡斯克电力机车厂(НЭВЗ)、全苏列宁电工技术研究院(ВЭИ)进行为期四个月的电力机车制造技术考察学习[1]

研制

研制电力机车的首要条件是决定供电制式,在当时相当先进的电压25千伏、频率50赫兹的交流供电制式仅在法国和苏联国内少数铁路试用,中国曾经考虑采用当时最普及3000伏直流供电,但经过详细论证,最终决定采用25千伏工频单相交流制。在苏联工程技术专家的指导下,中国决定以苏联当时最新型、刚投入批量生产的N6O型电力机车为原型,结合中国铁路的技术规范进行仿制。考察团在完成电力机车技术设计任务书和技术设计预定任务之后,于1958年6月全部回国,组成了电力机车设计处,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展开了电力机车的研制。

由于株洲机车车辆工厂和湘潭电机厂有合作制造工矿用小型电力机车的经验,铁道部决定以这两家工厂承担电力机车的试制任务,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北京铁道学院唐山铁道学院等单位参加联合设计。1958年7月15日至20日,由国家技术委员会等组成的技术审查委员会在湘潭电机厂审核了国产电力机车的设计任务书和技术设计方案,设计过程中方对H60型机车进行大量修改以满足中国铁路的实际需要,其中重大修改达78处。

试制工作于同年8月开始,株洲机车车辆工厂负责机车车体、转向架等机械部分,而湘潭电机厂负责牵引电动机、整流装置等电气部分。1958年11月18日,由株洲机车车辆工厂负责试制的电力机车车体、转向架等机械部分组装完成,随后被送往湘潭电机厂进行总体组装。

1958年12月28日,中国第一台干线电力机车在湘潭电机厂出厂,定型为6Y1型,编号0001,命名为韶山号。"6Y1"型号中的"6"代表机车有六根车轴,"Y"代表采用引燃管整流,"1"代表第一种型号。6Y1型机车设计为客、货两用干线电力机车,采用低压侧调压开关调压,功率为3900千瓦,最大速度为100公里/小时。机车出厂后随即赴北京,在新建的环形铁道试验基地进行试验,但引燃管整流器不能正常工作返厂整修。

在1959年10月的国庆节期间,6Y1型"韶山号"电力机车与大连机车车辆工厂的巨龙型、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的先行型、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的卫星型柴油机车一同前往北京展出,并于同年12月参加第二次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1959年11月12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亲自题诗祝贺[2]

视频

韶山1型电力机车 相关视频

各种电力机车汇总
越来越少见的韶山1型电力机车!牵引K892次列车出原平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