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食用菌学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食用菌学报创刊于1994年,季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唯一一份食用菌专业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国内外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设施栽培、菇房管理、病虫害防治、生理生化及产后加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刊国际标准刊号[1]:ISSN 1005-9873,国内统一刊号:CN 31-1683/S 。

《食用菌学报》于2005年改版,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学会共同主办。经多年努力,本刊于2008年首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并保留至今。2013年首次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5年首次收录为CSCD核心期刊。近年来,本刊影响因子稳定在0.7左右(中国期刊引证报告)。

《食用菌学报》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龙源期刊网》、《Airiti Library华艺线上图书馆》、《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收录;2017年被美国EBSCO数据库收录,2018年被日本JST数据库收录,2020年被英国CABI数据库收录。

人员组成

《食用菌学报》编辑部工作人员5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2名,并由外籍客座教授Buswell John先生担任英文编辑,主编为曹晖博士[2]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主编:曹晖

ISSN:1005-9873

CN:31-1683/S

地址:上海市南华街25号

邮政编码:201106

《食用菌学报》投稿模板

论文题目

(小一、宋体,居中,一般为20字以内)

作者姓名1,作者姓名2,作者姓名1*

(宋,五号,如果第一作者不是联系人,请在通信联系人右上角标注*)

(1作者单位正式对外名称,省份城市邮编; 2作者单位正式对外名称,省城市邮编)

(宋体,五号;)

作者署名:两个字的作者名字间空一格,外籍作者用英文全名(姓大写,名首字母大写)。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作者的工作单位,注意使用正式对外名称,须与法人单位或编制机构颁布的名称,即单位印章一致;且均应包括单位全称(大学原则上标注到具体的学院);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之间应以逗号“,”分隔;直辖市只写城市名,国外机构只写国家和城市名;整个单位信息项用圆括号“( )”括起。多作者的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序号(需上标),单位编号应按在文中的出现顺序依次排号,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分隔,如果所有的作者都在同一个单位,则不需对作者编号。

摘 要:(宋体,小五号,左齐;报道性摘要以300字左右、指示性摘要以100字左右、报道-指示性摘要以200字左右为宜)内容包括方法、内容结果;摘要中首次出现的英文缩写名,不能直接用英文缩写形式,需用“中文名(英文全名,英文缩写)”形式。

关键词:(宋体,小五号,左齐;关键词之间用“;”相隔,结束处不用标点符号;3~8个关键词。

前言部分(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五号,不列入编号,首行缩进两个字符)。首次出现的英文缩写,须在前言或正文部分均采用中文名(英文全名,英文缩写)的形式著录。

正文部分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不加标点符号。如“1”(小四号,黑体,左起顶格)、“1.1”(五号,黑体,左起顶格)、“1.1.1”(五号,楷体,左起顶格),编号到四级为止。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排,后空1个字距接排标题。

正文文字部分(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五号,首行缩进两个字符)。

视频

食用菌学报 相关视频

马丹丹+食用菌学报
食用菌学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