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马汉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汉跃,1959年生,祖籍山东,现居北京,别署澄园,斋号奇翼阁、借山堂[1]。师从沈鹏、龙瑞等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中国艺术研究工委常务理事,中日韩经济发展协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博览主编,北京大学文化与品牌战略研究所所长[3]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

中文名 :马汉跃

出生日期 :1959

民族 :汉族

斋号 :奇翼阁、养翼堂、借山堂

出生地 :山东 济宁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代表作品 : 电影《你是我的宝贝》、《如是我闻》

职业 : 作家书法家画家、策展人

目录 : 1基本介绍 : 2策展项目 : 3艺术成就 : 4个人诗词 : 5访贤论道 : 王民德 : 傅德锋 : 鲁光 : 6相关内容 : 7词条图册

1基本介绍

马汉跃,1959年生于山东微山,现居北京。别署澄园,斋号奇翼阁、养翼堂。 师从沈鹏、龙瑞等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博览主编,北京大学文化与品牌战略研究所所长。曾组织策划《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名家双年展》《艺术丰碑——当代中国画名家巨幅作品展》《全国中青年花鸟画二十家展》《全国中青年书法二十家展》《经藏——全国书法名家写经展》等多项国家级大型艺术展览。

2策展项目

参与并出席重要国际艺术活动

2005年 -- 2013年 :任中国书画博览主编。

2006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与批评方法研修班。

2007年: 组织策划《融合·消解——2007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

2007年:随中国美术高级访问团访问欧洲,出席中德当代美术论坛。

2008年 :组织策划《盛世和谐 情系奥运——中国民族风情工笔人物画提名展》。

2009年—2010年;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书法课题班成员。

2010年:赴日本参加中日韩国际书法展。、

2006年 --- 2012 年 :组织策划《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名家双年展》

《艺术丰碑——当代中国画名家巨幅作品展》

《全国中青年花鸟画二十家展》

2011年组织策划阿塞拜疆文化艺术展

《全国中青年书法二十家展》

《经藏——全国书法名家写经展》等多项国家级大型艺术展览。

2012年:赴韩国参加第五回中日韩国际书法展。

2012年---2013年: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

2012年——人民日报出版社艺术中心主任。

3艺术成就

书画作品刊载于《美术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中国艺术报》等报刊,多次入选国家级重要展览并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等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主要著作

长篇报告文学《永远的河流》

散文集《如是我闻——中国当代艺术名家访谈录》《倾听》

《赠你一朵春》

散文诗集 《永远的红果树》《不沉的舟》《蔷薇集》

长篇小说《多尔衮》《你是我的宝贝》

书法作品集《三品丛刊——马汉跃卷》

诗集《论画诗一百首》

电影《你是我的宝贝》担任出品人与制片人,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

主编《中国书画博览》《当代名家》《佩文斋画谱》等书画作品集100余种。

4个人诗词

祝恩师沈鹏先生八十寿诞

马汉跃

秋来东山上,紫气映碧空; 师门共聚首,颐然望恩公。

椿寿乐永年,鹤发童颜生; 介居腾烟雨,长毫起蛟龙。

一笔开六合,三馀荡九穹; 傲然凌沧海,睥睨百代雄。

汉柏巍森森,秦槐意憧憧; 诗出仰岱岳,德艺望寰中。

甘为人嫁衣,增删卷几重; 沙里烁真金,松韵谁与同。

春秋荫弟子,昼夜举鸿蒙; 桃李三千树,翰墨万世功。

恩师有教我,杏坛沐春风; 惠我十六字,兰亭古韵情。

水绕青山远,云淡雁排空; 山呼祝上寿,再盼万里程。

5访贤论道

王民德 古人论书,多有论及“资”与“学”的关系,将天赋、资地视为学书第一要素者,代不乏人。清人梁山舟就曾说:“学书一道,资为先,学次之。资地不佳,虽学无益也。”意

思是说,倘若没有上佳的“资地”,即使废纸三千,充其量也只能造出个写字匠而已!这话说得武断,也令人沮丧,因为话到这份上,就等于断了很多资质平庸的书学者的后路!

