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克斯韋爾·泰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克斯韋爾·泰勒
圖片來自王朝網絡網

馬克斯韋爾·泰勒(Maxwell Taylor 1901—1987)美國四星上將。二戰時期的101空降師師長,參加過美軍在歐洲的所有空降戰役。戰後歷任西點軍校校長,駐朝鮮第8集團軍司令,美國陸軍參謀長,約翰·肯尼迪總統軍事顧問和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等職務,提出了著名的靈活反應戰略。是軍中少有的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的人物,在第二次柏林危機,古巴導彈危機和參與越南戰爭等決策上,他是著名的鷹派人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馬克斯韋爾·泰勒

外文名:Maxwell Taylor

國 籍:美國

出生日期:1901年

逝世日期:1987年

職 業:將軍

地 位:美國四星上將

立志從軍

1901年8月26日馬克斯韋爾·泰勒出生於密蘇里州的基斯維爾鎮。他的父親約翰·泰勒是一位律師,母親是一位農場主的女兒,在泰勒出生的同一天,在相距遙遠的馬薩諸塞州的伍斯特,也有一位叫做莉迪亞?哈帕的女嬰出世。24年後,馬克斯韋爾·泰勒和莉迪亞·哈帕結婚。

泰勒兩歲時,全家遷到了堪薩斯城。約翰·泰勒進了一家法律事務所工作,但工資收入也僅夠養家糊口。1906年,泰勒和他的父親都得了傷寒病,為此欠了100美元的債務,為了還債,全家人省吃儉用,這對幼小的泰勒觸動很大,使他從小就懂得了生活的艱辛。

對泰勒一生道路影響最直接的莫過於他的外祖父米爾頓·達文波特。老米爾頓曾是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南部邦聯軍隊的一名士兵,跟隨普賴斯將軍和謝爾比將軍打了4年仗,並把一隻胳膊留給了那場戰爭,他有一種天生的演說歷史的本領,能把過去戰爭場面的人物敘述得有聲有色,栩栩如生,這使童年的泰勒聽得如醉如痴,激動不已。

作為一名律師,泰勒的父親很希望兒子能子從父業,然而泰勒心中早有自己的選擇,六年級時,學校要求每位學生填寫今後的志向,泰勒不假思索寫下「參軍,作一位陸軍少將」14歲時,他在他的演講詞中寫到:「 天文學家只有在茫茫夜色中才能從蒼穹尋覓到新星,而傑出人物也只有在鬥爭和矛盾中才堪造就,他們的性格如那璀璨的星光,只有在戰爭和孤寂的陰霾中才會大放異彩。」當泰勒向他的外祖父請教如何才能成為一名軍人。他外祖父告訴他!要成為一名偉大的軍人!就要像羅伯特·李和石牆傑克遜那樣工作和戰鬥,而現在首要的是考入西點軍校。

西點軍校的入學考試對數學和其他理工科成績要求很嚴格,為達到這一要求,泰勒中學畢業後出人意料地考了堪薩斯市工業學院,1918年,剛17歲多的泰勒參軍心切,謊報年齡登記入伍,原本想讓兒子當律師的父親,這時無可奈何,只好尊重兒子的選擇。為使兒子在軍隊中不庸庸碌碌,泰勒的父親開始積極尋求該州國會議員所掌握的考西點軍校和海軍軍官學校的兩個推薦名額,為確保能考上軍校,泰勒和他父親說服了議員,參加了兩個學校的考試,結果榮登西點軍校龍虎榜"。1918年10月20日,泰勒與父親在車站擁抱告別,離開了堪薩斯城,離開了密蘇里,踏上了從軍之路。

得遇伯樂

4年後,泰勒以優異的成績結束了西點軍校的生活,在畢業後選擇服役兵種時,泰勒考慮到工程兵技術性強,又有更多的晉升機會,還可以與女朋友相距近些,故選擇了漢弗萊兵營工程兵學校,成為一名中尉工程兵學員。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大裁軍,軍隊內部的軍官晉升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泰勒和其他很多軍官一樣,在中尉的位置上一呆就是十幾年,他在漢弗萊工兵學校學習一段時間後,曾赴夏威夷第三工兵團任職兩年,隨後又進入西爾堡炮兵學校學習,在這期間,他與哈帕小姐結婚,並生了傑克和湯姆兩個兒子。1928年,泰勒應召回西點軍校,擔任法語講師和西班牙語文助理教授,他利用這個機會廣泛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汲取各種新的軍事知識,為以後的發展創造條件。

