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马克斯韦尔·泰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克斯韦尔·泰勒
图片来自王朝网络网

马克斯韦尔·泰勒(Maxwell Taylor 1901—1987)美国四星上将。二战时期的101空降师师长,参加过美军在欧洲的所有空降战役。战后历任西点军校校长,驻朝鲜第8集团军司令,美国陆军参谋长,约翰·肯尼迪总统军事顾问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等职务,提出了著名的灵活反应战略。是军中少有的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人物,在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和参与越南战争等决策上,他是著名的鹰派人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马克斯韦尔·泰勒

外文名:Maxwell Taylor

国 籍:美国

出生日期:1901年

逝世日期:1987年

职 业:将军

地 位:美国四星上将

立志从军

1901年8月26日马克斯韦尔·泰勒出生于密苏里州的基斯维尔镇。他的父亲约翰·泰勒是一位律师,母亲是一位农场主的女儿,在泰勒出生的同一天,在相距遥远的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也有一位叫做莉迪亚?哈帕的女婴出世。24年后,马克斯韦尔·泰勒和莉迪亚·哈帕结婚。

泰勒两岁时,全家迁到了堪萨斯城。约翰·泰勒进了一家法律事务所工作,但工资收入也仅够养家糊口。1906年,泰勒和他的父亲都得了伤寒病,为此欠了100美元的债务,为了还债,全家人省吃俭用,这对幼小的泰勒触动很大,使他从小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

对泰勒一生道路影响最直接的莫过于他的外祖父米尔顿·达文波特。老米尔顿曾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部邦联军队的一名士兵,跟随普赖斯将军和谢尔比将军打了4年仗,并把一只胳膊留给了那场战争,他有一种天生的演说历史的本领,能把过去战争场面的人物叙述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这使童年的泰勒听得如醉如痴,激动不已。

作为一名律师,泰勒的父亲很希望儿子能子从父业,然而泰勒心中早有自己的选择,六年级时,学校要求每位学生填写今后的志向,泰勒不假思索写下“参军,作一位陆军少将”14岁时,他在他的演讲词中写到:“ 天文学家只有在茫茫夜色中才能从苍穹寻觅到新星,而杰出人物也只有在斗争和矛盾中才堪造就,他们的性格如那璀璨的星光,只有在战争和孤寂的阴霾中才会大放异彩。”当泰勒向他的外祖父请教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军人。他外祖父告诉他!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军人!就要像罗伯特·李和石墙杰克逊那样工作和战斗,而现在首要的是考入西点军校。

西点军校的入学考试对数学和其他理工科成绩要求很严格,为达到这一要求,泰勒中学毕业后出人意料地考了堪萨斯市工业学院,1918年,刚17岁多的泰勒参军心切,谎报年龄登记入伍,原本想让儿子当律师的父亲,这时无可奈何,只好尊重儿子的选择。为使儿子在军队中不庸庸碌碌,泰勒的父亲开始积极寻求该州国会议员所掌握的考西点军校和海军军官学校的两个推荐名额,为确保能考上军校,泰勒和他父亲说服了议员,参加了两个学校的考试,结果荣登西点军校龙虎榜"。1918年10月20日,泰勒与父亲在车站拥抱告别,离开了堪萨斯城,离开了密苏里,踏上了从军之路。

得遇伯乐

4年后,泰勒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西点军校的生活,在毕业后选择服役兵种时,泰勒考虑到工程兵技术性强,又有更多的晋升机会,还可以与女朋友相距近些,故选择了汉弗莱兵营工程兵学校,成为一名中尉工程兵学员。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大裁军,军队内部的军官晋升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泰勒和其他很多军官一样,在中尉的位置上一呆就是十几年,他在汉弗莱工兵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曾赴夏威夷第三工兵团任职两年,随后又进入西尔堡炮兵学校学习,在这期间,他与哈帕小姐结婚,并生了杰克和汤姆两个儿子。1928年,泰勒应召回西点军校,担任法语讲师和西班牙语文助理教授,他利用这个机会广泛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汲取各种新的军事知识,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条件。

3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大萧条,然而新上任的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谋长麦克阿瑟以其罕见的斗志与主张削减军费和军队的势力展开搏斗,决定扩大利文沃思堡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的招生,务求培养和保持一支高水平的军官队伍,实现美国陆军的复兴。泰勒得知招生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校官,还将选调个别尉级军官入院学习这个消息后,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好的机遇,经过多方努力,他终于受到推荐,获得入学考试资格,并顺利过关。于1933年被录取,这一期共有学员125人,其中尉官5人,就是这5人,后来有3人成为四星上将,1人成为三星中将,还有1人成为中央情报局局长和副国务卿。泰勒在尉官中年龄最小。

