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香橼的鉴别方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香橼的鉴别方法

【鉴定中药材名】

香橼

【生境分布】

多栽培于村宅旁。枸橼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台湾、云南、四川等省区均有栽培,华北各地亦有盆栽。香圆在陕西、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省区均有栽培。

【药材来源鉴定】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枸橼Citrus medica L.或香圆Citrus wilsonii Tanaka的干燥成熟果实。

【药材历史考证】

香橼,原名枸橼,其始载本草《本草经集注》云:“枸橼温。”《本草拾遗》云:“枸橼生岭南。大叶,柑橘属也。子大如盏。味辛、酸,性温。皮,去气,除心头痰水,无别功。”《本草图经》曰:“又有一种枸橼,如小瓜状,皮若橙而光泽可爱,肉甚厚,切如萝卜。虽味短而香氛,大胜柑橘之类。置衣笥中,则数日香不歇。……今闽、广、江西皆有,彼人但谓之香橼子。”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香橼的原植物枸橼Citrus medica L.相符。李时珍曰:“枸橼产闽广间,……其实状如人手,有指,俗呼为佛手柑。”据以上所述考证,应为佛手,而非枸橼。可见李时珍将佛手与枸橼相混淆。

【植物形态鉴定】

1.枸橼: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枝有短硬棘刺,嫩枝光滑,带红紫色。单叶互生;叶柄短,无叶翼;叶片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8~15cm,宽3.5~6.5cm,先端钝或短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锯齿,具半透明油腺点。总状花序或3~10朵花簇生于叶腋,两性花或因雌蕊退化而成雄性花,具短花梗;花萼浅杯状,上端5浅裂;花瓣5,内面白色,外面淡紫色;雄蕊30~60枚;雌蕊1,子房10~13室,胚珠多数,花柱肥大,宿存,柱头头状。柑果长圆形、卵形或近球形,长10~25cm,顶端有1乳头状突起;果皮比果肉厚,粗糙或光滑,熟时柠檬黄色,芳香,瓤囊小。种子卵圆形,表面光滑。花期4~5月,果熟期9~11月。

2.香圆与枸橼主要区特征:单身复叶互生,叶柄有倒心形阔翼叶,长约为叶片的1/3~1/4;叶片长椭圆形,长5~12cm,宽2~5cm,全缘或有波状锯齿;花单生或簇生,有时排成总状花序,生于枝端或叶腋;雄蕊25~36枚;子房9~11室。柑果长圆形、圆形或扁圆形,横径5~7cm。花期4~5月,果熟期10~11月。

【药材性状鉴定】

1.枸橼:为圆形或长圆形片,直径4~10cm,厚2~5mm。横切片外果皮黄色或黄绿色,边缘呈波状,散有凹入的油点;中果皮厚1~3cm,黄白色,有不规则的网状突起的维管束;瓤囊10~17室。纵切片中心柱较粗壮。质柔韧。气清香,昧微甜而苦辛。

2.香圆:为类球形、半球形或圆片,直径4~7cm。表面黑绿色或黄棕色,密被凹陷的小油点及网状隆起的粗皱纹,顶端有花柱残痕及隆起的环圈,基部有果梗残基。质坚硬。剖面或横切薄片,边缘油点明显,中果皮厚约5mm,瓤囊9~11室,棕色或淡红棕色,间或有黄白色种子。气香,味酸而苦。[1] ==【药材显微鉴定】==果皮横切面:枸橼表皮为1列细胞,外被角质层,有气孔。中果皮细胞类圆形,排列疏松,外侧有大形油室排成1~2列,油室长圆形,径向长450~1060um。维管束纵横散布。草酸钙方晶长至17um。粉末特征:

1.枸橼:浅绿色。①表皮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气孔类圆形,直径约22um,副卫细胞5~6~9,排成放射状。②中果皮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壁不均匀增厚,壁厚6~18um(不加热测量)。③瓤囊表皮细胞长方形,壁稍厚。④草酸钙方晶易见,长8~17um。⑤螺纹或网纹导管直径8~20um。⑥油室碎片可见。

2.香圆:淡棕黄色。①表皮细胞多角形或不规则长方形,长6~16um,壁薄。气孔直径20~27um,副卫细胞5~8个。②中果皮细胞壁厚3~10um。③草酸钙方晶长6~28um。④导管主为螺纹或孔纹。⑤油室大小悬殊,径向长360~1170um,切向长195~520um。

【采集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香圆亦可整个或对剖两瓣后,晒干或低温干燥。

【饮片炮制】

未切片者,打成小块;切片者润透,切丝,晾干。

【性能功用】

辛、苦、酸,温。归肝经脾经、肺经。舒肝理气,宽中,化痰。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脘腹痞满,呕吐噫气,咳嗽痰多。内服:3~9g,水煎服。或入丸、散服。

【附注】

置阴凉干燥处贮藏,防霉,防蛀。[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