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马勃 - 担子菌类马勃科菌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勃 - 担子菌类马勃科菌类

马勃,俗称牛屎菇、马蹄包、药包子、马屁泡;担子菌类马勃科。嫩时色白,圆球形如蘑菇,体型较大,鲜美可食用,嫩如豆腐。老则灰褐色而虚软,外部有略有韧性的表皮,顶部出现小孔,弹之有粉尘飞出,内部如海绵,黄褐色。

生于旷野草地上。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马勃

学名; Lycoperdon spp.

别称; 马粪包、马屁泡、马屁勃

界; 真菌界

门; 担子菌门

亚门; 担子菌亚门

纲; 担子菌纲

目; 灰包目

科; 灰包科

属; 马勃属

种; 马勃

分布区域; 山西、辽宁、甘肃、河北、湖北、内蒙古、广东、广西等地

目; 马勃目Lycoperdales

扩展阅读

本草纲目-马勃更多>>

「释名」马 (音屁)、马 ( ,音庀)、灰菰(《纲目》)、牛屎菰。

「集解」《别录》曰∶马勃,生园中久腐处。 弘景曰∶俗呼马 勃是也。紫色虚软,状如狗肺,弹之粉出, 宗 曰∶生湿地及腐木上,夏秋采之。有大如斗者,小亦如升杓。韩退之所谓牛溲、马 勃

「修治」时珍曰∶凡用以生布张开,将马勃于上摩擦,下以盘承,取末用。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恶疮马疥(《别录》)。敷诸疮,甚良(弘景)。去膜,以蜜拌揉,少以水调呷, 治喉痹咽疼(宗 )。清肺,散血,解热毒(时珍)。

「发明」时珍曰∶马勃轻虚,上焦肺经药也。故能清肺热、咳嗽、喉痹、衄血、失音诸 病。李东垣治大头病,咽喉不利,普济消毒饮亦用之。

「附方」新九。

咽喉肿痛,咽物不得∶马勃一分,蛇蜕皮一条烧,细研为末。绵裹一钱,含咽立瘥。(《圣 惠方》)

走马喉痹∶马屁勃(即灰菰)、焰硝一两。为末。每吹一字,吐涎血即愈。(《经验良 方》)。

声失不出∶马 勃、马牙硝等分,研末,沙糖和丸芡子大。噙之。(《摘玄方》)。

久嗽不止∶马勃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汤下,即愈。(《普济方》)。

鱼骨哽咽∶马勃末,蜜丸弹子大。噙咽。(《圣济录》)。

积热吐血∶马屁勃为末,沙糖丸如弹子大。每服半丸,冷水化下。(《袖珍方》)。

妊娠吐衄不止。马勃末,浓米饮服半钱。(《圣惠方》)。

斑疮入眼∶马屁勃、蛇皮各五钱,皂角子十四个,为末,入罐内,盐泥固济,烧存性, 研 疮不敛∶葱盐汤洗净拭干,以马屁勃末敷之,即愈。(仇远《稗史》)。

目录

1物种种类

2生长和品种

3人工栽培

4主要价值

5化学特性

6历史考证

物种种类

脱皮马勃 【形态】:呈扁球形或类球

形,无不孕基部,直径15~20cm

【包被】:灰棕色至黄褐色,纸质,常破碎呈块片状,或已全部脱落

【孢体】:灰褐色或浅褐色,紧密,有弹性,用手撕之,内有灰褐色棉絮状的丝状物。触之则孢子呈尘土样飞扬,手捻有细腻感

【气味】:气似尘土,无味

子实体近球形至长圆形,直径15~20厘米。包被薄,易消失,外包被成块地与内包被脱离,内包被纸状,浅烟色,成熟后全部消失,遗留成团的孢体随风滚动。孢体紧密。有弹性,灰褐色,渐退成浅烟色,由孢丝及孢子组成;孢丝长,分枝,相互交织,浅褐色,粗2~4.5微米;孢子褐色,球形,有小刺。直径4.5~5微米。生于草地上。

大马勃

【特征】:不孕基部小或无,残留的包被由黄棕色的膜状外包被和较厚的灰黄色的内包被所组成,光滑,硬而脆,成块脱落;孢体浅青褐色,手捻有润滑感

子实体球形或近球形,直径15~20厘米,或更大,不孕基部无或很小;包被白色,后变浅黄或淡青黄色,由膜状外被和较厚的内被所组成,初微具绒毛,渐变光滑,质脆,成熟后开裂成块而脱落,露出浅青褐色的孢体;孢子粉状,球形,光滑或有时具细微小疣,淡青黄色,直径3.5~5微米;孢丝长,与孢子同色,稍分枝,有稀少横隔,粗2.5~6微米。