1935年,泰勒从利文沃思堡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毕业,晋升为上尉军衔,学院极为赏识他出众的语言才能,决定把他留在学院图书馆担任图书管理部主任助手。就在泰勒懊丧之时,他突然接到陆军参谋部情报处的一封公函,问他是否有兴趣前往日本学习日语,12年前他就提出过这种申请,现在情报处的官员从陈旧的档案卷宗里翻出他当时写的申请,给他提供这个学习机会,泰勒对此函的到来倍感欣喜,立即复函,明确表示愿意赴日学习。

1935年10月,泰勒和他的夫人及两个儿子乘客轮到达日本。他的正式任职是美国驻日本大使馆武官助理,泰勒对学习日语热情极高,且进展神速,比陆军情报处所安排的时间提前半年就能用流利的口语与日本人谈话,因此他获准提前转入日本帝国近卫炮兵团实习6个月。实习期间,日军严酷的训练,坚强的意志和狂热的情绪,给泰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为了未雨绸缪,美国政府指令美驻中国大使馆武官约瑟夫·史迪威上校收集日军在华北的兵力和部署等情报,泰勒上尉即刻动身去北平。第一次置身于战争之中,南京失陷后,国民政府迁到了武汉,驻北平的美国使馆武官处奉命南迁,而泰勒则接到命令,结束在华工作,返回东京。1937年底,泰勒回到东京,进入美国驻日本大使馆武官处,协助哈里·克雷斯韦尔上校工作,着重分析和研究日军的军事实力和作战情况,不久泰勒写出了研究报告,报告在分析了日军的效忠心和狂热性等特点后指出,美军必须时刻保持高度戒备,要依靠绝对可靠和优势的火力来对付日军的凶猛进攻,使之被消灭在炽密火力之下。

此时德国已吞并奥地利,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入侵波兰的准备,大战一触即发,富兰克林·罗斯福破格将被公认为美国陆军最出色的将军乔治·马歇尔准将直接擢升为四星上将,出任陆军参谋长,赋予他整军备战的重任,马歇尔决心从培养选拔优秀军官着手,决心把军队整顿为生龙活虎的现代化军队,他一方面接受各级军官的推荐,一方面扩大院校招生员额,这些措施奠定了美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人事基础,而泰勒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于1939年6月奉调从日本回到美国,进入陆军军事学院学习,学院开学那天,新任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亲临训示,他的典雅的风格,朴实的言词,沉着镇静的神情和刚毅果断的气概,给泰勒以极为深刻的印象,并成为泰勒后半生效法的偶像。

1940年初开始,德国纳粹军队以闪电般的进攻,接连占领欧洲大陆许多国家,美国政府决定先稳定美洲大陆,再出门救火,为此陆军部、海军部奉命抽调军官分赴美洲各国确定军事援助事项,陆军负责此项工作的军官随即选定正在军事学院学习的泰勒作为出使拉丁美洲国家的军官,并保证不会影响他在军事学院毕业。泰勒结束拉美使命时,军事学院的毕业典礼已经结束,泰勒果真得到了毕业证书,被晋升为少校,担任驻得克萨斯州圣赫斯顿的第2步兵师第12野战炮兵营营长。从西点军校毕业已近20年了,泰勒终于得到了自己亲自指挥部队的机会。

在炮兵营任职一年后,在众多昔日上司和好友的推荐下,泰勒被调往人们称之为将军摇篮的陆军参谋长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军事秘书处,这成了他事业腾飞的开始。泰勒在马歇尔身边工作期间,马歇尔的人格、领导艺术、处事方法,以及风度和生活作风等等,都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他能够接触到更多的高级军官,从而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岁月的飞黄腾达铺平了道路。

1941年年12月7日,日本飞机猛烈轰炸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尽管马歇尔马上给美国远东战区司令兼菲律宾陆军元帅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调去了大批部队和装备,但日军强大的攻势一时难以抵挡,马尼拉,巴丹等地先后失陷,日本军队用了不到6个月的时间,将几个老牌殖民帝国用了几个世纪才建立起来的殖民地几乎全部掠为己有,美国岂肯甘休,于是决心重整旗鼓,约瑟夫·史迪威担任了中国战区参谋长,他在挑选和确定他的司令部成员时,首先想到了曾与他在中国共过事的泰勒,然而把包括泰勒在内的指挥班子名单呈送马歇尔时,马歇尔唯独把泰勒的名字划了下来。

马歇尔这样做自有他的安排,他早断定泰勒是带兵打仗的将才,中缅印战区没有美军部队,在那里任职只能充任普通参谋角色,而他想把泰勒派到欧洲战区美军部队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久,美军第82师准备派往欧洲战场,马歇尔就爽快地选定泰勒为该师参谋长,泰勒也因此直接由少校晋升为上校。

