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利」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5: 行 15:
  
 
=== 國家象徵 ===
 
=== 國家象徵 ===
 馬利的國家名稱源於公元13至16世紀馬利帝國。
+
 馬利的國家名稱源於公元13至16世紀馬利帝國。<ref name="CIA"/>
 
+
==== 國旗 ====
 
1958~1959年[[法屬蘇丹]]時期的旗幟是以[[法國]]三色旗為基礎,配上名為「Kanaga」的黑人。
 
1958~1959年[[法屬蘇丹]]時期的旗幟是以[[法國]]三色旗為基礎,配上名為「Kanaga」的黑人。
  
行 33: 行 33:
 
== 政治與外交 ==
 
== 政治與外交 ==
 
=== 政體 ===
 
=== 政體 ===
 馬利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總統是國家元首,由人民直選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擁有任命總理並組閣的權力。
+
 馬利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 ,採用[[雙首長制]](Semi-presidentialism) 。總統是國家元首,由人民直選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擁有任命總理並組閣的權力。
  
 
 採行一院制,最高立法機關為國民議會,擁有立法和監督權,採行多黨制;議員由人民直選產生,任期5年。
 
 採行一院制,最高立法機關為國民議會,擁有立法和監督權,採行多黨制;議員由人民直選產生,任期5年。
行 56: 行 56:
 
== 社會 ==
 
== 社會 ==
 
=== 社會概況 ===
 
=== 社會概況 ===
 政變後的混亂導致馬利北境超過半數領土遭蓋達組織、激進及分離主義叛軍佔領。法國與部分非洲國家,應過度政府要求出兵協助平叛、打擊恐怖組織,基本上政府軍控制北方地區。
+
 政變後的混亂導致馬利北境超過半數領土遭蓋達組織、激進及分離主義叛軍佔領 ,武裝衝突造成超過20萬以上難民逃往阿爾及利亞、茅利塔尼亞、布吉納法索和尼日等國 。法國與部分非洲國家,應過度政府要求出兵協助平叛、打擊恐怖組織,基本上政府軍控制北方地區。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於2013年派遣維和部隊[[聯合國馬利多層面綜合穩定特派團]](MINUSMA)前往馬利北部維安。政府與北部武裝團體於2015年簽署了和平協議,緩解敵對狀態。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於2013年派遣維和部隊[[聯合國馬利多層面綜合穩定特派團]](MINUSMA)前往馬利北部維安。政府與北部武裝團體於2015年簽署了和平協議,緩解敵對狀態。
行 64: 行 64:
  
 
== 地理環境 ==
 
== 地理環境 ==
  位于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缘,西邻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北、东与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尔为邻,南接几内亚、科特迪瓦和布基纳法索,为内陆国。 北部 为热带 沙漠 候, 旱炎 。中、南部 为热带 草原 候。全年分 为2个 :6~10月 雨季,11~次年5月 旱季。旱季最高 气温达50 ℃,雨季最低 气温为14
+
 北部 為熱帶 沙漠 候, 旱炎 。中、南部 為熱帶 草原 候。全年分 為2個 :6~10月 雨季,11~次年5月 旱季。旱季最高 氣溫達50 ℃,雨季最低 氣溫為14
  
 
== 經濟 ==
 
== 經濟 ==

於 2019年12月2日 (一) 09:41 的修訂

馬利地理位置  
原圖鍵連
馬利
原圖鏈接  

馬利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Mali;法語:La République du Mali),另譯馬里,首都巴馬科,位於非洲西部內陸國,與阿爾及利亞尼日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幾內亞塞內加爾茅利塔尼亞接壤。面積約124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933萬。官方語言為法語。通用語言為班巴拉語。通用貨幣為西非法郎[1][2][3]

  • 是西非面積第二大的國家。


歷史沿革

建國簡史

過去曾是迦納帝國馬利帝國桑海帝國的中心地區。1895年遭到法國殖民,改名為法屬蘇丹,成為法屬西非的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民族自治風潮盛行,1946年法屬蘇丹率先成立地方議會,成為法國海外領土,為法蘭西聯盟(Union française)之成員國。 1958年法屬蘇丹成為法蘭西共同體中的自治國。1959年與塞內加爾合併成立馬利聯邦。1960年6月馬利聯邦脫離法國獨立,8月塞內加爾退出聯邦,9月22日馬利共和國正式成立。[1][2][3]

國家象徵

馬利的國家名稱源於公元13至16世紀馬利帝國。[2]

國旗

1958~1959年法屬蘇丹時期的旗幟是以法國三色旗為基礎,配上名為「Kanaga」的黑人。

1959-1960年馬利聯邦時期的國旗,改為泛非顏色(綠、黃、紅),並於中央放置Kanaga。

目前馬利國旗啟用於1961年,刪除旗面正中央的Kanaga,主因為多數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教義不允許偶像崇拜。綠色象徵肥沃的土地;黃色象徵蘊藏的礦藏;紅色象徵為爭取獨立的烈士所流下的鮮血。

罵利與塞內加爾的國旗顏色相同,差別在於塞內加爾脫離聯邦後以綠色星星代替Kanaga;與幾內亞的國旗顏色相反。[1][2][4][5][6]

政治與外交

政體

馬利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採用雙首長制(Semi-presidentialism)。總統是國家元首,由人民直選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擁有任命總理並組閣的權力。