2008年秋,书坛泰斗沈鹏先生在国家画院开班讲学,学员大都是在国家级书展中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没想到汉跃兄也在其中。那是我第一次看汉跃兄的书作,此时才晓得,先

前我们在一起谈到书法时,他表现出的谦虚和迷茫,是装出来的。他书法中透出的笔性和才情,对汉字造型趣味的敏感把握,格趣之简远,绝非庸手所能为。

后来谈到自己的书学经历,他坦言,学书也不过是2000年的事,先从篆书入手,后来写过一段汉代摩崖石刻,近两年则醉心弘一法师的书法。仅仅几年时间,像他这样一个浪漫

派诗人,转身就成了一个书法家,而且转得漂亮,率意,气质十足。我曾多次看过汉跃兄作书,那种信手拈来的自信,带几分调皮的自鸣得意,真让我叹服不已。

应该说,汉跃兄不属于流行意义上的“专业书家”,没有经过科班训练,没有经过国展的消磨,没有书法上的成见与抱负,当然也不会有功名的牵绊和诱惑。他写得自由自在,

又深解书法的幽隐奥秘。如今我们在一起谈书法,他还是常常作迷茫状,从没有听他高谈过对书法的见解,但过不多久,他总会拿出一批妙趣横生的书作,令一干同道瞠目。听

到我们赞他的字写的天然,有意味,不做作,他还会像先前那样,爽朗的大笑着,连声道:“我也想做作,但还没有学会。

傅德锋

中国国家画院沈鹏课题班的成员马汉跃先生在书画圈颇为活跃,而且具有一定的口碑和影响力。这源于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书法家,而且是一个优秀的策展人,更是一个出色的

书画活动家。作为《中国书画博览》杂志的主编,马汉跃具有得天独厚的工作优势,而且久居京城,这种地域的便利,也使得他的一系列书画活动都能如期完满顺利进行。从马

汉跃的艺术简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书法只是他现实生活当中的一部分。他在文学特别是散文和散文诗写作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思想深邃,文笔优美,能够给人以诸

多美的享受和人生的启发。在文学创作相对落寞的当下,这无疑是难能可贵的。也正因为马汉跃有着比较深厚的文学涵养和较强的文章写作能力,因此,他主编的《中国书画博

览》便有了诸多精彩之处。一个主编的性格气质,往往决定着一本杂志的思想品味和艺术高度,而一个具有较高思想修养和文字创作功底的杂志主编,必然会使一本刊物风生水

起,精彩不断。

至今清楚地记得,2008年7月底,我在南京专访著名书法篆刻家、南京印社副社长苏金海先生的时候,苏先生曾经和我谈起影响书画家成名的四个主要因素,那就是:一、供职单

位,供职单位对一个从艺者至关重要,占据了好的“码头”,无论学习还是工作生活就会拥有很多便利;二、职称和职务,职称和职务对一个人的艺术发展关系也很大,仅从当

下社会人们对文凭的追捧和书法人对协会会员、理事等等头衔的趋之若鹜即可见一斑。谁都知道人微言轻,名不正则言不顺的道理,因此,每个人都要想方设法给自己正名,获

取一个相对较好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三、居住城市,一个人所居住的地域对自身的发展影响也很大,说起来,地域的便利是不言自明的,尤其是像北京这样的政治、经济、文化

交流中心,在这个城市里面生活,对一个书画家而言,将意味着什么。它给人们带来的诸多便利是十分明显的。全国各地都有一些书画家,本来艺术成就很高,但由于偏居一

隅,最终只能成为地方性的名家,未能在全国形成较大的影响。但假如你在北京出了名,全国都知道了。齐白石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四、社交能力,一个人活动能力、交际范

