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顾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顾诚

来自 名人简历网 的图片

顾诚(1934年11月-2003年6月25日),男,江西南昌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原教授博士生导师[1],明清史专家[2]。1949年前,分别就读于江西省立吉安中学、南昌一中。早在建国初期,顾诚先生就参加了革命工作。1957年9月,顾诚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61年毕业留系任教,此后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副理事长、顾问[3],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原教授,博士生导师,明清史专家

出生日期----1934年11月

出生地点----江西南昌

逝世日期----2003年6月25日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专著《南明史》获中国国家图书奖

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代表作品----《明末农民战争史》《南明史》

人物简介

顾诚(1934.11-2003.06.25),男,江西南昌人,有国际声誉的当代明清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原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前仅有两部专著面世:《明末农民战争史》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南明史》获国家图书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顾先生生性耿直,视学术为生命,孤灯长夜,治学谨严,是当代考实之学的杰出代表,在明帝国疆域管理体制(卫所制度)、人口、耕地及明清易代史事(南明史)等领域均有精深独到的研究,学术成果和历史结论在明清史学界具开创和奠基意义。先生还是学界公认的"三好"学者:外语好、学问好,文笔好。翻开一部专著或论文,即开启了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史学历程。

他在《明前期耕地数新探》(注:《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注:《历史研究》1989年第3期。)和《卫所制度在清代的变革》(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三篇文章中详细阐述了明初全国土地分属于行政系统和军事系统的观点,认为明代军事系统的都司、卫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同行政系统的基层组织--州县一样是一种地理单位,管辖着大片不属于行政系统的明帝国疆土。洪武二十六年官修《诸司职掌》中所载近850万顷土地包括军事系统管辖的土地,军事系统管辖土地包括军士的屯田和代管民籍人口耕种的土地。军事和行政两大系统之间具有可转换性,总的趋势是从都司、卫所辖地内划出一部分设立州县,但卫所辖地行政化在明代进展有限,这一进程直到清代才告完成。部分卫所辖有大片疆土的观点最早由解毓才在《明代卫所制度兴衰考》(注:《说文月刊》1940年第2卷。)一文中提出,解先生称之为"实土卫所"。顾诚的研究将此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此基础上,顾诚又发表了《谈明代的卫籍》(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5 期。)一文,对卫所管理的卫籍人口以及卫籍人口与州县军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顾诚教授对明代卫所制度的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四篇文章,即《明前期耕地数新探》(《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卫所制度在清代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明帝国疆土管理体制》《历史研究》1989年第3期和《谈明代的卫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5期)这四篇文章系统论证了明朝疆域管理的"两大系统"理论,即行政系统(县、州--府、州--布政使司、直隶府州--六部)和军事系统(卫、直隶都司的千户所--都司、行都司、直隶卫--五军都督府)各自管辖两种不同的"地理单位",都司卫所是具有独立管辖权的"地理单位",管辖田地、人口不隶属于司府州县。这一理论涉及到明代社会经济领域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一是明帝国的耕地数,二是明代的官田数,三是清代耕地数与明代田亩数的比较,等等,并涉及明代人口管理,尤其是军户管理问题(卫籍)等。顾先生曾计划围绕卫所制度对明朝相关领域的影响到清代的改制进行综合研究,形成一部专著(顾诚:《我与明史》,载《顾诚先生纪念暨明清史研究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391-404页),惜不幸病逝,未克完成。可以说,顾诚先生以四篇论文揭示了明代卫所制度的基本属性及其在明朝管理运行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他的明朝疆域管理理论,对把握明清两代田地、户籍等管理体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个人作品

代表作

《明末农民战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0月。

《南明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5月。

顾诚著作

《南明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8月。

《明末农民战争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1月。

《明朝没有沈万三:顾诚文史札记》,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10月。

《隐匿的疆土:卫所制度与明帝国》,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10月。

《李岩质疑:明清易代史事探微》,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11月。

主要论文

《李自成起义军究竟从何处入豫?--同姚雪垠同志商榷》,《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78年第4期;

《李岩质疑》,《历史研究》,1978年第5 期;

《再谈李岩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2期;

《"古元真龙皇帝"试释》,《历史研究》,1979年第8 期;

《从永昌元年诏书谈到李自成何时称帝》,《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6期;

《李自成牺牲的前前后后--兼评石门县为僧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2 期;

《明初的两道谕旨》,《紫禁城》,1982年第2 期;

《清初的迁海》,《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

《论大顺政权失败的主要原因》,《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6期;

《王世贞的史学》,《明史研究论丛》第二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页331-346;

《关于夔东十三家的抗清斗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

《明前期耕地数新探》,《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

《卫所制度在清代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

《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历史研究》,1989年第3期;

《谈明代的卫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5期;

《靖难之役和耿炳文、沐晟家族--婚姻关系在封建政治中作用之一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5期;

《顺治十一年-明清之争关键的一年》,《清史论丛》1993年号;

《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历史研究》,1999年第1期;

《南明史》(英文)》,《Social Sciences in China》,1999年第1期;

《我与明史》,《社会科学评论》,2003年第1期。

治学特点

顾诚先生刻苦治学,学风严谨,富有朴学精神。他兴趣广泛,既对中外历史多有涉猎,又学有专门,是我国享誉海内外的明清史专家。自1978年在《历史研究》发表《李岩质疑》一文之后,他写了多篇关于明清史研究方面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受到史学界的瞩目。他著有《明末农民战争史》、《南明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出版)等专著,均为明清史研究领域最高学术水平的著作。《明末农民战争史》一出版,为农民战争史研究别开实证蹊径,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尤其是他所著的《南明史》一书,是他花去十多年时间的呕心沥血之作,是南明史研究的里程碑,在海内外已有广泛的影响,并荣获了中国国家图书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教学特点

他很少去探讨那些比较偏僻的问题,所作大多是既利于科研的进展,又利于课堂教学这方面课题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水平,诸如《明帝国的疆域管理体制》、《明前期耕地数新探》、《谈明代的卫籍》、《顺治十一年--明清相争关键的一年》等文章,所涉及到的明帝国的版图、明帝国对疆域的管理、明朝究竟有多少耕地、人口多少和人口的分布情况,以及明清易代等问题,都是在历史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研究扎实

他为了写《明末农民战争史》一书,长期沉浸于图书馆的书海中,查阅的地方志,几达1000多种,另外还包括很多正史、野史、文集、笔记、档案方面的资料。

回顾顾诚先生一生,道德文章,掷地有声。天不假年,仅得中寿,但其人其事当随其著作之长存而永驻人间 。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