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霞南路3號(傅建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飛霞南路3號》是中國當代作家傅建國的散文。
作品欣賞
飛霞南路3號
時光荏苒,從皖南來溫州,一晃近三十年了。一路打拚,雖然經歷過許許多多無以言說的坎坷曲折,但卻收穫了幸福家庭,豐富了文學創作,拓寬了人生成長閱歷……每每回想起曾經走過的路,經歷過的人與事,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隨着時代發展,歲月變遷,時光老去,一些往事時常在腦海里跌宕起伏,無論苦澀與甘甜,總是令人生出無限感慨與眷戀之情。
飛霞南路3號,對於一座城市而言,它只是一個簡明的門牌號而已。況且,隨着城市建設的飛速迅猛發展,原本一些路牌和路標,早已像廢棄的舊物被歲月的塵埃淹沒。然而,飛霞南路,飛霞南路3號,這段路及3號這個門牌號卻深深地刻在我的記憶里……
飛霞南路3號為溫州東嶼發電廠廠址。之所以記憶猶新,那是因為這兒曾經是我人在他鄉謀求生存的第一站。
1994年3月的一天,而立之年的我離開了生我養我的皖南故鄉,孤身一人來到溫州。在青陽縣城乘上長途硬座大客車,經過兩天兩夜長途跋涉後,終於抵達溫州鹿城老西站。初次進城,謹慎不足,馬虎有餘,在乘坐107中巴車前往牛山北路勞務市場找工作的半途中,置身於上衣口袋裡的皮夾子(錢包)被扒手偷了。此後,褲兜里僅剩下八元五角錢的我,在飛霞南路至南塘街至牛山北路勞務市場一帶,整整流浪了三天兩夜。我在溫州打工的第一夜,便是在南塘街一棵榕樹下的垃圾桶里度過……
據相關資料顯示:東嶼電廠隸屬於國家能源投資集團,1957年開始籌建,建廠初期,稱為溫州電廠東嶼發電廠。1962年9月,改為溫州東嶼發電廠。1965年,因溫州地區缺電日趨嚴重,東嶼電廠進行擴建。由於高能耗,重污染,該廠2007年9月停產。五十年的存續發展,為溫州電力供應和社會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那會兒,東嶼發電廠兩座大煙囪,除颱風天氣或因機械檢修以外,一年到頭,幾乎是二十小四都濃煙滾滾。身為民工的我,走進電廠,仰視聳入雲端的大煙囪,平生第一次感受到城市工業的氣息,是如此的令人望洋興嘆。
那會兒,電廠內部有個食堂,方便工人就餐。原本有正式職工若干人,後來改為私人承包。承包者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由內部供應模式調整為對外經營模式。原有的人手不夠,老闆決定雇用一名打工仔。我這個流浪街頭的民工,卻因此獲得了一份工作的機遇。雖然剛開始月工資只有250元,後來老闆加了50元,但我卻十分珍惜這份工作。雖說那時候我在別人眼中,只是電廠食堂一名勤雜工,每天起早貪黑,從凌晨踏着三輪車跟着老闆身後到大南門買菜,到上午洗菜、煮飯,中午收拾餐具、洗碗、打掃餐廳衛生,再到下午清理廚房煤煙灰、晚餐送外賣、為加班職工做夜宵……忙得團團轉,但是,命運落入低谷、性格卑微的我卻十分的知足,且非常珍惜這份工作。畢竟在城市一隅有了安身之處,從此不用挨餓,不再流浪。
我在飛霞南路3號東嶼發電廠食堂雖然只工作了一年,但卻見證了東嶼發電廠當年運行時企業蓬勃向上的狀態。同時,親眼目睹過曾經的紡織路停留在城郊結合部粗獷的模樣;空閒時間,用雙腳丈量着從飛霞南路到吳橋路、小南路,以及五馬街來回的距離;狹窄的三板橋及車水馬龍塵土飛場的飛霞南路當年景象;還有牛山北路勞務市場每天如潮水般找工作的民工潮場景……一句話,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溫州,我從飛霞南路為起點,參與並見證了其發展中的過程和變遷。
在這裡,我結識了熱心腸的蓓蕾老師姆,在她的引薦和幫助下,使我一個轉身踏入了溫州的皮革行業,開啟了人生新的篇章;在這裡,我邂逅了溫州女人舒婕,——一位越劇業餘愛好者,是她給予了我精神上的鼓勵,使我擺脫了情感上的焦慮,重啟文學夢,對未來獲得信心;在這裡,第一次享受到了人生旅途中身邊的同事齊聚為我過生日的喜悅,以及溫州人細微的溫暖關心之情;在這裡,我不僅擁有了一份工作的機遇,而且還獲得了溫州人的尊重,——在老闆及同事們的眼裡,我竟然被稱之為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在這裡,我還獲得了文學創作第一手素材,中篇小說《欲望快餐》(原載《文學港》2012年第3期)便是根據這段打工生活經歷而創作發表的;飛霞南路3號,於我更像是生活中的一扇門,引領我從這兒開始認識溫州,走進溫州……
2022年2月22日那天下午,應鹿城區書畫家戴成權先生邀請,我從甌海新橋街道居家的秋浦堂前往坐落在紡織路的碧澄書畫院做客。我特意按約定的時間提早一個多小時出發,目的就是順道至飛霞南路3號東嶼發電廠走訪一下。雖說如今溫州早已成為了我的第二故鄉,但由於日常生活圈子的局限,飛霞南路3號大約有十多年沒有去光顧了。當我在劃龍橋路公交站頭下了車,步行至飛霞南路3號時,只見電廠大門被電動柵欄嚴嚴實實的關閉着。一個身着保安制服的中年男人,從傳達室里探出腦門問我幹什麼?我微笑着向他說出自己的心愿,即想進去拍幾張照片。保安解釋說裡面正在施工,存在安全隱患,沒有領導簽字,閒散人員一律免進。
我好奇地問道:電廠十多年前就停產了,如今還在施什麼工?拆遷?
保安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這裡正在建造公園,並且儘可能地保留工廠原貌,比如兩座大煙囪,會依舊存在的。
聽保安這麼一說,我有些興奮,便繞着電廠大煙囪在外圍轉了一圈。儘管這天下午天氣陰沉,但我卻心情愉悅。我沿着南塘河行走,舉目環顧四周,分明感受到了這座城市近三十年來的巨大變遷:塘河的水清又清,飛霞南路三板橋寬又寬,溫瑞塘河兩岸的樓宇高又高……佇立沉思,當年從皖南到溫州的民工我,雖然已經不再年輕,但卻脫胎換骨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分子,一股莫名的自豪感由衷地在心裡激盪着。
我想,在歲月的長河裡,一年的時間雖然短暫,但卻是我人生之路夢的起點。飛霞南路3號,必將成為我生命記憶中一個不可忽略的逗號…… [1]
作者簡介
傅建國,1963年5月生,安徽青陽人,現居溫州。曾務農,代課,做篾匠。長期從事皮革銷售工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