围以及结交品位的高低也很重要,有的人死读书一辈子,关起门来做学问,“两耳不闻窗外事”,结果却往往鲜为人知,一生过着清苦贫寒的日子。而一些活动能力强的人士,

笔底功夫好,自不待言,有时即便功力不济,也能仰仗自己的“书外功夫”在社会上呼风唤雨,左右逢源。当然,我这里是取正面的意思,没有丝毫的贬意。特别是在市场经济

社会背景下的当下,一个人不具备相当的社交能力,等于是自取灭亡。

对马汉跃先生而言,他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和人和。北京这个地方,但凡有真本事的人,尽可在此大显身手。而缺乏真本事的人,到了大都市,只能望洋兴叹!常言道:“长安

米贵,居大不易”,西安如此,北京尤甚。精彩与无奈之间,就全靠自己的造化和努力程度了。马汉跃在主编《中国书画博览》杂志的同时,广泛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特别是和

书画家的深层接触与交往,就更是他的本职工作,也是他的一大职业特点。读过他的《如是我闻——中国当代艺术名家访谈录》的人,应该对马汉跃先生精彩的访谈有一定的印

象。从他的这一系列访谈对话,我们既可以看出马汉跃本身良好的综合素养,也更能感受到他对当代艺坛的书画家们的充分尊重和特别的关注。

《如是我闻——中国当代艺术名家访谈录》一书,收录了马汉跃先生与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界的二十余位名副其实的著名艺术家的对话。涵盖中国画、书法、油画、雕塑、收藏

与鉴赏等诸多门类。由此可见其艺术视野之广阔。把这些艺术家的艺术事迹和思想言论综合到一本书里,该书的高度与层次自然不言而喻,其艺术份量与思想品位,无疑是值得

人们尤其是书画界、艺术界人士高度重视的。马汉跃先生既是艺术策展人,也是一位诗人和散文作家,他和数十位著名艺术家的访谈对话,涉及到了当代艺术的诸多领域,其话

题涵盖各个方面。访者与被访者身份的交叉和互异,使得这些访谈文字精彩连连,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艺术参考价值。每篇访谈都是一场满怀真诚和坦荡的有思想有意味的艺术

盛宴,有心者可以仔细品味,从中获取到自身需要的艺术营养。这些对话里面很少有那种令人生厌的机械的说教,没有诘屈聱牙、晦涩难懂貌似高深的理论,也没有故弄玄虚般

的老生常谈。最后,我具体谈谈马汉跃先生的书法。

从手头现有的资料来看,马汉跃的书法实践主要体现在篆书、小字行楷和魏碑一路大字行书方面。从他的艺术活动经历来看,一个主要倾向于写作和杂志编辑、频繁参与各种社

会活动的人,往往大多是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临池的。毕竟每个人的侧重点不同,对学习书法所采取的具体方式自然也就会有所不同。但马汉跃毕竟是那种艺术气质

好,对书法特别有感觉的那种人,因此,他笔下的作品,无论篆书还是隶书,无论行楷还是行草,也无论大字还是小字,都不会落入通常人的那种俗套,他的艺术创作观念,决

定了他的审美取向,因此在具体的学习当中,他会聪明地加以取舍,利用较少的付出,便可得到较多的收益。他的创作都是基于对传统的尊重之上的,尽管他的书路相比之下略

显单一,但其作品独特的趣味性还是显而易见的。

他的篆书和魏楷、魏行都属于粗犷一路风格,追求金石气的同时,也比较注重书写性的体现。用笔大胆果敢,结字灵活多变,墨色燥润相杂,既有三代吉金和南北朝墓志碑版的

意趣,又有时代意识的张扬,不经意间也呈现出自我心性的流露。作品随心所欲,不拘成法。浑厚大气、拙朴天真、墨色苍茫是其主要特点。

我觉得,对于马汉跃的书法,我无须罗列太多的文字,对一个在其他领域有突出表现的人而言,其书作能有此气象,已属不易。[7]

