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顷 |
顷(拼音:qǐng、qīng)是汉语通用一级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战国金文 ,会意字,古字形从页从匕,表示头不正,也泛指倾斜。这个意义读qīng,后来写作"倾"。"顷"后来也假借作地积单位,读qǐng。一顷等于一百亩。顷又表示非常短的时间。也表示不久以前、近来,用作副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顷
拼音; qǐng,qīng
注音字母; ㄑㄧㄥˇ,ㄑㄧㄥ
平水韵部; 上声二十三梗,下平八庚
部首; 页
总笔画; 6+2
造字法; 会意字
结构; 合体字,左右结构
字级; 一级(1058)
统一码; 基本区 U+9877
四角码; 2178₂
五笔; MDMY
仓颉码; PMBO
郑码; RRGO
繁体字; 顷
异体字; �、�、�
文字源流
会意字。战国文字的"顷"由"页"和"匕"两部分组成。"页"是人头部的象形,在日常生活中,倾斜的现象往往可见,造字时以人为对象。"匕",一说为人形变体,因为表示倾斜这一概念必须有两个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匕其头是不正也。"指不正,二者结合起来的含义就是"头不正",后来又引申指倾斜。顷从匕、页会意,是用一人的头身向另一人前倾表示倾斜。
顷本义为倾斜。一人向另一人倾斜有所动作的时间一般不长,故顷字引申为极短的时间,即一会儿,音变为qǐng。顷又有土地面积单位的含义,这是后来的假借义。为了与本义区分,人们在"顷"左部增加"人(亻)"造出"倾"字以表示"倾斜"这一含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八】【匕部】去营切(qīng)
头不正也。从匕,从页。
说文解字注
头不正也。
段注:匕头角而不正方,故头不正从匕曰顷,引伸为凡倾仄不正之偁。今则倾行而顷废,专为俄顷、顷亩之用矣。《谥法》:敏以敬慎曰顷,甄心动惧曰顷,祗勤追惧曰顷。
从匕页。
段注:页者,头也。匕其头,是不正也。义主于不正,故入匕部,不入页部。去营切,十一部。
广韵
去营切,平清溪 ‖顷声耕部(qīng)
顷,西顷,地名,岀《地理志》。《说文》曰:"头不正也。"又去颍切。
去颍切,上静溪 ‖顷声耕部(qǐng)
顷,田百େ也。去颍切。六。
康熙字典
【戌集下】【页部】 顷·康熙笔画:11 ·部外笔画:2
古文:𬱖
(qǐng)《广韵》去颖切。《集韵》《韵会》犬颍切。《正韵》丘颍切,并倾上声。《玉篇》:田百亩为顷。《后汉·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波。
又俄顷。《礼·三年问》:小者至于燕雀,犹有啁噍之顷焉。
又地名。《左传·哀十二年》:宋郑之闲有隙地焉,曰顷丘。音苦颍反,又音倾。
(qīng)又《唐韵》去营切。《集韵》《韵会》《正韵》窥营切,并与倾同。《说文》:头不正也。
又器名。《诗·周南》:采采卷耳,不盈顷筐。《韩诗》云:⽽筐也。
又《谥法》:甄心动惧曰顷。敏以敬慎曰顷。
又西顷,山名。《前汉·地理志》:陇西郡临洮,禹贡西顷山在县西。师古注:顷读曰倾。今本禹贡作倾。西顷即西倾也。○按广韵作地名,非。
(kuǐ)又《正韵》犬蘂切。与跬同。《礼·祭义》:君子顷步而弗敢忘孝也。注:顷当为跬,缺婢反。
又丘弭反。一举足为跬。再举足为步。《说文》:从匕从页。徐铉曰:匕者,有所比附不正也。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匕"小"页"大,顶部左右旁齐平,底部"页"低。"匕"居左半格偏上,㇙(竖提)收于横中线。"页",横笔从竖中线左侧起笔,"ㄇ"居横中线部位,左竖在竖中线,撇笔撇尖伸向"匕"下,收笔撇、点持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