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如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如星

高如星(1929—1971年),山西兴县人。1929年出生在晋西北的兴县,兴县是革命老区,是种地用镢掏、不长庄稼光长草的穷地方。令人惊奇的是,在那块贫瘠的土地上,蕴含着丰富的民歌资源。高如星从小就会唱很多民歌,他不仅记得民歌的歌词,还记得同一首歌词几种不同的音调,几种不同的唱法。高如星在八一厂工作勤奋,几年中他写了《柳堡的故事》、《江山多娇》、《回民支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20多部电影音乐。《九九艳阳天》是他24岁写的《柳堡的故事》的插曲,此歌一出现到处传唱。

人物介绍

人物简介

高如星,本土作曲家,生于1929,1971年被迫害致死。1929年出生在晋西北的兴县,兴县是革命老区,是种地用镢掏、不长庄稼光长草的穷地方。令人惊奇的是,在那块贫瘠的土地上,蕴含着丰富的民歌资源。高如星从小就会唱很多民歌,他不仅记得民歌的歌词,还记得同一首歌词几种不同的音调,几种不同的唱法。高如星在八一厂工作勤奋,几年中他写了《柳堡的故事》、《江山多娇》、《回民支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20多部电影音乐。《九九艳阳天》是他24岁写的《柳堡的故事》的插曲,此歌一出现到处传唱。

代表作

人物代表作---《九九艳阳天

“‘九九那个艳阳天,十八岁的哥哥细听我小英莲,哪怕你一去呀千万里,哪怕你十年八载不回还!只要你不把我英莲忘,只要你胸佩红花回家转……’谁家的姑娘在快乐地唱着歌,歌声中小船后舱板上并肩坐着李进和二妹子,那竹拖在后面起着舵的作用,小船顺水流着,流过倾斜的老柳树河湾里,鸭群在游着,小船越走越远,隐没在歌声里。”

九九艳阳天》这首优美的抒情歌曲,产生于1956年,在中国已经风靡了近50年。许多人会唱这首歌,可很少有人知道作者是谁。这首歌的曲作者是年轻的作曲家高如星,他短暂的一生写下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正当他创作盛年,“文革”风暴来临,这位天才作曲家被迫害致死了。

人物履历

少年时期

1944年,抗日战争正在山西大地激烈进行,14岁的高如星参加了一二○师“战斗剧社”。刚到剧社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文化,学拉提琴,他的乐感节奏感都很强,随后正式参加了乐队演奏。1950年“战斗剧社”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要组织一个慰问团代表贺龙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去慰问在大风雪中艰苦奋战在康藏的筑路大军。我和孟贵彬带领一个演出小队,随慰问团,一路走,一路慰问演出。高如星是主要演员,他一会儿拉提琴,一会儿敲大鼓,还会跳踢踏舞。过了二郎山、大渡河,来到西康省康定城,康定是座名城,《康定情歌》享誉世界。再往前走,大雪封山,我们只好在康定待命,他把我们同住一座小楼的人召集起来,说:“我和孟贵彬合写了一首歌,名叫《藏胞歌唱解放军》,你们听听行不行。”唱完之后大家热烈鼓掌,都说是首好歌。有的说“咱们有了《歌唱二郎山》,现在又有了《藏胞歌唱解放军》太棒了”。有的说“男女声二重唱这种形式很少,咱们是头一家。”《藏胞歌唱解放军》在筑路部队演出之后,很快在全国传开,接着在1951年全军文艺会演中获奖。这是高如星的处女作,这大大激发了21岁年轻作者的创作热情。

青年时期

1953年,总政歌舞团以解放军歌舞团名义出访苏联的东欧各国,全团170多人。为了在国外展显车容,我让高如星负责整理全团队伍。他热情细致,把大小车和各车人数,安排得井井有条。为了和苏联十几位司机搞好关系,他又开始学习俄语。莫斯科到处是高楼大厦,地铁站富丽堂皇,特别是听了许多歌唱家演唱的民歌和抒情歌曲,如《喀秋莎》、《山楂树》、《遥远……遥远》、《伏尔加船夫曲》等,又听了柴柯夫斯基斯美塔那德伏夏克等大师的交响乐演奏会之后,从山西民歌的小天地,一下子来到如此博大的音乐世界,他震惊了,痴迷其中。他羡慕和崇拜苏联当时的音乐、歌曲,把发的一些零用费,全部买了苏联唱片。回国后他全身心地学习俄文,反复听唱片,连穿衣服也学苏联人的样子,还经常和一些苏联留学生聚会。1961年后,中苏关系恶化,不少战友提醒他不要和苏联学生多接近,他不听,说:“我们和苏联人民还是友好的嘛。”后来有位朋友偷偷告诉他“你被怀疑了,”他说:“真是莫名其妙,我脑子里全是音符,怀疑我什么。”在那个年代,他全装着音符的脑子就是没装“阶级斗争”这根弦。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厄运,不久他被留党察看,调离北京,离开八一电影制片厂,到武汉军区文工团搞创作。