鲁光 可 读 可 悟 可 藏

——《名家访谈录》序

不得不承认马汉跃这个山东汉子是有能耐的。初涉画坛,便能访谈这么多艺术名流。提问很内行,也很得体。名家们的回签,坦诚、到位、深刻。内容丰富,而且真实可信。这

些访谈录在《中国书画博览》发表时,我已一一拜读。用时髦的话说,我几乎成了汉跃访谈录的“粉丝”。在拜读中,我有一个想法,应该汇集出书。当我提出建议时,他笑

道:“已经排出小样。”他将厚厚的一大叠书稿交给我,恳切地说:“给写个序吧!”我将三百多页的书稿抱回书斋,一鼓作气地阅读。近些年来,在我是绝无仅有的一次。我

嗜书如命。前些年,家里的书实在太多,忍痛“瘦身”了一次,送给老家图书馆二三千册。但没过两年,送的买的书又把书斋堆得满满的。新出的书太多,但精彩的太少,需要

沙里淘金。年近七十,视力已不如先前,得省着用。想做的事又多,时间特别珍贵。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读书原则,能不读的书绝对不读,非读不可的挑着读。这些访谈录,其实

都已浏览过,但要写序,我还是认认真真再拜读一遍。我不愿写那些王顾左右而言它之类的应酬序。

也许我对绘画艺术太钟情,或者说有偏爱,对艺术名家们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实践极感兴趣,尤其渴望听到他们真实的声音。汉跃的访谈录,满足了我的这个愿望。从中,我了解

了许多,他们如何步入画坛,如何登堂入室,如何攀登高峰,如何坚守信念,如何对待市场……每一份访谈,都勾勒出所访名家的真情实貌,凸现出名家们的人格力量和艺术个

性。阅读使我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也活跃了思路,得益着实匪浅。如果问我,最大的收益是什么?我认为,那是从这些充满真情、真知和灼见的问签中,我参悟到了许多珍

贵的道理。

一、 路靠自己走。 每位名家都有一部艰难的奋斗史,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他们迥异而多彩的艺术人生和艺术个性,完全是由他们的性格、阅历、修养、学问所决定

的。什么人就出什么成果。这是一条艺术规律,谁也违背不了。在一些画展研讨会上,常见有的评论家对画家指手画脚,说应该怎么画。别人征求我的意见时,我也常常情不自

禁地发表一通应如何如何画才出效果之类的“高见”。其实,这只是一种美好的主观愿望而已。评论者只能指点迷津,该怎么画,你说了不算,也无用,画家该怎么画还怎么

画。这是个浅显的道理,可我们却常常犯迷糊。有一回,一位文学评论家跟我大谈写作理念,我笑道:“你说你的,我写我的。如果照你的理论去写作,我会什么也写不出

来。”画画亦然。评论家爱怎么就怎么说,画家该怎么画就怎么画。名家们的艺术人生告诉我们,艺术之路要靠自己去走。画如其人,确是一个真理。

二、艺术要讲宽容。 当今是一个艺术的多元时代。艺术名家们的从艺经历告诉我们,艺术应坚信传统,坚守传统,但又要勇于探索,积极融合。失守传统,我们的艺术就会成为

无根之树、无源之水。那就是枯木、死水。只讲坚守,不讲吸收,艺术之花就会缺乏现代气和鲜活气。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老话,是十分有理的。艺术只能顺其自然。我不赞成人

