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马召镇,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地处秦岭北麓,黑水峪口。东临黑河楼观镇相望,南依秦岭与陈河镇相接,西邻[[辛口河]与广济镇接壤,北与辛家寨镇二曲街道毗连,总面积77.95平方千米。马召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白居易曾任周至县令,在此写下“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的诗篇,他的巨作《长恨歌》写于黑水河畔的仙游寺。仙游寺是隋代在古玉女洞基础上建寺,唐代成为皇帝行宫,寺内有高35米的法王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召镇是周至县猕猴桃四大产业基地之一。截至2020年6月,马召镇下辖19个村(居),其中:2个社区、17个行政村。2018年,马召镇户籍人口41193人。2011年,马召镇农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795亿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904亿元。[1]

中文名: 马召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

地理位置: 秦岭北麓,黑水峪口

面 积: 77.95 km²

下辖地区: 2个社区、17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东火村北大街

电话区号: 029

邮政区码: 710401

气候条件: 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陕A

人 口: 41193人(2018年)

目录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因东汉名儒马融在此被汉安帝征召,拜校书郎,邑人荣之,故名。

建置沿革

唐宋时为仙游乡。

明清时为马召里、金仙里。

清乾隆时设马召镇。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马召所、马召区、马召乡、马召联保。

1949年,设为马召乡。

1958年,成立马召公社。

1984年,复改乡。

1994年,复设为马召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6年,面积78平方千米,辖金盆、桃李坪、涌泉、武兴、虎峪、熨斗、辛口、仓峪、东火、中兴、崇耕、枣村、仁烟、三家庄、上孟家、群三兴、群兴、西富饶、东富饶、纪家、郭家寨、上马、营西、四群、营东、焦家楼、红崖头、汤房28个行政村。截至2011年末,马召镇辖马召1个社区,东火、涌泉寺、武家庄、中兴、崇耕、桃李坪、虎峪、金盆、辛口、仓峪、枣林、仁烟、群三兴、群兴、四群、上孟、上马17个行政村;下设1个居民小组、171个村民小组。

区划现状

截至2020年6月,下辖19个村(居),其中:2个社区、17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东火村北大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马召镇地处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秦岭北麓最大的黑水峪口。东临黑河与楼观镇相望,南依秦岭与陈河镇相接,西邻辛口河与广济镇接壤,北与辛家寨镇、二曲街道毗连。辖区东西最大距离4.2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9千米,总面积77.95平方千米。距县政府10千米。

地形地貌

马召镇地处秦岭北麓,关中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形分为山地、丘陵、山川、平原、河滩等,南部最高海拔1610米。

气候特征

马召镇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3.2℃,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6—8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

水系水文

马召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黑河、沙河等,其中黑河境内流长24千米。

自然灾害

马召镇境内自然灾害主要有连阴雨、冰雹、山体滑坡、干旱、洪涝等。干旱、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7—9月,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11年9月,由于洪涝灾害而造成160户农房倒塌,造成经济损失640多万元。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马召镇境内野生植物有华山松、白椴等名贵树种。

动物资源

马召镇境内野生动物有金钱豹、黑熊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马召镇总人口4167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100人,城镇化率12.3%。另有流动人口1325人。总人口中,男性23231人,占55.7%;女性18439人,占44.3%;总人口以汉族为主,达41460人,占99.5%。2011年,马召镇人口出生率9.21‰,人口死亡率6.34‰,人口自然增长率2.8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35人。 2018年,马召镇户籍人口4119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马召镇财政总收入86万元。2011年,马召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350元。

2018年,马召镇有工业企业8个;其中,规上企业6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40个。

第一产业

2011年,马召镇耕地面积4.6万亩,人均1.15亩,林地面积12.6万亩。是国家重要的猕猴桃生产基地。2011年,马召镇农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

种植业

马召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马召镇粮食生产19086吨,人均2008千克。其中小麦10034吨,玉米9052吨。马召镇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等。2011年,马召镇蔬菜种植面积400亩,产量931吨。

