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首陀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首陀羅_Shudras
原圖鏈接
種姓制度中的婆羅門
原圖鏈接

首陀羅,為梵語śūdra的音譯。為印度社會的第四階級,印度種姓制度裡的最下級。《長阿含經.卷一三》:「世有四姓:剎利、婆羅門、居士、首陀羅。」也譯作「首陀」、「戌陀羅」。

首陀羅無任何權利,僅從事低賤、卑微的勞動,或為高級種姓服役。其實際地位無異於奴隸。[1]

起源

折叠概况 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创立的。"种姓"是梵语翻译过来的,意思是"颜色"或"品质"。白肤色的雅利安人为品质高的种族,深肤色的达罗毗荼族和其他土著民族为品质低的种族。此制度用以区分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的。后随工作和职业的分化的发展,出现了四姓(四个种姓)的划分。最高的种姓是婆罗门(掌握祭祀文教的僧侣阶级,后来也可以当国王);其次是刹帝利(掌握军政的国王、武士阶层);吠舍(商人,手工业者,亦有从事农耕的农民阶级);最下的种姓是首陀罗(农人,牧人,仆役和奴隶)。前三者为雅利安人,后者为非雅利安人。各种姓有它的世袭的职业,不许被婚姻混乱,尤禁首陀罗与其它的种姓混乱。对首陀罗男子与别的种姓女子所生的混血种,特别订有法律,给予一种贱名,例如首陀罗男子与别的种姓女子所生的混血种名为旃陀罗。种姓制度不仅订在法律里面,而且神圣地位不可动摇地规定于宗教教义与教条中。在婆罗门教势力强盛的"中部"地区,种姓最为严格。

后来随着雅利安人势力的发展,这些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婆罗门教的影响,当然也都存在着种姓制度,但种姓制度所遇之困难就比较多得多。

一,在这些国家时在,土著人所占比例大;

二,雅利安人与非雅利安人混合情况比较普遍;

三,为了巩固雅利安人在那些地方的统治,有不少土著部族的首领通过入婆罗门教仪式被安排在刹帝利之列。

種姓制度

另在印度種姓制度中, 婆羅門是祭祀貴族,剎帝利是政治貴族、吠舍是平民、首陀羅是奴僕。賤民則不列在種姓制度內,是被開除人籍,不算人的階級。地位最高的婆羅門大約僅占印度總人口的5%,卻擁有接近一半的國會席位。

如今,印度人的身份記錄里不會再有任何關於種姓的記載。種姓制度在今天的印度社會,依舊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印度人民靠手腕上的繩子以及名字判斷階級,印度人手腕上的繩子叫做「梵線」或是「聖線」。婆羅門佩戴棉線,剎帝利佩戴亞麻線,吠舍是毛線,首陀羅和賤民佩戴塑料的或者不佩戴。[2]

參考資料

  1. 首陀羅 詞語解釋. 漢典 (中文). 
  2. 印度婆羅門到底有多橫:永遠的特權階層. 每日頭條. 2018-12-0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