为地去制造什么派什么潮。派与潮,都是水到渠成的。有位自称为中国现代派的画家,去了西方,才知自己只不过是西方现代派的孙子而已。一事无成,只得落荒而归。我的朋

友古干兄,是一位现代书画的领军人物。大英博物馆已收藏他的六件作品,国外对他的现代艺术的关注程度远超出我们的意料。究其原因,他的现代书画是以中华民族五千年文

化作底蕴的。赵朴初先生曾戏言,“古干的书法是天书。”仔细研读这些“天书”,不难发现,古干巧妙地将汉军打碎砸烂溶进书画中,变成了现代书画。他的现代书画,骨子

里还是传统汉字的基因。如果一味追求怪诞、现代,外国人看不上眼,中国人又看不懂,艺术必然会陷入困境。

吾师子范先生将世界艺术分为三种。白人艺术讲科学,重素描解剖。黑人艺术讲感情,喜夸张。黄种人艺术讲哲学、文学。访谈录告诉我们,凡成大家者,必立足本民族传统基

础上,吸纳世办上各种艺术的长处,来丰富自己,张扬自己。我去过珠穆朗玛峰。攀登世界最高峰,可以从北坡,也唯心论人南坡樊登。山道不同,但殊途同归。只要最后登上

世界最高峰,都是英雄,都是好汉。条条道路通罗马。

三、 对艺术市场的认识。 近几年来,艺术市场繁荣,画价飚升。拍案庆贺者有之。甚至有人认为,世界艺术市场在中国。冷眼相看者有之。大不以为然者也有之。艺术有市

场,市场热闹繁荣,总是一件好事。画价高不高?看怎么说。与西方大师们的天价相比,是太不公平了。有位大家曾说:“拿笔来,我们当场比试比试,我就不信,他们就比我

们强到哪里去……”这是一种自信之言。李苦禅在人民大会堂为美国总统尼克松当场挥毫过一次。一幅画,只半个钟头就完工。在西方人看来,一幅画要磨半月一月,中国画只

寥寥数笔就完成,太容易了。油画画在布上,中国水墨画画在纸上,西方用刀、油彩,中国用毛笔、水墨,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西方人认为,你费时费工少,价值就低。

他们哪里知道中国的一条线一块墨要琢磨苦练多少年?西方人永远理解不透中国文化。不过,我赞成少搞当场表演,少搞笔会。如果你半个钟头一个钟头画成一幅画,要价数万

甚至数十万,人家的心态能平衡吗?一位老板曾对笔者说:“吸一根烟工夫,他就画成了一幅画,要几万元钱,值吗?”对不懂艺术的人画说,画只是废纸一张。对懂艺术的人

来说,是价值连城。艺术是无价的。

画价升值,是好事。但过分炒作,实在是令人担忧。就画价大幅上扬之事,我问过两位大家。一位说:“我的收藏有多,画价涨,升值,他们高兴。再说,我也不用当画奴,可

以少画些画。”言之有理。另一位大家说:“我的学生的画猛涨,都比我的高了,我再不涨,脸上难看。”一种值得研究的社会现象。我自己的画,三五千一平尺,我已知足。

但原来与我同价者,已涨到一万、二万一平尺。画商说:“你该涨了,再不涨,掉份了。”各种理由挤着你涨。奈何!在日本时,一位旅居东京的同行,忧心忡忡地告诉我,他

的画在画展时价格比较高,可展后就卖不动,生活十分拮据。贱卖了,原买画主就会找上门来理论。不卖画吧,怎么活?只好偷偷低价出售。真是高处不胜寒呀!价有所值者,

当别论。艺术价值远不如市场价值高,谈如何呢?待到画价下跌时,在高空中生活的画家,肯定日子难过。当我说出这种担心时,一位朋友说:“钱都赚够了,怕什么。”话是

如此说,但尴尬是难免的。也许,这是杞人忧天。但愿如此。

四、关于大师。大师者,人人尊敬也。诸多受访者,资历浅者姑且不说,老资格的画家、艺术家也没有一位以大师自称的。即使访问者一再提及大师两个字,但他们都淡然对

之。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中国美协主席靳尚谊时,曾问他:“你是大师吗?”回答很肯定:“不是。”可现实生活中,自称大师者,或喜欢别人称之为大师者却并不罕见。有的