採行一院制,最高立法機關為國民議會,擁有立法和監督權,採行多黨制;議員由人民直選產生,任期5年。

司法機構分別為:憲法法院、最高法院、上訴法院、行政法院、重罪法庭及一審法院,另有巴馬科地區法院、商業法院、治安法院和勞動法院。[1][2][3]

政情概述

圖瓦雷克叛軍宣稱阿扎瓦德地區(虛線以北)將從馬利獨立
來源網站

莫迪博·凱塔(Modibo Keïta)為首任總統。1968年穆薩·特拉奧雷(Moussa Traoré)發動政變上台。1991年阿馬杜·圖馬尼·杜爾(Amadou Toumani Touré)發動軍事政變並遵守承諾,還政於民選政府。1992年由非洲團結正義黨阿爾法·奧馬爾·科納雷(Alpha Oumar Konaré)當選總統,成立第三共和國,並於1997年連任。2002年由前軍政府領導人杜爾當選總統,2007年連任,其施政方針為加強北方發展及減少國內貧窮,執政期間政局整體穩定。

2012年3月22日馬利部分軍人以1月北方阿扎瓦德地區的圖瓦雷克人(Tuareg)分離主義者發動武裝發動叛亂,而政府無法有效應對為由,發動政變推翻杜雷政權;政權由「全國民主暨國家重整委員會」(CNRDR, Comité national pour le redressement de la démocratie et la restauration de l'Etat)接管。4月在「西非經濟共同體」(ECOWAS, 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領導下進行密集的調解工作,最終簽署協議,將政權移交馬利國民議會,由議長迪翁昆達·特拉奧雷(Dioncounda Traoré)領導過渡政府盡速舉行民主大選,並處理北部危機。

在布吉納法索、阿爾及利亞協調下,臨時政府與北部武裝團體於2013年6月簽署和平協議,並舉行總統大選,由易卜拉欣·布巴卡爾·凱塔(Ibrahim Boubacar Keïta)當選,馬利內部危機稍緩;2014年在政府與北部武裝團體在阿爾及爾啟動和談,在國際調解下,於2015年6月正式簽署了和平協議。凱塔於2018年再度連任。[1][2][3]

外交

現為聯合國(UN)、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非洲聯盟(AU)、西非經濟共同體(ECOWAS)之成員。

目前外交策略以區域發展、爭取援助、拓展南非歐盟的關係。

與布吉納法索有邊界爭議,但已提交國際法庭進行仲裁。[1][2][3][7]

社會

社會概況

政變後的混亂導致馬利北境超過半數領土遭蓋達組織、激進及分離主義叛軍佔領,武裝衝突造成超過20萬以上難民逃往阿爾及利亞、茅利塔尼亞、布吉納法索和尼日等國。法國與部分非洲國家,應過度政府要求出兵協助平叛、打擊恐怖組織,基本上政府軍控制北方地區。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於2013年派遣維和部隊聯合國馬利多層面綜合穩定特派團(MINUSMA)前往馬利北部維安。政府與北部武裝團體於2015年簽署了和平協議,緩解敵對狀態。

而恐怖組織仍以游擊戰方式盤據中、北部地區,突襲政府軍及維和部隊,已造成數百名士兵死亡;煽動多貢人(Dogon)與富拉尼人(Fulani)衝突,並傳出多起屠村事件。迄今危機仍未解除。[1][2][3][8][9][10]


地理環境

北部為熱帶沙漠氣候,乾旱炎熱。中、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全年分為2個季節:6~10月為雨季,11~次年5月為旱季。旱季最高氣溫達50℃,雨季最低氣溫為14℃。

經濟

系最不發達國家。經濟以農牧業為主,糧食不能自給,系非洲主要產棉國和產金國。近年馬里政府重點發展農業,加強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石油勘探和礦產開發。為增加稅收、擴大就業,政府積極招商引資,興建水泥、汽車組裝、食品加工、製糖等一批新興企業,還大力推動礦產、油氣資源開發。目前馬國民經濟逐步恢復,但尚未達到危機前水平。2016年,馬里競爭力指數在全球138個經濟體中排名第125名,營商便利指數在全球186個經濟體排名第141名。2018年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1.4 1.5 1.6 馬利共和國 Republic of Mali. 中華民國外交部全球資訊網. 2018年 [2019-11-27] (中文). 
  2.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AFRICA MALI. CIA. 2019-10-02 [2019-11-27] (英語). 
  3. 3.0 3.1 3.2 3.3 3.4 3.5 馬里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9年7月 [2019-11-27] (中文). 
  4. Mali. FOTW. 2014-01-25 [2019-11-29] (英語). 
  5. 在惡搞國旗嗎?不~火柴人真的存在過~. ETtoday新聞雲. 2015-04-29 [2019-11-29] (中文). 
  6. Flag of Mali. flagpedia. [2019-11-29] (英語). 
  7. Frontier Dispute (Burkina Faso/Republic of Mali).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2019-12-02] (英語). 
  8. Mali attack: Behind the Dogon-Fulani violence in Mopti. BBC. 2019-03-25 [2019-12-02] (英語). 
  9. Why France is focused on fighting jihadists in Mali. BBC. 2019-11-27 [2019-12-02] (英語). 
  10. 馬利驚傳「獵人屠村」!包圍村莊進屋攻擊 至少100多人死亡. ETtoday新聞雲. 2019-03-24 [2019-12-02]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