婚恋时期

在北影厂的一次聚会上,高如星相识了电影演员王云霞。王云霞曾演过《洞箫横吹》、《粮食》、《红河激浪》等多部电影。他了解到王云霞是党员,可是她却不能参加党的会议,问其原因,王云霞说:“我参演了一部描写陕北革命斗争的影片《红河激浪》,受北影领导的指派,把《红河激浪》的剧本送给习仲勋副总理审查,从此以后就不让我参加任何活动了。后来才知道,是受‘利用小说进行反党’大案的牵连,习副总理被送进了监狱,我也失去了自由,变成‘内控’人员。”

燧石相撞时,会发出剧烈的声响和耀眼的火花。而心灵的相撞,却只有火花,没有声响。高如星出生在晋西北,是个放羊娃,14岁参加八路军。1951年,他写了处女作《藏胞歌唱解放军》,在全军文艺会演中获奖。1953年,他随总政歌舞团出访苏联。听了抒情歌曲《喀秋莎》、《山楂树》、《伏尔加船夫曲》等,又听了柴柯夫斯基斯美塔那德伏夏克等大师的交响乐演奏会之后,他震惊了.回国后,他全身心地学习俄文,反复听苏联歌曲唱片。1961年中苏关系恶化,不少战友提醒他,他不听。不久,他被留党察看,调离北京。高如星专注而深情地望着王云霞,轻声地对她耳语:“别怕,我也是被留党察看的‘内控’人员。”

从此,两人成为患难之交,彼此都认为对方是好人。高如星看到王云霞的母亲卧病在床,生活困难,就把《汾水长流》的全部稿酬送给王母。经过多方努力,他们的结婚被批准了。

那年春节,高如星已回武汉军区。王云霞要去武汉完婚,可是北影只批准她三天假。那时,从北京到武汉往返就需要三天。王云霞到达武汉和高如星相见,二人抱头痛哭。王云霞抑止不住内心的委屈和愤怒,大声呼叫:“我送剧本给习仲勋副总理审查,犯了什么罪?”

高如星安慰她说:“总会弄清我们是无辜的。”然后他说:“我刚写完一部歌剧叫《枪之歌》,其中有一段是我专为你写的,我唱给你听听:跟着我,跟着我!咱们夫妻双双过黄河。就像一对惊弓鸟, 南山上再去搭新窝。……”

时任中南局第一书记的陶铸同志连看三遍《枪之歌》。看第二、三遍时,他闭眼专听音乐。他对《枪之歌》剧组负责人说:“你们回武汉不要拍电影了,我出钱买胶片,让珠影拍舞台艺术片,把全部歌曲都保留下来。”《枪之歌》被调到北京演出,同样受到热烈欢迎。罗瑞卿总参谋长看了演出大声说:“好!歌好,又健康,又好听,是哪个作的曲?”告诉他是高如星。罗总长又问:“他来了没有?让我看看”。高如星赶紧从后排跑过来。罗总长握着高如星的手说:“你很年轻嘛,谢谢你写了这么好听的歌。”罗总长很喜欢这部歌剧,破例请剧组吃了一顿饭,以示祝贺。

不久,“文革”风暴骤起,罗总长和陶铸同志都被打倒,他们对《枪之歌》的称赞,又增加了高如星一条新罪状。造反派昼夜车轮大战,严刑逼供,要高如星交待写《九九艳阳天》这首靡靡之音的罪恶目的。高如星拒不认罪。《九九艳阳天》是超越一般电影的插曲,成为纯朴、真挚、缠绵爱情的象征。而且歌曲结构简单,通俗上口,电影放映过程犹如起了教唱作用,观众看完电影差不多就可以背唱下来。著名作家白桦说:“高如星小学文化,没进过音乐学院,也没有师从过任何名家,可是他懂合声,会配器,他写的歌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精神。有些作曲家一生一世也没写出什么动听的旋律,还有些作曲家只会生吞活剥地使用民间音乐,毫无发展和创新。高如星却不同,他的旋律随时都能从他的心中流淌出来。”

1972年,42岁的高如星在弥留之际,让妻子给他唱《跟着我吧》。妻子哽咽着唱不下去。临去时,他说:“云霞,帮我穿上军装,钉上帽徽、领章,将来让咱们的孩子看看,他的父亲不是坏人,是一位曾经南征北战、堂堂正正的解放军战士!”