30年代初期,美國經濟大蕭條,然而新上任的美國陸軍歷史上最年輕的參謀長麥克阿瑟以其罕見的鬥志與主張削減軍費和軍隊的勢力展開搏鬥,決定擴大利文沃思堡陸軍指揮與參謀學院的招生,務求培養和保持一支高水平的軍官隊伍,實現美國陸軍的復興。泰勒得知招生範圍不僅僅局限於校官,還將選調個別尉級軍官入院學習這個消息後,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極好的機遇,經過多方努力,他終於受到推薦,獲得入學考試資格,並順利過關。於1933年被錄取,這一期共有學員125人,其中尉官5人,就是這5人,後來有3人成為四星上將,1人成為三星中將,還有1人成為中央情報局局長和副國務卿。泰勒在尉官中年齡最小。

1935年,泰勒從利文沃思堡陸軍指揮與參謀學院畢業,晉升為上尉軍銜,學院極為賞識他出眾的語言才能,決定把他留在學院圖書館擔任圖書管理部主任助手。就在泰勒懊喪之時,他突然接到陸軍參謀部情報處的一封公函,問他是否有興趣前往日本學習日語,12年前他就提出過這種申請,現在情報處的官員從陳舊的檔案卷宗里翻出他當時寫的申請,給他提供這個學習機會,泰勒對此函的到來倍感欣喜,立即復函,明確表示願意赴日學習。

1935年10月,泰勒和他的夫人及兩個兒子乘客輪到達日本。他的正式任職是美國駐日本大使館武官助理,泰勒對學習日語熱情極高,且進展神速,比陸軍情報處所安排的時間提前半年就能用流利的口語與日本人談話,因此他獲准提前轉入日本帝國近衛炮兵團實習6個月。實習期間,日軍嚴酷的訓練,堅強的意志和狂熱的情緒,給泰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為了未雨綢繆,美國政府指令美駐中國大使館武官約瑟夫·史迪威上校收集日軍在華北的兵力和部署等情報,泰勒上尉即刻動身去北平。第一次置身於戰爭之中,南京失陷後,國民政府遷到了武漢,駐北平的美國使館武官處奉命南遷,而泰勒則接到命令,結束在華工作,返回東京。1937年底,泰勒回到東京,進入美國駐日本大使館武官處,協助哈里·克雷斯韋爾上校工作,着重分析和研究日軍的軍事實力和作戰情況,不久泰勒寫出了研究報告,報告在分析了日軍的效忠心和狂熱性等特點後指出,美軍必須時刻保持高度戒備,要依靠絕對可靠和優勢的火力來對付日軍的兇猛進攻,使之被消滅在熾密火力之下。

此時德國已吞併奧地利,占領捷克斯洛伐克,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入侵波蘭的準備,大戰一觸即發,富蘭克林·羅斯福破格將被公認為美國陸軍最出色的將軍喬治·馬歇爾准將直接擢升為四星上將,出任陸軍參謀長,賦予他整軍備戰的重任,馬歇爾決心從培養選拔優秀軍官着手,決心把軍隊整頓為生龍活虎的現代化軍隊,他一方面接受各級軍官的推薦,一方面擴大院校招生員額,這些措施奠定了美國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人事基礎,而泰勒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於1939年6月奉調從日本回到美國,進入陸軍軍事學院學習,學院開學那天,新任陸軍參謀長馬歇爾親臨訓示,他的典雅的風格,樸實的言詞,沉着鎮靜的神情和剛毅果斷的氣概,給泰勒以極為深刻的印象,並成為泰勒後半生效法的偶像。

1940年初開始,德國納粹軍隊以閃電般的進攻,接連占領歐洲大陸許多國家,美國政府決定先穩定美洲大陸,再出門救火,為此陸軍部、海軍部奉命抽調軍官分赴美洲各國確定軍事援助事項,陸軍負責此項工作的軍官隨即選定正在軍事學院學習的泰勒作為出使拉丁美洲國家的軍官,並保證不會影響他在軍事學院畢業。泰勒結束拉美使命時,軍事學院的畢業典禮已經結束,泰勒果真得到了畢業證書,被晉升為少校,擔任駐得克薩斯州聖赫斯頓的第2步兵師第12野戰炮兵營營長。從西點軍校畢業已近20年了,泰勒終於得到了自己親自指揮部隊的機會。

