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总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香港巴士总站是指香港巴士[1] 路线作为终点站的地方。大多数巴士总站都有多条路线使用,而不少巴士总站附近都有一些人流甚高的设施,例如港铁车站、住宅区、商场、工商区等。由于香港土地有限,不少巴士总站用地被用作综合项目,上盖兴建住宅、商场等建筑。
巴士总站的设施
- 站坑
- 即各线巴士停泊的坑位,亦设有月台,方便乘客上下车。
- 站柱
- 即安放于各线巴士月台上的金属直柱,主要悬挂
- 路线资料纸:显示巴士路线的详细行走路线、班次、收费等,通常放在路线资料盘(俗称“乳猪盘”,因九巴的路线资料盘的形状和颜色与烧腊店盛放乳猪的盘相近,而资料纸则俗称“乳猪纸”)内。
- 站牌:显示候车的位置和路线编号,总站名称等。
- 售票处
- 通常设在跨境巴士站,乘客在售票处购票后可以直接上车,由于香港境内的专利巴士路线都是在车上付款(通常是上车付款,个别九巴通宵巴士路线下车付款,城巴部分来回赤柱的路线在浅水湾或赤柱付款)。加上八达通的普及,故普通巴士总站多不设售票处,只有香港国际机场和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的城巴及龙运巴士顾客服务中心设有售票处,售卖巴士车票。
- 候车间
- 通常设在跨境巴士站或售票处所在的商场(如时代广场、圆方、形点),全港专营巴士总站首个“空调候车亭”(Passenger Waiting Longue)位于蓝田公共运输交汇处的九龙巴士42C线候车月台,亭内可同时容纳40位乘客候车,并设有照明设施、座椅、排队设施、班次显示屏,更装设广播系统,定时以广东话、英文及普通话提示乘客下一班车的开出时间和车费,以及在有需要时为候车乘客提供最新九巴资讯。相隔16年后,龙运巴士在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公共运输交汇处设置“乘客候车室”,设有空调、座椅、班次显示屏,提供基本设备及龙运路线资讯,但不设排队设施。于2021年落成的裕民坊公共运输交汇处,与商场室内空间整合,成为全港首个设有空调候车区的巴士总站。
- 站长室
- 供站长在内工作,并配备有电脑供站长安排车务,九巴旗下总站的站长室更设有有线或无线网络,直接接驳九巴总部,站长可以把车务资讯即时传送回总站,乘客亦可以到站长室询问站长有关路线的资料。但出于成本考虑,部分巴士总站的站长室并无站长长驻,站长室只供车长查阅下班车开车时间及休息之用。
- 路线资料屏
- 只在部份巴士总站使用,显示总站内各路线开车时间和收费。
- 茶水站
- 为该总站的巴士公司职工,包括车长和站长等提供膳食服务,虽然这些茶水站的发牌条件之一是只可以服务巴士公司职工,但和普通工厂的食堂一样,由于当局执法不严,这些茶水站多亦会招待普通顾客。近期九巴亦批出一些巴士总站的茶水站供饮食集团经营,如尖沙咀天星码头公共运输交汇处交由鸿福堂承办,这些茶水站任何人皆可惠顾。
- 维修站
- 部份巴士总站设有维修站,长驻有维修技工和配备有巴士零件,为该总站和附近总站的巴士提供简单的修理。
- 顾客服务中心
- 小部分总站(如屯门市中心)设有顾客服务中心,接受乘客查询及意见、售卖纪念品/巴士模型、派发单张/路线图/资料、提供八达通增值等,而香港国际机场地面运输中心的城巴及龙运巴士顾客服务中心亦售卖机场巴士车票。
分类
按照不同类型的路线,香港的巴士总站大致上可以分为:
- 跨境巴士站:
在这些总站开出的是城际客车(香港称为直通巴),前往中国内地其他城市(主要为广东省内城市),例如柯士甸道跨境巴士总站。
- 巴士总站:
这些总站开出的巴士大多是城内路线,前往香港不同地区,在香港,大多数巴士总站都属这类型。这些巴士总站多设在住宅区,工商业区域或邻近其他交通工具的总站附近,服务需要来往住宅区至工商业区域通勤或由铁路/飞机转乘的乘客。例子有天水围市中心公共运输交汇处,中环(交易广场)巴士总站,机场(地面运输中心)巴士总站和红磡车站公共运输交汇处。有一些巴士总站附近曾经有一些高人流的设施,但随著时代的过去,这些设施已经消失或者重要性大不如前(最常见的例子是码头),人流大减,导致这些总站的作用转变成用作摆放车辆。例子有佐敦(渡华路)巴士总站和观塘码头巴士总站。另外,由于繁盛的地区空间有限,不少途经这些繁盛地区的巴士,总站会设于邻近地区,如中环(总站设于上环)、铜锣湾(总站设于铜锣湾(天后)、湾仔码头等)、尖沙咀(总站设于红磡、西九龙填海区等)、观塘(总站设于油塘、蓝田等)。
巴士总站的设计
在香港,有各式各样的巴士总站设计,每个巴士总站的设计都不尽相同。但大致上可以分为:
- 坑位型
- 最常见的巴士总站类型,站内有不同的车坑供路线使用。主要是单坑(只有一条车道)和多坑(有数条车道),例子有康盛花园巴士总站、洪福邨公共运输交汇处。
- 锯齿型
- 站内有很多呈锯齿型的巴士站,中间有一些停泊区,供巴士在未开出时停泊。这可以令巴士站的空间得以善用,因为坑位型巴士站,巴士未开出时,会停在坑位中,这会阻碍其他巴士驶过,故大部份坑位型的总站,每条车坑只可供一条路线使用,但是在锯齿型巴士站,巴士未开出时可以停在停泊区,不会阻碍其他巴士驶过,可以容许多条路线使用一个巴士站。自1990年代起,这设计越来越多套用于多路线停泊的新式巴士总站,如宝林巴士总站、青衣站公共运输交汇处、深圳湾口岸公共运输交汇处。
- 路边型/普通分站型
- 纯粹是一个普通的路边巴士站,但用作巴士终点站之用,这些总站设在的巴士站,如果是全日路线,要不是只有一条线使用,或是班次较疏的路线使用,就是一个很长的巴士站,例子有将军澳新市镇发展前的调景岭巴士总站、洪水桥(洪元路)巴士总站。而一些繁忙时间服务的路线(尤其是单向路线)或班次较疏的路线,也很多以普通分站作总站,因为巴士无需要等候开出,只需要随便找一个地方停下等候,直到开车时间便可以直接驶到巴士站接载乘客,例子有九龙巴士74D线、273C及271P线的九龙坑总站,这在平时只是一个普通分站。部分巴士总站由于设在较繁忙的街道,甚至在车位紧张的地区更会出现违泊的情况(如九龙巴士271的尖沙咀(广东道)巴士总站),阻碍巴士进入巴士总站,影响班次。
- 回旋处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