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顾绥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顾绥岳 (1912-1991) 中国肿瘤病理学家。上海市人。担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肿瘤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病理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肿瘤学会常务委员、上海病理学会主任委员、上海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肿瘤》杂志主编,《中华病理学杂志》副主编。上海市第四、五届政协委员,上海市科研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

早年生活

顾绥岳出生上海, 他最初的愿望是成为商人,但在目睹了他的母亲和因病去世的悲剧后,激发了他成为了医生。[1]1938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47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研究外科病理学和肿瘤病理学。

事业

1949年顾绥岳回国后在上海市镭锭治疗院(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创建中国最早的病理科之一。[2]

1956年,顾绥岳加入九三学社。1957年起顾绥岳负责举办全中国肿瘤病理学和细胞学进修班。1958年在上海首次开展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统计研究工作,建立中国第一个肿瘤防治研究所—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1972年参加制定了中国病理分类命名标准。 1977年提出了中国肿瘤的病理分类和分型标准。

1978年,顾绥岳在肿瘤医院建立了肿瘤病理研究室,为研究肿瘤的病因和进一步了解淋巴瘤、鼻咽癌等肿瘤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创造条件。此间,他在其助手的帮助下主编了《淋巴瘤学刊》第三期。 1978年,他就已提出了中国关于恶性淋巴瘤的命名分类意见,被全国洛阳会议采纳作为试用方案。

1981年7月,顾绥岳因工作过度劳累突患脑血栓致半身瘫痪。在他患病卧床期间,他仍念念不忘病理学的发展和肿瘤防治工作。

1982年7月,顾绥岳举办了恶性淋巴瘤病理分型学习班,参加学习的有上海市区医院正式学员44名、列席10名。学习班还按地区划块产生组长单位,从而形成一个全市性协作网。

1983年,顾绥岳和涂莲英发表了《9009例恶性淋巴瘤病理学分类的回顾性研究》、《1933例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临床及组织学亚型分析》和《淋巴结弥漫性反应性增生与淋巴肉瘤病理形态学的鉴别》等文, 通过对9000多例恶性淋巴瘤病理分类分型重新作了回顾性分析研究后,创立了中国特有的淋巴瘤分类分型标准,以提高淋巴瘤的确诊率。

1985年,为了推动国际和国内的学术交流,顾绥岳选择了一批上海第一医学院系统及有关协作单位近一年来有关淋巴瘤研究的论文汇编成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淋巴瘤增刊”。 同时他培养了不少这方面的人才,其中最出色的一位是涂莲英(上海医学院1949届医疗系毕业),她成了全国淋巴瘤病理诊断的权威,并以此享誉海外病理界。

参考来源

  1. 顾蓓莉. 人间三月天——怀念顾绥岳教授. 华夏病理网. 2016-12-04 [2020-04-25]. 
  2. 中国外科病理诊断奠基人之一——顾绥岳教授. 腾讯网. [2020-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