在炮兵營任職一年後,在眾多昔日上司和好友的推薦下,泰勒被調往人們稱之為將軍搖籃的陸軍參謀長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軍事秘書處,這成了他事業騰飛的開始。泰勒在馬歇爾身邊工作期間,馬歇爾的人格、領導藝術、處事方法,以及風度和生活作風等等,都對他產生了巨大影響,也使他能夠接觸到更多的高級軍官,從而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戰後歲月的飛黃騰達鋪平了道路。

1941年年12月7日,日本飛機猛烈轟炸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儘管馬歇爾馬上給美國遠東戰區司令兼菲律賓陸軍元帥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調去了大批部隊和裝備,但日軍強大的攻勢一時難以抵擋,馬尼拉,巴丹等地先後失陷,日本軍隊用了不到6個月的時間,將幾個老牌殖民帝國用了幾個世紀才建立起來的殖民地幾乎全部掠為己有,美國豈肯甘休,於是決心重整旗鼓,約瑟夫·史迪威擔任了中國戰區參謀長,他在挑選和確定他的司令部成員時,首先想到了曾與他在中國共過事的泰勒,然而把包括泰勒在內的指揮班子名單呈送馬歇爾時,馬歇爾唯獨把泰勒的名字劃了下來。

馬歇爾這樣做自有他的安排,他早斷定泰勒是帶兵打仗的將才,中緬印戰區沒有美軍部隊,在那裡任職只能充任普通參謀角色,而他想把泰勒派到歐洲戰區美軍部隊中發揮重要作用。不久,美軍第82師準備派往歐洲戰場,馬歇爾就爽快地選定泰勒為該師參謀長,泰勒也因此直接由少校晉升為上校。

戰略大師

西點校長

1945年9月,,44歲的泰勒被任命為西點軍校第40任校長,宣誓就職後,他以陸軍部頒布的教學目標為依據,總結軍校以往的歷史,聯繫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以極大的勇氣着手對西點的課程設置等關係到學校教學方向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改革,目的就是進一步突出和強化西點培養方向,為部隊造就未來領導人才。為此他下決心改變西點過去過分偏重理工學科,而社會、人文科學相對較弱的狀況,針對當時一種很流行的意見,即要求把西點辦成專業化的軍事研究生院,從大專生中錄取新生的主張,泰勒據理爭辯,堅決主張西點應向全國優秀的中學生敞開大門,使17-20歲黃金年齡段教育時機最佳的中學生有機會來西點鍛造,泰勒的努力取得了成功,因此西點的辦學宗旨和錄取規定得以保持不變,

隨着二戰的結束,美國部隊的編制體制也開始調整,按照新編制計劃,第101空降師將要遣散,在該師被遣散的時候,作為第101空降師的老師長泰勒沒有忘記那些優秀的軍官,他把大批的軍官調到西點任教,所以當時流行這樣一個說法--西點軍校就是第101師軍校,但泰勒堅持認為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為被調進來的軍官個個出色稱職。

泰勒在任校長期間,頻頻出席各種社交活動,到國會、地方機構和團體發表演說,宣講西點的歷史和教學宗旨,邀請政府官員,軍界將領和社會名流到西點視察、參觀和講演。還組織記者對西點傑出的畢業生進行系列報道,這些活動使西點軍校的名氣越來越大,極大地提高了西點軍校的地位,泰勒本人的聲譽也越來越高。

聯軍司令

1949年,泰勒的校長任職期滿後,被派往冷戰的最前哨歐洲,擔任駐歐美國陸軍司令部參謀長,不久又被任命為美軍駐柏林最高司令官。這段經歷,使泰勒成為一個強硬的冷戰鬥士和堅定的反共分子。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 10月下旬,我志願軍奮力反擊,將美軍和韓國軍由鴨綠江邊趕回到了三八線地區,美軍戰場指揮官第8集團軍司令沃爾頓·沃克中將在大潰退中喪生,李奇微從華盛頓急赴朝鮮,接任第8集團軍司令,不久又頂替麥克阿瑟,擔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和美國遠東軍總司令,由詹姆斯·奧爾沃德·范佛里特繼任美第8集團軍司令, 1951年2月,泰勒接到命令,調往五角大樓,接替李奇微,出任分管作戰和訓練的助理參謀長。