林业

截至2011年末,马召镇累计造林9.6万亩,其中防护林4万亩,经济林5.6万亩,林木覆盖率60.3%。2011年,马召镇猕猴桃产量40万吨。

畜牧业

马召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马召镇生猪饲养量13500头,年末存栏4325头;羊饲养量1268头,年末存栏289头;牛饲养量2076头,年末存栏1109头;家禽饲养量44236羽。2011年,马召镇生产肉类1750吨,其中猪肉1023吨,牛肉473吨,羊肉201吨;蛋类495吨;畜牧业总产值9200万元。

生产条件

截至2011年末,马召镇有大型农业机械36台(辆)。

第二产业

2011年,马召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79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职工46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365亿元。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截至2011年末,马召镇有商业网点286家,职工286人。2011年,马召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904亿元。

邮电通信

截至2011年末,马召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48千米,投递点890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21000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1100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37000件,征汀报纸6500份、期刊560册,业务收入130万元。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0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9800门,固定电话用户98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40%;移动电话用户9800户,普及率达86%;互联网端口总数1400个,宽带接入用户14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500万元。

交通运输

马召镇已形成由公路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截至2011年末,马召镇108国道过境18千米,双向4车道,过境7千米;107省道双向4车道,过境6千米。截至2011年末,马召镇道路总长度10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1.96米;桥梁2座,总长度30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马召镇有幼儿园(所)13所,在园幼儿1283人,专任教师66人;小学10所,在校生2083人,专任教师18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574人,专任教师164人。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马召镇有文化艺术团体3个,会员320人,电影放映队1个,年放映电影310场;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43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29个,建筑面积960平方米,藏书30万余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00人。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熨斗曲子、西柳和尚斗翠柳、牛斗虎、竹马等。其中熨斗曲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熨斗曲子被评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等奖。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马召镇有体育场地28个,95%的村庄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0.5%。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马召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9个,其中卫生院1个;病床50张,固定资产103万元。专业卫生人员70人,其中执业医师36人,执业助理医师14人,注册护士20人,2011年,马召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2370人次,住院手术800台次。2011年,马召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0740人,参合率97%。

社会保障

2011年,马召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70户,人数1198人,支出107.82万元,月人均75元。农村五保供养31人,支出2.79万元;农村医疗救助65人次,支出3.25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329人次,支出6.65万元。2011年,马召镇自然灾害受灾倒塌房屋432间,直接经济损失432万元,救灾支出3710万元。

环境保护

2011年,马召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全镇绿化率达65%。

基础建设

截至2011年末,马召镇铺设干线水管20千米,生产能力4吨/日,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2千米。

截至2011年末,马召镇拥有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6台。年售电量累计完成500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100%,供电可靠率100%。

历史文化

仙游寺是马召镇境内隋唐时代存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是历代关中地区佛教胜地之一,唐宋以来文人学士聚游之所。其历史上溯周秦,下迄明清。尤其以隋代安置佛舍利的法王塔和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的诞生地而闻名中外。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游寺原址位于周至县城南15千米的秦岭北麓,黑河之畔。这里四山环抱,一水中流,气象清幽,古迹众多。唐宋是仙游寺的鼎盛时期,被誉为“人间仙境”。1998年,因西安市黑河引水工程,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文物局同意,对仙游寺实施保护性搬迁复建。搬迁过程中在法王塔塔基中发现天宫和地宫,出土了珍贵的13枚佛舍利等一系列文物,为隋仁寿元年所安置,在海内外引起极大轰动,中央电视台对开启地宫进行了现场直播。迁建后的仙游寺,南为黑河水库及终南秀奇群峰,北为尽收眼底的关中平原,108国道贯穿南北,107省道连接东西,交通便利,视野开阔,文物古迹与黑河水库景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仙游寺法王塔

仙游寺法王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马召镇黑水峪口,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共7层,塔高30米,塔底层8.7米见方。塔身各层南面有券门,叠涩出檐,形制属密檐式塔,每层的正面还开有塔门,为一座隋代保留至今的砖塔,对于研究隋代佛塔建筑及佛教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意义。1992年,仙游寺法王塔被评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仙游寺法王塔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荣誉称号

2018年9月,马召镇入选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

2020年7月,马召镇被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视频

爱剪辑-马召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