巅峰时期

后来再黄宗江编剧的回忆中提到过:“我(黄宗江编剧)觉得这里应该有一段音乐,而且一定要是民歌体的,于是我就把想法告诉作曲高如星,这便诞生了传唱半个世纪的经典———《九九艳阳天》。“高如星,小八路出身,真是一个天才。”我为高如星早逝感到惋惜。 ”后来他又为北京电影厂写的《汾水长流》插曲流传甚广。这首歌和《九九艳阳天》一样,成为那时最流行的歌曲。

人物评价

白桦对高如星的评价

说到音乐,在武汉高如星同时受到批判的著名作家白桦说:“中国有些作曲家一生一世也没写出什么动听的旋律,高如星的旋律随时都能从他的铅笔中流淌出来。还有些作曲家只会生吞活剥地使用民间音乐,毫无发展和创新,高如星却不同。”人常说旋律是歌曲的灵魂,歌曲没有旋律就没有了灵魂,就不好听,就没人唱,好听的旋律是首要的,是无法用任何作曲技巧所替代的。

我很奇怪,高如星14岁参加八路军,小学文化,他没进过音乐学院,也没有师从过任何名家,可是他懂合声,会配器,他写的歌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精神。他还曾说:“我脑子里有取之不尽的优美的旋律。”他自学俄文,不久就能流利地对话。

访问高如星夫人

为了进一步了解高如星,我最近访问了他的夫人王云霞

王云霞同志是北京电影厂演员,曾演过《洞箫横吹》、《粮食》、《红河激浪》等多部电影。1964年高如星借到北影写《汾水长流》的音乐,在一次聚会上二人相识,高如星了解到王云霞是党员,可是不能参加党的会议。高如星问其中的原因,王云霞说:“我参加了一部描写陕北革命斗争的影片《红河激浪》,受北影领导的指派,把《红河激浪》的剧本送给习仲勋副总理审查,从此以后就不让我参加任何活动,当时不知是什么原因,后来才知道,是受‘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是一大发明’大案的牵连,习副总理被送进了监狱,我也失去自由,变成‘内控’人员。”高如星说:“别怕,我也是被留党查看的‘内控’人员。”从此两人成为患难之交,彼此都认为对方是好人,不是坏人,高如星看到王云霞的母亲卧病在床,生活困难,就把《汾水长流》的全部稿酬送给王母。两人相知越来越深,经过多方努力,他们的结婚被批准了。那年春节,高如星已回武汉,王云霞要去武汉完婚,可是只批准她三天假,从北京到武汉路上往返就需要三天,那时竟有这种毫无人性的荒唐事。王云霞到达武汉和高如星相见,二人抱头痛哭,王云霞抑止不住内心的委屈和愤怒,她大声呼叫:“我们犯了什么罪。”高如星安慰她说:“总会弄清我们是无辜的。”然后他说:“我刚写完一部歌剧叫《枪之歌》,其中有一段是我专为你写的,我唱给你听听:

跟着我,跟着我! 咱们夫妻双双过黄河。

就像一对惊弓鸟, 南山上再去搭新窝。

听不见枪, 听不见炮, 开块荒地也能过生活。”

春节刚过,高如星就被突击审讯。造反派疯狂逼高如星交待“苏修特务”罪行,交待写《九九艳阳天》这首靡靡之音的罪恶目的。高如星拒不认罪,他们就昼夜车轮大战,严刑逼供。高如星的肋骨被打断插进肺里面,他忍住剧烈疼痛,愤怒反驳,说“这是诬陷”。不久,肺部感染化浓,创伤部位发生癌变,发现时已是肺癌晚期。这时允许高如星去医院看病,但是必须戴着手铐去。他忍受不了对他人格的屈辱,大声说:“我不去,我宁愿死。”在高如星临终前三天,他让王云霞搀扶着去附近一家小照相馆,照了一张夫妻合影。临去时他说:“云霞,帮我穿上军装,钉上帽徽、领章,将来让咱们的孩子看看,他的父亲不是坏人,是一位曾经南征北战、堂堂正正的解放军战士。”高如星在弥留之际让妻子给他唱唱《跟着我吧》,那首歌,妻子哽咽着唱不下去。刚从家乡来照顾他的小侄女,眼泪汪汪地看着叔叔,轻声说:“叔叔,我给你唱个歌吧。”她看见叔叔的头微微动了一下,他轻轻地唱起“九九那个艳阳天啦哎嗨哟,十八岁的哥哥来到小河边……”

悼念高如星

42岁的高如星踏着他那优美的旋律,静静地……永远走了……

文革”结束以后,高如星追悼会在北京召开。武汉军区代表郑重宣布高如星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为他平反昭雪,推倒一切不实之词,恢复名誉。

我亲爱的小战友,这颗明亮的小星,很快就从天空消逝了,但是他优美动听的旋律,将长久要飘扬在人们的生活之中,飘扬在祖国的艳阳天空。[1]

九九艳阳天的作曲是高如星

参考文献

  1. 高如星资料. [2019-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