1952年11月5日,艾森豪威爾以絕對優勢擊敗阿德萊·史蒂文森,當選為美國第34屆總統,當確定第8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退休之時,在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陸軍部長佩斯、陸軍參謀長約瑟夫·柯林斯和新任聯合國軍司令馬克·韋恩·克拉克的積極推薦下,艾森豪威爾順水推舟,於1953年2月13日任命泰勒為美第8集團軍司令,同時兼任聯合國軍地面部隊總指揮,成為聯合國軍-與韓國軍隊的最高戰地指揮官。

泰勒到任後,一方面着手整頓部隊和調整部署,向中朝施加軍事壓力,另一方面也向韓國總統李承晚施展手段,迫他進行停戰談判,以使美軍擺脫這場無休止的戰爭。7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發動金城戰役,集中5個軍的兵力向金城以南北漢江兩側的韓軍4個師的防禦陣地發起進攻,突入敵縱深十數公里,殲敵6.13萬餘人,收復土地,167平方公里,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這一戰役,有力地促成了7月27日的朝鮮停戰協定的簽訂。同日,泰勒向其部隊發布了停火令,此前,就在金城戰役打得正激烈的時候,泰勒被晉升為四星上將。

改革戰略

1954年底,泰勒升任遠東戰區美國陸軍部隊司令,由朝鮮移居日本東京座間,他的妻子哈帕也由華盛頓來到東京與他團聚,1955年2月泰勒奉陸軍部長羅伯特·史蒂文森之命回國商議機要,到了華盛頓方知是艾森豪威爾有意要他出任遠東戰區美軍總司令,繼而擔任陸軍參謀長。1955年5月此項命令下達,不久,泰勒偕夫人離開日本取道歐洲返回華盛頓。6月30日宣誓就任美國陸軍參謀長,泰勒的父母專程從密蘇里老家趕來,參加在五角大樓前廣場舉行的就職典禮,看到他們唯一的兒子終成大器,兩位老人不禁熱淚盈眶。

泰勒接任陸軍參謀長之時,正值陸軍處於大削減時期,泰勒上任後,一方面進行陸軍編制改革試點,一方面從形勢變化出發,致力於建設能適應新戰爭要求的陸軍部隊,改變陸軍地位日益下降的狀況。一度被撤銷的第101空降師又重新恢復建制,成為美軍第一個用於戰場戰術空中突擊的「空中機動師」。

在泰勒任陸軍參謀長期間,美國政府和軍界圍繞國家軍事戰略問題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大爭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軍事領導人對原子彈的作用日益看重,慢慢地,在美國軍界和政府內孕育出一種「大規模報復戰略」。這種戰略思想着眼於未來戰爭將是全面戰爭,而核武器是戰爭的主要手段,要求美國絕對保持以核壟斷為前提的總體軍事力量,以核武器的威力使敵方屈服,不敢輕舉妄動,一旦敵方孤注一擲進行戰爭,就以核武器和戰略轟炸實施攻擊,從而避免在地面上與敵方打一場耗費巨大的常規戰爭。

對這一戰略,泰勒起初也是擁護的,但隨着朝鮮戰爭和整個美國軍隊建設中各種問題的出現,泰勒越來越懷疑這一戰略的真實有效性,經過長期研究分析後,泰勒提出了對「大規模報復戰略」極具挑戰性的「靈活反應戰略」他否定了制止全面戰爭要靠大規模核報復的威懾和短促、猛烈的戰爭行動的設想。提出了以遏制、限制和打贏有限戰爭的方法來制止戰爭升級,從而達到遏制全面戰爭爆發的理論,這就要求要把軍事戰略的基點由全力準備全面戰爭,轉到優先對付有限戰爭上來。他認為,未來軍事衝突的形式,首先是冷戰,然後是有限戰爭,最後才是全面戰爭",如果不是這樣,而是把準備全面戰爭放到優先重要的地位上,忽視迅速而決定性地對付冷戰和有限戰爭的重要性,這必將使美國大量投資於那些難得使用的重型、昂貴的裝備,使最經常動用的常規部隊不僅無法實現裝備現代化,而且實力會不斷削弱,導致地面部隊力量不斷下降,失去進行有限戰爭的能力,從而只得迫放棄前沿戰場,由此不得不承擔起事業受損或者直接面對全面戰爭的危險,泰勒的主張遭到了國防部長查爾斯·歐文·威爾遜、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阿瑟·威廉·雷德福及總統艾森豪威爾的反對。