画家,面对“大师大师”声声称呼,面有喜色,神情坦然。读过他的画,见过他的人,却暗自发笑。真有些像滑稽戏中的人物。可悲!自古以来,大师都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别

人可以随意封的,而是凭真才实学,凭杰出贡献,由历史授予的。自称为大师者,未必是大师。拒绝大师者,也未必不是大师。不像眼下的“博导”,只要有博十生就必有“博

导”头衔。大师则不然,几十年,上百年,才出一二个。谁是大师呢?历史会回答你的。还是慎称大现为好。人贵有自知之明。可读又可悟,此书有收藏价值。至少,我要珍藏一本。《中国书画博览》已办出名声。汉跃会继续访谈下下更多更精彩的文字会问世。

找名人访谈是件很难的事。一是名人忙,难约。二是要取得名人信任,无所不谈,甚至连私房话也谈,就更难了。其中甘苦汉跃自知。十六年前,汉跃已出版过散文诗集《不沉

的舟》,思想深邃,文彩华丽,已才华初露。但依笔者之见,汉跃的文学才能将在纪实文体中更充分地展现。他是一位讲诚信的汉子。一回生,两回熟。有诚信者,就会有朋

友。他会与名家们成为知心朋友,成为忘年之交的。

我很赞成他选择访谈对象,不分流派,不讲圈圈。进了艺坛,也要永远站在局外。期待他写出更多更精彩更真实的访谈录。

6相关内容

3月6日,由圣海美术馆和新华网国际艺术频道主办的“2015年师友同春”在京开幕。艺术名家程大利、马汉跃、吴维、张志平、叶浓、隋志刚、老村、许宏泉、于泮超、潘二如、刘新华等艺术家参加本次活动。

马汉跃

  在活动现场,从山水到花鸟……艺术家们各自展出了自己精品绘画作品,展览作品既反映了艺术家对书画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也体现了他们追求艺术个性的审美旨趣。据介绍,本次活动展览的作品主旨力争体现中国画优秀的传统精神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时代创新;力求呈现多种形式、多种风格、百花齐放的艺术审美。

  主办方圣海美术馆馆长屈启晓说,组织这次活动主要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让艺术家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间有一个沟通交流平台。圣海美术馆在2015年也将继续组织更多的类似的展览交流活动。   艺术家代表马汉跃表示,现在很多的展览是为了展览而展览,缺失了真正学习及交流的作用。这次的活动,重点在于相聚,在于交流,在于学习。画家们放下包袱,可以轻松的只为艺术而聚,只为学习而展。艺术家要回归本真,所以,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可以多多举办。

  本次活动的策划者倪琳琳表示,作为媒体组织这样的艺术交流活动,旨在向社会推广更优秀的艺术家及艺术作品。希望艺术家们能通过媒体平台将优秀的艺术作品呈现给大众。另外,这也是媒体人的责任,需要向大众推荐更多更优秀、更具有社会正能量的作品。

  据了解,本次活动展出了10余位艺术家近40幅精品艺术作品。此外,书画界、收藏界知名人士以及媒体参观了展览和交流艺术。

7词条图册

马汉跃马汉跃 参考资料: 1. 《我的宝贝》关机 根据救死扶伤真实事迹改编

2. 北交大与中国书画院联袂成立首都高校首家书画艺术研究中心

3. 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课题班学术展开幕

4. 作协公示2012年拟发展会员名单 港澳台6人在列

5. 济宁救治弃婴为蓝本的电影《你是我的宝贝》开机

6. 2009全国中青年书法二十家作品展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举行

7. 访贤论道翰墨渊雅——马汉跃的艺术人生

8. “2015年师友同春”在圣海美术馆举行马汉跃等大师参加

词条标签: 圣都文化

视频

马汉跃山水画展宣传片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