战略大师

西点校长

1945年9月,,44岁的泰勒被任命为西点军校第40任校长,宣誓就职后,他以陆军部颁布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总结军校以往的历史,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以极大的勇气着手对西点的课程设置等关系到学校教学方向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改革,目的就是进一步突出和强化西点培养方向,为部队造就未来领导人才。为此他下决心改变西点过去过分偏重理工学科,而社会、人文科学相对较弱的状况,针对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意见,即要求把西点办成专业化的军事研究生院,从大专生中录取新生的主张,泰勒据理争辩,坚决主张西点应向全国优秀的中学生敞开大门,使17-20岁黄金年龄段教育时机最佳的中学生有机会来西点锻造,泰勒的努力取得了成功,因此西点的办学宗旨和录取规定得以保持不变,

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部队的编制体制也开始调整,按照新编制计划,第101空降师将要遣散,在该师被遣散的时候,作为第101空降师的老师长泰勒没有忘记那些优秀的军官,他把大批的军官调到西点任教,所以当时流行这样一个说法--西点军校就是第101师军校,但泰勒坚持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被调进来的军官个个出色称职。

泰勒在任校长期间,频频出席各种社交活动,到国会、地方机构和团体发表演说,宣讲西点的历史和教学宗旨,邀请政府官员,军界将领和社会名流到西点视察、参观和讲演。还组织记者对西点杰出的毕业生进行系列报道,这些活动使西点军校的名气越来越大,极大地提高了西点军校的地位,泰勒本人的声誉也越来越高。

联军司令

1949年,泰勒的校长任职期满后,被派往冷战的最前哨欧洲,担任驻欧美国陆军司令部参谋长,不久又被任命为美军驻柏林最高司令官。这段经历,使泰勒成为一个强硬的冷战斗士和坚定的反共分子。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10月下旬,我志愿军奋力反击,将美军和韩国军由鸭绿江边赶回到了三八线地区,美军战场指挥官第8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中将在大溃退中丧生,李奇微从华盛顿急赴朝鲜,接任第8集团军司令,不久又顶替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和美国远东军总司令,由詹姆斯·奥尔沃德·范佛里特继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 1951年2月,泰勒接到命令,调往五角大楼,接替李奇微,出任分管作战和训练的助理参谋长。

1952年11月5日,艾森豪威尔以绝对优势击败阿德莱·史蒂文森,当选为美国第34届总统,当确定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退休之时,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陆军部长佩斯、陆军参谋长约瑟夫·柯林斯和新任联合国军司令马克·韦恩·克拉克的积极推荐下,艾森豪威尔顺水推舟,于1953年2月13日任命泰勒为美第8集团军司令,同时兼任联合国军地面部队总指挥,成为联合国军-与韩国军队的最高战地指挥官。

泰勒到任后,一方面着手整顿部队和调整部署,向中朝施加军事压力,另一方面也向韩国总统李承晚施展手段,迫他进行停战谈判,以使美军摆脱这场无休止的战争。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金城战役,集中5个军的兵力向金城以南北汉江两侧的韩军4个师的防御阵地发起进攻,突入敌纵深十数公里,歼敌6.13万余人,收复土地,167平方公里,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一战役,有力地促成了7月27日的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同日,泰勒向其部队发布了停火令,此前,就在金城战役打得正激烈的时候,泰勒被晋升为四星上将。

改革战略

1954年底,泰勒升任远东战区美国陆军部队司令,由朝鲜移居日本东京座间,他的妻子哈帕也由华盛顿来到东京与他团聚,1955年2月泰勒奉陆军部长罗伯特·史蒂文森之命回国商议机要,到了华盛顿方知是艾森豪威尔有意要他出任远东战区美军总司令,继而担任陆军参谋长。1955年5月此项命令下达,不久,泰勒偕夫人离开日本取道欧洲返回华盛顿。6月30日宣誓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泰勒的父母专程从密苏里老家赶来,参加在五角大楼前广场举行的就职典礼,看到他们唯一的儿子终成大器,两位老人不禁热泪盈眶。

泰勒接任陆军参谋长之时,正值陆军处于大削减时期,泰勒上任后,一方面进行陆军编制改革试点,一方面从形势变化出发,致力于建设能适应新战争要求的陆军部队,改变陆军地位日益下降的状况。一度被撤销的第101空降师又重新恢复建制,成为美军第一个用于战场战术空中突击的“空中机动师”。

在泰勒任陆军参谋长期间,美国政府和军界围绕国家军事战略问题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争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军事领导人对原子弹的作用日益看重,慢慢地,在美国军界和政府内孕育出一种“大规模报复战略”。这种战略思想着眼于未来战争将是全面战争,而核武器是战争的主要手段,要求美国绝对保持以核垄断为前提的总体军事力量,以核武器的威力使敌方屈服,不敢轻举妄动,一旦敌方孤注一掷进行战争,就以核武器和战略轰炸实施攻击,从而避免在地面上与敌方打一场耗费巨大的常规战争。