1957年,蘇聯成功地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隨之又成功地進行了洲際導彈試驗,這標誌着美國核威懾作用已不再像想像的那樣管用。加上一系列的國際衝突和事件發生。更加劇了美國政府內部的戰略之爭。泰勒所主張的「靈活反應戰略」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贊同。1958年春,泰勒聯合新任海軍及海軍陸戰隊參謀長在參謀長聯席會議上提出修正案,要求考慮適應新的複雜國際形勢,制定用於靈活應付有限戰爭的戰略框架,承認在使用或不使用核武器條件下進行有限戰爭的必要性。泰勒在會議上提出,在未來戰爭中,核報復力量只起消極作用,而打有限戰爭的部隊才起積極作用,泰勒的「靈活反應戰略」已基本形成完整的體系。

著書立說

儘管泰勒費盡心機,全力闡述,但其主張仍沒有被採納,他與領導者的分歧已越來越明顯,在政府頑固堅持「大規模報復戰略」的情況下,又由於4年的任職屆滿,泰勒決定申請退休,著書立說,把自己的「靈活反應戰略」公諸於世。讓美國戰略重新回到正確的軌道。

1959年6月,泰勒告別了他曾服役,41年的陸軍。正式退休後,他僅休息了一周,便搬進華盛頓西北區一套租借的單元房裡,開始專心撰寫早就醞釀在心的有關戰略問題的專著。由於準備充分,專著只用了一個月即告完成,定名為「音調不定的號角」。泰勒在書中詳細闡述了以「靈活反應戰略」取代「大規模報復戰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他以朝鮮戰爭、希臘內戰、馬來西亞內戰、印度支那戰爭、台灣海峽危機、中東戰爭及柏林危機等大量事實證明,大規模報復戰略,可能阻止全面戰爭,卻無法帶來小和平。它使美國要麼發動全面戰爭,要麼妥協讓步,把主動權拱手讓給了對手,他指出美國所面臨的現實的戰爭威脅是有限的戰爭,而不是全面核戰爭,它要求美國的軍事戰略首先是着眼於準備打贏有限戰爭,然後才是遏制與打贏全面戰爭。用「靈活反應戰略」來代替「大規模報復戰略」,武裝部隊類型、規模和部隊建設等問題都應根據新的戰略來確定。泰勒提出應建立兩類部隊,一類是核威懾部隊,一類是反消耗部隊,其中反消耗部隊包括海外駐軍、戰略預備隊、後備部隊和戰略空運和海運部隊。反消耗部隊主要配備常規武器,同時裝備小型戰術核武器,具有進行有限戰爭和全面戰爭的雙重能力。

只有9萬餘字的「音調不定的號角」一書一經出版,立即在美國政壇、軍界引起劇烈轟動,很多權威雜誌紛紛發表文章,大加褒揚泰勒的新戰略思想,同時對現行軍事戰略提出猛烈抨擊,這使艾森豪威爾政府手足無措,處境尷尬。此時正逢總統換屆選舉,參加總統競選的肯尼迪在競選演說時:高度評價泰勒在書中所闡發的軍事戰略思想,對艾森豪威爾政府所奉行的軍事戰略提出批評,肯尼迪當選為總統後,立即採用泰勒所提出的「靈活反應戰略」作為美國的國家軍事戰略,並逐步予以完善,使之形成完備而成熟的理論體系,成為美軍的戰略指導原則。不僅如此,以後的美國歷屆政府的軍事戰略,如約翰遜奉行的「靈活反應戰略」、尼克松奉行的「現實威懾戰略」、里根奉行的「新靈活反應戰略」、布什和克林頓奉行的「地區防務戰略」等軍事戰略儘管在提法上有些變化,但無一不體現着泰勒所闡明的「靈活反應戰略」的基本思想。這一思想對前蘇聯、北約、華約及世界主要國家的軍事戰略思想也產生了巨大影響,泰勒因此成為首倡「靈活反應戰略」的一代「戰略大師」。[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