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飞霞南路3号(傅建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飞霞南路3号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飞霞南路3号》中国当代作家傅建国的散文。

作品欣赏

飞霞南路3号

时光荏苒,从皖南来温州,一晃近三十年了。一路打拼,虽然经历过许许多多无以言说的坎坷曲折,但却收获了幸福家庭,丰富了文学创作,拓宽了人生成长阅历……每每回想起曾经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人与事,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随着时代发展,岁月变迁,时光老去,一些往事时常在脑海里跌宕起伏,无论苦涩与甘甜,总是令人生出无限感慨与眷恋之情。

飞霞南路3号,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它只是一个简明的门牌号而已。况且,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迅猛发展,原本一些路牌和路标,早已像废弃的旧物被岁月的尘埃淹没。然而,飞霞南路,飞霞南路3号,这段路及3号这个门牌号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

飞霞南路3号为温州东屿发电厂厂址。之所以记忆犹新,那是因为这儿曾经是我人在他乡谋求生存的第一站。

1994年3月的一天,而立之年的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皖南故乡,孤身一人来到温州。在青阳县城乘上长途硬座大客车,经过两天两夜长途跋涉后,终于抵达温州鹿城老西站。初次进城,谨慎不足,马虎有余,在乘坐107中巴车前往牛山北路劳务市场找工作的半途中,置身于上衣口袋里的皮夹子(钱包)被扒手偷了。此后,裤兜里仅剩下八元五角钱的我,在飞霞南路至南塘街至牛山北路劳务市场一带,整整流浪了三天两夜。我在温州打工的第一夜,便是在南塘街一棵榕树下的垃圾桶里度过……

据相关资料显示:东屿电厂隶属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1957年开始筹建,建厂初期,称为温州电厂东屿发电厂。1962年9月,改为温州东屿发电厂。1965年,因温州地区缺电日趋严重,东屿电厂进行扩建。由于高能耗,重污染,该厂2007年9月停产。五十年的存续发展,为温州电力供应和社会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那会儿,东屿发电厂两座大烟囱,除台风天气或因机械检修以外,一年到头,几乎是二十小四都浓烟滚滚。身为民工的我,走进电厂,仰视耸入云端的大烟囱,平生第一次感受到城市工业的气息,是如此的令人望洋兴叹。

那会儿,电厂内部有个食堂,方便工人就餐。原本有正式职工若干人,后来改为私人承包。承包者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由内部供应模式调整为对外经营模式。原有的人手不够,老板决定雇用一名打工仔。我这个流浪街头的民工,却因此获得了一份工作的机遇。虽然刚开始月工资只有250元,后来老板加了50元,但我却十分珍惜这份工作。虽说那时候我在别人眼中,只是电厂食堂一名勤杂工,每天起早贪黑,从凌晨踏着三轮车跟着老板身后到大南门买菜,到上午洗菜、煮饭,中午收拾餐具、洗碗、打扫餐厅卫生,再到下午清理厨房煤烟灰、晚餐送外卖、为加班职工做夜宵……忙得团团转,但是,命运落入低谷、性格卑微的我却十分的知足,且非常珍惜这份工作。毕竟在城市一隅有了安身之处,从此不用挨饿,不再流浪。

我在飞霞南路3号东屿发电厂食堂虽然只工作了一年,但却见证了东屿发电厂当年运行时企业蓬勃向上的状态。同时,亲眼目睹过曾经的纺织路停留在城郊结合部粗犷的模样;空闲时间,用双脚丈量着从飞霞南路到吴桥路、小南路,以及五马街来回的距离;狭窄的三板桥及车水马龙尘土飞场的飞霞南路当年景象;还有牛山北路劳务市场每天如潮水般找工作的民工潮场景……一句话,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温州,我从飞霞南路为起点,参与并见证了其发展中的过程和变迁。

在这里,我结识了热心肠的蓓蕾老师姆,在她的引荐和帮助下,使我一个转身踏入了温州的皮革行业,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在这里,我邂逅了温州女人舒婕,——一位越剧业余爱好者,是她给予了我精神上的鼓励,使我摆脱了情感上的焦虑,重启文学梦,对未来获得信心;在这里,第一次享受到了人生旅途中身边的同事齐聚为我过生日的喜悦,以及温州人细微的温暖关心之情;在这里,我不仅拥有了一份工作的机遇,而且还获得了温州人的尊重,——在老板及同事们的眼里,我竟然被称之为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在这里,我还获得了文学创作第一手素材,中篇小说《欲望快餐》(原载《文学港》2012年第3期)便是根据这段打工生活经历而创作发表的;飞霞南路3号,于我更像是生活中的一扇门,引领我从这儿开始认识温州,走进温州……

2022年2月22日那天下午,应鹿城区书画家戴成权先生邀请,我从瓯海新桥街道居家的秋浦堂前往坐落在纺织路的碧澄书画院做客。我特意按约定的时间提早一个多小时出发,目的就是顺道至飞霞南路3号东屿发电厂走访一下。虽说如今温州早已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但由于日常生活圈子的局限,飞霞南路3号大约有十多年没有去光顾了。当我在划龙桥路公交站头下了车,步行至飞霞南路3号时,只见电厂大门被电动栅栏严严实实的关闭着。一个身着保安制服的中年男人,从传达室里探出脑门问我干什么?我微笑着向他说出自己的心愿,即想进去拍几张照片。保安解释说里面正在施工,存在安全隐患,没有领导签字,闲散人员一律免进。

我好奇地问道:电厂十多年前就停产了,如今还在施什么工?拆迁?

保安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这里正在建造公园,并且尽可能地保留工厂原貌,比如两座大烟囱,会依旧存在的。

听保安这么一说,我有些兴奋,便绕着电厂大烟囱在外围转了一圈。尽管这天下午天气阴沉,但我却心情愉悦。我沿着南塘河行走,举目环顾四周,分明感受到了这座城市近三十年来的巨大变迁:塘河的水清又清,飞霞南路三板桥宽又宽,温瑞塘河两岸的楼宇高又高……伫立沉思,当年从皖南温州的民工我,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却脱胎换骨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分子,一股莫名的自豪感由衷地在心里激荡着。

我想,在岁月的长河里,一年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却是我人生之路梦的起点。飞霞南路3号,必将成为我生命记忆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逗号…… [1]

作者简介

傅建国,1963年5月生,安徽青阳人,现居温州。曾务农,代课,做篾匠。长期从事皮革销售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