紫色马勃

【特征】:呈陀螺形,或已压扁呈扁圆形,直径5~12cm,不孕基部发达;包被薄,2层,紫褐色,粗皱,有圆形凹陷,外翻,上部常裂成小块或已部分脱落;孢体紫色

【性味】: 辛、平,无毒。

【成分】:含蛋白氨基酸、干酪基酸、尿素、麦角淄醇、类脂质、马勃素等。此外还含有磷酸、钠、铝、镁、硅酸、硫酸盐等。

(2)痈疽疮疖:马勃孢子粉,以蜂蜜调和涂敷患处。

【附方】:久咳不止。马勃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汤下,即愈。(《普济方》)

积热吐血。马屁勃为末,沙糖丸如弹子大。每服半丸,冷水化下。(《袖珍方 》)

【贮藏】:置干燥处,防尘。

【用法用量】:1.5~6g。外用适量,敷患处。

在六界分类法中,属于真菌界,珊瑚菌类。

子实体陀螺形,直径5~12厘米,不孕基部发达;包被薄,两层,上部常裂成小块,逐渐脱落,内部紫色,当孢子及孢丝散失后遗留的不孕基部呈杯状;孢子粉状,球形,直径4~5.5微米,上有小刺;孢丝很长,分枝,有横隔,互相交织,色淡,粗2~5微米。生旷野草地上。

生长和品种

生长的环境

多生于园中久腐处,,生于湿地腐木上,夏天采。大者如斗,小者如升。

品种分布

脱皮马勃:主要分布在 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新疆、江苏、安徽、湖北、湖南、贵州等地。

大颓马勃:主要分布在 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新疆、青海、江苏等地。

紫色马勃:主要分布在 河北、新疆、青海、四川、湖北、安徽、江苏、广西、福建、海南等地。

人工栽培

马勃菌人工栽培方法属于食用菌的栽培技术领域,解决了野生马勃菌人工驯化培养及栽培的问题,它包括组织分离、制种、配料、接种、发菌和出菇管理。

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先配料,即按以下配方及重量比称量棉仁粉5-15%、麦麸2-10%、木屑42-50%、果树叶10-35%、牛粪5-15%、磷酸二氢钾2-5%、石膏1-2%、石灰1%,将以上各种原料拌匀,含水量调至60-65%,培养料堆放发酵25-30天之后立即装袋袋栽或填入菇棚播种沟内沟栽,接种后在菇棚内发菌,菇棚温度控制在16-26℃,光照为弱光或阴暗,第一潮菇采收后进行床面清理,喷洒一次水,经过15-20天后采收第二潮菇,第三、四潮菇管理以此类推,该方法从马勃菌采种驯化到采收约需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平米可以采收马勃菌2-3kg。

主要价值

功能主治

功用:主要用作局部止血药,兼治咽喉痛、失音等。

(1)外伤出血,鼻衄,拔牙后出血:马勃撕去皮膜,取内部绵绒样物压迫出血部位或塞入鼻孔,填充牙龈处,有良好的止血功能。

(2)痈疽疮疖:马勃孢子粉,以蜂蜜调和涂敷患处。

(3)冻疮:先将患处用温水浸洗,使局部发红,拭干后按患部大小敷贴马勃。如疮面已破溃,则先涂以紫草油(紫草根9克,麻油30克。浸十天即得),再敷马勃,包扎之。

药材选方

马勃 配伍青黛马勃味辛性平,清热解毒、宣肺利咽, 功擅宣散;青黛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长于清热.二者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因热邪火毒所致者。

马勃配伍薄荷、牛蒡子、板蓝根马勃能散肺经风热而利咽止痛;薄荷、牛蒡子能疏散风热利咽;板蓝根长于解毒利咽.诸药伍用,有疏散风热、利咽消肿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肺经风热所致之咽喉肿痛。

①治咽喉肿痛,咽物不得:蛇脱皮一条(烧令烟尽),马勃一分。上药细研为散,以绵裹一钱,含咽津。(《圣惠方》)

②治急喉闭:马屁勃、焰硝各一两。上为末,每用一字许,吹入喉内,吐血出,愈。(《经验良方》)

③治久嗽:马屁勃不以多少,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汤送下。(《普济方》马屁勃丸)

④治声失不出:马屁勃、马牙消等分,研末,沙糖和丸芡子大,噙之。(《摘元方》)

⑤治吐血:马屁包,为末,砂糖丸如弹子大,每服半丸,冷水下。(《袖珍方》)

⑥治妊娠吐衄不止:马勃末,浓米饮服半钱。(《圣惠方》)