对这一战略,泰勒起初也是拥护的,但随着朝鲜战争和整个美国军队建设中各种问题的出现,泰勒越来越怀疑这一战略的真实有效性,经过长期研究分析后,泰勒提出了对“大规模报复战略”极具挑战性的“灵活反应战略”他否定了制止全面战争要靠大规模核报复的威慑和短促、猛烈的战争行动的设想。提出了以遏制、限制和打赢有限战争的方法来制止战争升级,从而达到遏制全面战争爆发的理论,这就要求要把军事战略的基点由全力准备全面战争,转到优先对付有限战争上来。他认为,未来军事冲突的形式,首先是冷战,然后是有限战争,最后才是全面战争",如果不是这样,而是把准备全面战争放到优先重要的地位上,忽视迅速而决定性地对付冷战和有限战争的重要性,这必将使美国大量投资于那些难得使用的重型、昂贵的装备,使最经常动用的常规部队不仅无法实现装备现代化,而且实力会不断削弱,导致地面部队力量不断下降,失去进行有限战争的能力,从而只得迫放弃前沿战场,由此不得不承担起事业受损或者直接面对全面战争的危险,泰勒的主张遭到了国防部长查尔斯·欧文·威尔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阿瑟·威廉·雷德福及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反对。

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随之又成功地进行了洲际导弹试验,这标志着美国核威慑作用已不再像想像的那样管用。加上一系列的国际冲突和事件发生。更加剧了美国政府内部的战略之争。泰勒所主张的“灵活反应战略”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赞同。1958年春,泰勒联合新任海军及海军陆战队参谋长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上提出修正案,要求考虑适应新的复杂国际形势,制定用于灵活应付有限战争的战略框架,承认在使用或不使用核武器条件下进行有限战争的必要性。泰勒在会议上提出,在未来战争中,核报复力量只起消极作用,而打有限战争的部队才起积极作用,泰勒的“灵活反应战略”已基本形成完整的体系。

著书立说

尽管泰勒费尽心机,全力阐述,但其主张仍没有被采纳,他与领导者的分歧已越来越明显,在政府顽固坚持“大规模报复战略”的情况下,又由于4年的任职届满,泰勒决定申请退休,著书立说,把自己的“灵活反应战略”公诸于世。让美国战略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

1959年6月,泰勒告别了他曾服役,41年的陆军。正式退休后,他仅休息了一周,便搬进华盛顿西北区一套租借的单元房里,开始专心撰写早就酝酿在心的有关战略问题的专著。由于准备充分,专著只用了一个月即告完成,定名为“音调不定的号角”。泰勒在书中详细阐述了以“灵活反应战略”取代“大规模报复战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他以朝鲜战争、希腊内战、马来西亚内战、印度支那战争、台湾海峡危机、中东战争及柏林危机等大量事实证明,大规模报复战略,可能阻止全面战争,却无法带来小和平。它使美国要么发动全面战争,要么妥协让步,把主动权拱手让给了对手,他指出美国所面临的现实的战争威胁是有限的战争,而不是全面核战争,它要求美国的军事战略首先是着眼于准备打赢有限战争,然后才是遏制与打赢全面战争。用“灵活反应战略”来代替“大规模报复战略”,武装部队类型、规模和部队建设等问题都应根据新的战略来确定。泰勒提出应建立两类部队,一类是核威慑部队,一类是反消耗部队,其中反消耗部队包括海外驻军、战略预备队、后备部队和战略空运和海运部队。反消耗部队主要配备常规武器,同时装备小型战术核武器,具有进行有限战争和全面战争的双重能力。

只有9万余字的“音调不定的号角”一书一经出版,立即在美国政坛、军界引起剧烈轰动,很多权威杂志纷纷发表文章,大加褒扬泰勒的新战略思想,同时对现行军事战略提出猛烈抨击,这使艾森豪威尔政府手足无措,处境尴尬。此时正逢总统换届选举,参加总统竞选的肯尼迪在竞选演说时:高度评价泰勒在书中所阐发的军事战略思想,对艾森豪威尔政府所奉行的军事战略提出批评,肯尼迪当选为总统后,立即采用泰勒所提出的“灵活反应战略”作为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并逐步予以完善,使之形成完备而成熟的理论体系,成为美军的战略指导原则。不仅如此,以后的美国历届政府的军事战略,如约翰逊奉行的“灵活反应战略”、尼克松奉行的“现实威慑战略”、里根奉行的“新灵活反应战略”、布什和克林顿奉行的“地区防务战略”等军事战略尽管在提法上有些变化,但无一不体现着泰勒所阐明的“灵活反应战略”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对前苏联、北约、华约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军事战略思想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泰勒因此成为首倡“灵活反应战略”的一代“战略大师”。[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