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飞仙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飞仙关镇位于四川芦山县芦山县最南部,有人口11500人,国道318线和省210线贯穿全境,交通便利,信息灵通。被誉为川藏线上第一关""

飞仙关
来自今日头条的图片
飞仙关

中文名字 :飞仙关

地理位置 :芦山县最南部

人口 :11500

行政区 :四川省芦山县

芦山飞仙关

上世纪90年代,经过石材产业的大涨大落之后的飞仙关镇,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尤其是农村建设。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飞仙关镇党委、镇政府一班人抓住机遇,大胆创新,使飞仙关镇的各项建设日新月异。

工业发展

飞仙关镇资源匮乏,但是交通便利,地处国道318线芦山县、雨城区、天全县的交汇处。前几年,镇党委、镇政府经过分析论证,立足飞仙实际,制定了工业强镇战略。经过几年的奋斗,飞仙关镇现拥有规模以上企业5家,不同规模企业近20家,尤其是2005年在芦山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飞仙关镇工业集中园区破土动工,一期规划面积300亩,并且成功引进两家规模以上企业,即建安永新汽车配件厂和香港鸿伟木业公司。建安永新汽车配件厂即将投入生产,香港鸿伟木业公司厂房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预计建成后的香港鸿伟木业公司年产值将逾亿元。与此同时,今年上马的飞仙关电站建设,对拉动飞仙关镇新农村建设,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地处芦山、天全、雅安三地交界的飞仙关,被誉为川藏线陆地"第一咽喉"。从成都出发,到雅安,经过飞仙关到天全县,然后到康定,最后到西藏,飞仙关是西出成都,茶马古道上第一个关。蜀锦、邛杖由此销往世界 7月12日,记者走进芦山县飞仙关镇。沿潮湿的石板路拾级而下,便来到飞仙关关隘。记者看到,飞仙关关口的城门已无,只保留了长条石砌成的圆拱形门洞,上面爬满了藤蔓枝叶,默默地述说着历史的沧桑。 从关口望出去,有一长长的峡谷地段,当地百姓世代相传是大禹治水时干活的地方。雅安市文管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宋代始建关城,名叫"神禹漏阁"。不过当地百姓,仍然沿用了过去的称呼"飞仙关"。飞仙关分上关和下关,两关相距几里路。 据史书记载,3000多年前,此地就是古蜀国通往世界的咽喉要地。到汉代,司马相如受汉武帝之命沿此路出使西南夷,把这条民间小道,开辟为官方的商道。蜀锦、邛杖、铁器等等从成都平原由此销往世界。[1]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主要山脉有罗纯山脉,平均海拔900米,境内最高峰蜈蚣山,海拔1300米,最低熊河坝位于飞仙村熊河坝组,海拔621米。

气候

属中纬度内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日照偏少,夏湿冬干。多年平均气温15.5℃,1月平均气温5.5℃,极端最低气温-4.6℃(1959年1月11日和1975年12月14日);7月平均气温24.1℃,极端最高气温37.0℃(2011年6月24日)。最低月平均气温3.1℃(1984年1月),最高月平均气温32.5℃(2011年8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9.9℃。无霜期年平均284.5天,最长达343天,最短为26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949.4小时。0℃以上持续期364.6天(一般为12月13日~次年12月13日)。年平均降水量1313.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200.7天,最多达243天(1964年),最少为179天(1987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717.3毫米(1978年),极端年最少雨量847.5毫米(2003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7、8月最多。

水文

境内河道属青衣江,其中芦山河流域面积11.7平方千米,占84.78%;宝兴河流域面积0.86平方千米,占6.23%。 自然灾害 主要灾害有暴雨、干旱、洪涝、泥石流等。最严重一次泥石流发生在2010年8月13日朝阳村胡李房组,造成18户房屋倒塌。

朝天飞仙关

在今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南华村的飞仙岭上,自古为入蜀要冲。唐代称飞仙阁,杜甫入蜀经此咏《飞仙阁》诗。《全唐诗》卷二百一十,杜甫《飞仙阁》诗题下注曰:"徐佐卿化鹤(飞仙)于此,故名。上有阁道百间,总名连云栈。" 《读史方舆纪要》载:"县北四十里有飞仙阁,下浸深潭,若飞仙然"。历代文人经蜀道过此,多有题咏,详见清《乾隆广元县志》。至于飞仙关之说,清乾隆之前志书不见记载,清道光《保宁府志》记:"飞仙关在县北飞仙岭下。"不少学者认为,应是清嘉庆年间平白莲教起义时所建。

名胜古迹

天仙桥,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万历年间,道光二十九年知县范涞清培修,两面横匾均刻有“芦山县南界”五个大字,现残存20余米,是茶马古道重要关口。

主要风景点

茶马古道景区和修建飞仙关电站形成的人工湖。

民风民俗

每年农历6月24日在飞仙关二郞公园举行的接菩萨习俗,祈求全镇人民这年风调雨顺。

相关视频

重现美丽芦山县飞仙关镇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