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驱竖子摘苍耳(即卷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驱竖子摘苍耳》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驱竖子摘苍耳》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写作者叫童仆摘卷耳草的事。全诗分三段。

开头八句为第一段,叙述摘苍耳的缘故;中间八句为第二段,叙摘苍耳及食苍耳之法;最后八句为第三段,由自身说到人民和整个社会,是作诗的本旨。

此诗作于杜甫晚年,大约是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七六七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市奉节县)所作。苍耳,又名卷耳、地葵、进贤菜,属菊科植物,生于荒地及路旁,比处可见。唐朝人多摘新鲜苍耳,用作蔬食。苍耳子可做猪的精饲料。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驱竖子摘苍耳[1]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杜甫

创作地点;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

作品原文

《驱竖子摘苍耳》

江上秋已分,林中瘴犹剧。畦丁告劳苦,无以供日夕。

蓬莠独不焦,野蔬暗泉石。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

侵星驱之去,烂熳任远适。放筐亭午际,洗剥相蒙幂。

登床半生熟,下箸还小益。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

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籺窄。饱食复何心,荒哉膏粱客。

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寄语恶少年,黄金且休掷。

点评鉴赏

这首诗是诗写作者叫童仆摘卷耳草的事。对于这样一件小事,杜甫也会想到广大的人民身上去,足见他那种"穷年忧黎元"的精神。

《后村诗话》:

《摘苍耳》篇……公虽羁旅奔窜,一饮啄间,不忍自求温饱,侵星驱出摘采者,不知是畦丁或苍头,诗但云"童儿",往往是宗文兄弟尔。

作品注释

⑴竖子,此指童仆。苍耳,即卷耳,形似鼠耳,丛生如盘。

⑵秋已分,即已秋分。瘴犹剧,瘴热还很厉害,是说天旱。

⑶畦丁,园丁。杜甫这时请了几个雇工。因秋旱,早晚食物缺乏,所以说无以供日夕。

⑷这两句是说野生的东西不因旱而焦枯,还是长得很繁盛。

⑸不但可供食,而且可治风疾(杜甫有此病),所以说"况"。且时摘,且及时往摘。

⑹侵星,星还未落时。

⑺烂熳,是无所拘束。任远适,任凭到远处去摘。

⑻放筐,指归来说。亭午,正午。

⑼洗其土,剥其毛。幂,音觅。浦起龙注,"相蒙幂,乃信手堆放之谓,不必以幂字作覆食巾实用。"

⑽凡放置器物之架,古人多日床,如笔床、墨床、琴床、笛床之类。登床,犹登俎,放在食盘里拿上饭桌。半生熟是半生半熟,取其脆。

⑾筋,即筷子。以苍耳供食,原出不得已,所以只说是"还小益"。

⑿加点,是说搀用一点苍耳在瓜茬里面。古人多用橘调和食味。杜预《七规》:"庶羞既异,五味代臻,揉以丹橘,杂以芳鳞。"又种橘可以发财,故李衡有"千头木奴"的话。庾信诗:"甘橘万头奴。"这里只是用它的字面。依稀,犹仿佛。把苍耳比橘奴,也是一种幽默的说法。

⒀诛求,是残酷的剥削。籺,音核,是一种粗屑。窄,不够,是说连糠籺也吃下上。

⒁这是痛骂一班官僚地主的话。荒,荒唐、荒谬。哉,感叹词。

⒂这两句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意和造句都差不多,但各有其特定的时代内涵,此诗作于安史之乱的寸年以后,人民多死于战争,故特提到"战地"。

⒃末二句是教训。恶少年也就是膏粱子弟。黄金且休掷,不要挥金如土。掷,抛掷。亦可解作赌钱。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3]“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人。[4]

视频

百家讲坛——诗圣杜甫(七)杜甫诗圣之谜

参考资料

  1. 《驱竖子摘苍耳》 诗词文句网
  2.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
  3. 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怀诗,怅望千秋一洒泪,摇落深知宋玉悲 品诗赏词;发布时间;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