⑦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口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黄芩(酒炒)、黄连(酒炒)各五钱,陈皮(去白)、生甘草、元参、柴胡、桔梗各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薄荷各一钱,僵蚕、升麻各七分。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李杲·普济消毒饮)

⑧治臁疮不敛:葱盐汤洗净,拭干,以马屁勃末敷之。(《稗史》)

⑨治痈疽:马勃擦粉,米醋调敷即消;并入连翘少许,煎服亦可。(《外科良方》)

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脱皮马勃对口腔出血性疾患有明显的止血效能,不亚于淀粉海绵或明胶海绵,对鼻出血亦有效。原理未明。

2.抗菌作用:体外试验,脱皮马勃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及肺炎双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少数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煎剂中含大量色素,经用活性炭脱色后,抗菌作用大减。埃蕈新鲜子实体的压榨汁,给动物注射,可毒害毛细血管,引起内脏出血。

3.咽喉肿痛,不能咽物:用马勃一分、蛇蜕一条,浇为末,棉裹一钱,含咽。

4.失音:用马勃、马牙硝,等分为末,加沙糖和成丸子,如芡子大。噙口内。

5.久咳:用马勃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汤送下。

6.积热吐血:用马勃感想为末,加沙糖做成丸了,如弹子大。每服半丸,冷水化下。

7.妊娠吐血及鼻血:用马勃研为末,浓米汤送服半钱。

8.抗癌:大马勃制剂经动物试验,有显著的抗癌活性。

9.损伤血管:埃蕈新鲜子实体的压榨汁,给动物注射,可损害毛细血管以致内脏出血。

10.抗细菌和真菌:紫色马勃的制剂对细菌和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化学特性

化学鉴别 (1)取脱皮马勃置火焰上,轻轻抖动,即可见微细的火星飞扬,熄灭后,发生大量白色浓烟

(2) 脱皮马勃:粉末灰褐色。孢丝长,淡褐色,有分枝,相互交织,直径2~4。5μm,壁厚。孢子褐色,球形,直径4。5~5μm,有小刺,长1。5~3μm。

大马勃:粉末淡青褐色。孢丝稍分枝,有稀少横隔,直径2。5~6μm。孢子淡青黄色,光滑或有时具微细疣点,直径3。5~5μm。紫色马勃粉末灰紫色。孢丝分枝,有横隔,直径2~5μm,壁厚。孢子紫色,直径4~5。5μm,有小刺。

(3) 取脱皮马勃碎块1g,加乙醇与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各8ml浸湿,低温烘干,缓缓炽灼,于700℃使完全灰化,放冷,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显磷酸盐(附录Ⅳ)的鉴别反应。

化学成分

1.脱皮马勃 :子实体含亮氨酸、酪氨酸、尿素、麦角甾醇、类脂质、马勃素等及磷酸钠72.18%、铝15.66%、镁2.93%、硅酸0.44%、硫酸盐8.77%,其中,以磷酸钠含量最高。

2.大马勃:子实体脂溶性部分含麦角甾-7,22-二烯-3-酮、麦角甾-7,22-二烯-3-醇、β-谷甾醇、棕榈酸、过氧化酶、辅酶Q及脂肪酸等,总氨基酸含量为32.9mg/100mg。

3.紫衣马勃:子实体含抗菌成分马勃酸、抗真菌及抗菌成分对位羧基苯基氧化偶氮氰化物、类固醇二聚体。此外,还含有氨基酸和磷酸盐。

历史考证

勃本草记载最早见于《名医别录》,称其"味辛平无毒,主治恶疮马疥",生长环境为"园中久腐处"。最早关于马勃的药材性状描述的是南梁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说:"马勃……,紫色虚软,状如狗肺,弹之粉

大马勃原植物出,傅诸疮用之甚良也。"显然陶氏所述紫色马勒Calvatialilacina无疑。此后的历代本草,诸如《千金翼方》、《新修本草》及《蜀本草》等均列有马勃条,其性状描述"如紫絮","紫尘出"等,很确切地描绘了紫色马勃的性状特征。到宋代,马勃的品种有了变化。《本草演义》记载,马勃"所谓牛溲马勃,有大如头者,小亦如升"牛溲即牛屎菰。《本草纲目》也以牛屎菰为马勃的异名,但从《本草演义》记载看,牛溲是当时药用马勃的另一品种。从《本草纲目》和《植物名实图考》的附图来看,前者似乎指大马勃或脱皮马勃,后者为前者的复制。

《中国药典》2000年版共收载的马勃药材,均为灰包科真菌,有三个来源:脱皮马勃、大马勃和紫色马。[1]

参考文献

  1. 马勃,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