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颜文姜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颜文姜祠 又名灵泉庙、顺德夫人祠,俗称大庙,位于山东省博山区城郊西南境内凤凰山南麓。它始建于北周(公元557年),更建于唐天宝元年(742年),宋熙宁八年(1075年)扩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增建,一九九三年春夏经过建设整修,集声光电动功能塑制《颜文姜的传说》十组群像,整补描绘殿字,更新石阶,重砌南道,新植花草,增添钟楼,装点茶室,占地3660余平方米,颜文姜祠是仅存的3座唐代木质建筑物之一。整个建筑物规矩严谨,金玉交辉,华丽中透着古朴,优美中伴着刚健,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建筑技巧。

2006年05月25日,颜文姜祠作为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建设沿革

颜文姜祠位于博山城南两公里,处凤凰山南麓山头镇西神头村。该祠旧曾称颜神庙、灵泉庙,又名顺德夫人祠。均以齐国孝妇颜文姜远汲新泉事婆母,感动神明,泉涌室内,汇流成河的故事而得名。据《齐乘》载:“齐孝妇颜文姜祠后周建,唐天宝年间更建[1]。”该祠历经宋、 元、、清、民国几经维修。1981年省、市、区人民政府拨款二十五万元重修, 装饰一新,基本上恢复了富有民族古建筑特色的风貌。现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布局

该祠分山门、香亭、正殿、寝殿、东、西两庑等。共计73间。其中主体建筑34间。现存主要建筑多系明代风格。祠院总面积约达2,000平方米。

颜文姜祠大门楼呈朱红色,沤钉兽环,是一翘两昂五踩的斗拱建筑,极为壮观。门前两侧有雌雄石狮回头相向。雄踩球,雌踩小狮。座雕“刑”字纹饰。高108公分, 座高48公分,宽47公分,长73公分。两狮张牙舞爪,瞠目相视。造型精巧,神态如生。

祠内还有香亭,它是一座八角形、风铃、飞檐斗拱建筑,玲珑古雅。两旁石碑龟跌龙首。香亭墙系青砖细石砌成,古色古香。高七米,宽3.95米,长3.6米。

正殿前中央,有个每边长七米的石砌方池,深约三米。从殿下涵洞处喷涌而出,流入池中。水质清冽,又自池中龙头经隧道流出,注入孝妇河。近年水位下降,池水干涸。1981年政府拨款,重雕石栏兽柱,采用人工管道,自池下循环供水,基本恢复原貌。

正殿九间,高约15米。面阔、进深各三间。殿顶梁架与一般明、清手法不同, 或称“无梁殿”。檐下斗拱五踩重昂、出檐深远、角铃悬空、五脊六兽、绿瓦朱甍,风貌古朴浑厚,颇具民族特色。

正殿中有清道光年问,博山县令杨春喈之妻吴静君所画的“风雨竹”石刻。书画秀拔苍劲、潇洒超群,吸引着文人墨客。为区文物中的珍品。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青州府志》载:“颜文姜,颜子之后也。初许聘李氏,夫亡,悯舅姑之失养也,远汲新泉,以供姑嗜。诚感神明,泉涌室内,姑发其笼,水流成河”。由此遂产生“辑笼”之说。诸如南朝顾野王的《舆地志》、宋代的《太平寰宇记》等古籍,都记述了这个故事

为了纪念颜文姜的孝行,博山古代称为“颜神”,亦称为“颜山”,水亦称为“孝水”,乡亦称为孝妇,社亦称为“孝感”了[2]

祠内池旁石碑题云:“孝妇河名自古今,泉源一派更弘深。何当吸去为霖雨,洗尽人间不孝心。”

视频

颜文姜祠 相关视频

山东博山颜文姜祠(上)
山东博山颜文姜祠(下)

参考文献

  1. 正说颜文姜,新浪网, 2006-6-6
  2. 颜文姜祠:讲述神话故事 传承忠孝文化,淄博大众网, 201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