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首乌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首乌堂

中文名: 首乌堂

历史起源: 1655年

关于<<首乌堂>>的名字,这其中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相传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登嵩山封禅,发现卢岩山瀑布附近的村民多长寿,遂问村民,得知此地村民皆食首乌长寿粥,这种长寿粥是将何首乌和小黑豆放入从井壁垂满何首鸟根的井中打出来的水煮制而成。汉武帝来到那口井边,见井周围长满何首鸟,即赐名长寿井,仍在。从此,长寿粥作为御用品每日贡膳,汉武帝受至70岁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活了70岁。及至武则天称帝,为求长寿,命国师胡超炼仙药。胡超来到嵩山脚下,得到黑豆与何首鸟,炼得仙药,专供武则天食用,武则天82岁寿终。国师胡超就此基础上以何首乌为主要原料秘制了许多宫廷御药,供皇帝御用。何首乌延年不老、白发变黑、固发强根、首鸟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壮筋骨;用于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的效用秘方记录传与后代。此方被胡超后人藏在家中,成为家中密不可露的的秘方,代代相传。[1]

产品起源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后人胡升年轻时读书学医,善琴工诗,后弃儒从医经商,游历山东、安徽、河南等地,采集中药材回到故里巴马(中国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从此行医济世。并于康熙十年(1671年)耗白银五十万两在广州创立了<<首乌堂>。其名取自李翱著《何首乌传》意将何首乌的功效发扬光大。成立以来继承祖辈制药经验和传统,始终恪守“只求药物真实,不惜重资,炮制之术必求其精”的宗旨,选料必求地道优质,炮制上更是精益求精,各种原料认真挑选,以净货投料,药粉研磨精细,细箩筛选,严格遵循先辈流传的传统工艺,一丝不苟。《首乌堂》集南北炮制技术于一家,生产的各类保健美容药品、药食同补的疗效受到当时富贵权贵的追捧。以“真材实料,加工精良,配方独特,童叟无欺”的经营之道,保持了其宫廷御用的美誉。其主打产品有首乌粉、首乌美容粉、首乌长寿散等。

1900年英法联军入侵,广州老铺毁于炮火;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广州失陷,生产中断。通过各种渠道携带秘方逃亡到海外,并在海外意大利开办药厂。产品畅销法国、英国、新加坡、台湾、马来西亚、瑞典、挪威、波兰、德国等地区和国家。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富裕,2011年全面强势进入国内。老字号中医药堂《首乌堂》是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颗明珠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引下,更加蓬勃发展,欣欣向荣,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辉,取得越来越大的成绩。《首乌堂》一定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主动迎接挑战,坚持以祖传宫廷秘方、中医保健美容、药食同补为根本,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百年老号《首乌堂》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一个飞跃的发展,为中国中医美容保健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产品介绍

首乌堂》生产的首乌粉以四川野生何首乌为主料及多种天然植物成分加以祖传宫廷秘方、结合现代高科技气流粉碎技术精制而成,开创了国内何首乌行业以高科技技术加工的先河。它不同于传统的何首乌生产的粉末,溶出度有了明显提高,可被人体粘膜直接吸收。《首乌堂》生产的首乌超微粉以独特的加工方法避免了有机溶媒的污染,保留了何首乌的全息性,已达到了人体对何首乌提取物的吸收水平,药效更加明显直接,具有非常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经过严格、科学、安全的生产工序,完全保留了各种成分的天然物理性质。是首选的绿色何首乌滋补品。《首乌堂》首乌粉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植物黑发,天然养发,吃的白发变黑发,色泽自然,不掉发。是最安全、最有效的黑发产品,被称为 "返老还童粉 "。 本品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壮筋骨;用于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神经衰弱、增强机体免疫力、安神益智。对身体虚弱、头发早白、食欲不振、健忘失眠、疲劳过度、肝肾阴亏、血虚头晕、筋骨酸痛、遗精、更年期综合症、冠心病、贫血、性功能减退及美容美发具有良好的作用。

首乌堂》首乌粉按疗程使用,能使白发变的乌黑亮丽,更能生发、养发!本品蕴含多种名贵天然植物萃取精华,服用数次就能够深入毛囊,由发根至发梢提供营养丰富的 "活性乌发因子 " 。有白发变黑发、养发、滋润毛囊、修复发质、营养发根等多重功效;使用方便、省时,无论是头发早白、枯黄及各种发质都会让您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就像让老化、休眠的黑色素细胞度过冬眠期一样,重新的工作起来。重新分泌出的黑色素,就会沿发根向发干输送,黑发就这样从根新生。使头发重新获得大量的营养物质和黑色素,由发根至发梢长出黑头发,使中老年人、头发早白的人从此拥有一头柔顺自然、黑亮茂密的黑头发。《首乌堂》首乌粉是白发变黑、延年益寿的保健佳品。

参考来源

养生堂——生首乌、熟首乌

参考资料

  1. 首乌堂的乌发粉真的有效果吗,39健康网 , 201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