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高田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田镇,隶属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位于石城县东北部,1997年4月设镇,2001年7月岩岭乡并入,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镇,产水稻、烟叶、白莲等,总面积242.32平方千米(2018年),户籍人口约2.55万人(2018年),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2019年)。境内有楼阁式廊桥永宁桥。2018年,高田镇工业企业10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8家。[1]

中文名: 高田镇

外文名: Gaotian Town

行政区划代码: 360735104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

地理位置: 石城县东北部

面 积: 242.32 km²(2018年)

下辖地区:1个社区、17个行政村(2019年)

政府驻地: 高田圩

电话区号: 0797

邮政区码: 342703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人口数量: 约 2.55 万(2018年户籍人口)

著名景点: 永宁桥

车牌代码: 赣B

历史沿革

高田、岩岭地区有悠久的人文历史。早在唐宋时期便有商贸往来,圩市业已形成。人口迁徙频繁,沿河溪两岸辟村造田,初具村落规模。

自建县至清末近千年期间,高田岩岭均属县之长松乡,分属柏中里和石上里。

民国初期,划属河东自治局辖。

苏区时,属赤水县。

解放前夕,为鳌峰乡。

解放初,为高田区。

1958年8月底,实现人民公社化,分别成立上游(高田)和高峰(岩岭)人民公社,后更名为高田公社和岩岭公社。

1961年,高田公社拆为为高田、新坪、郑里三个公社,

1965年,合并为高田公社。

1984年6月,建乡换届,分别更名称为高田乡和岩岭乡。

1997年4月,高田乡改为镇建制,称高田镇。

2001年7月,岩岭乡并入高田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高田镇下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高田社区、高田村、田心村、琴生村、湖坑村、祠江村、郑里村、遥岭村、胜江村、新坪村、岩岭村、上柏村、大秀村、朱家村、堂下村、奎竹村、礼地村、黄柏村。 镇政府驻高田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高田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东北部,距县城27公里。西北部靠木兰乡,北接广昌县塘坊乡,东临福建宁化县河龙乡,西南毗丰山乡和福建省宁化县济村乡,面积242.32平方公里。

地形

高田镇境内地形东北高西南低,成倾斜状态,最高点为牙梳山,海拔高度为1387.3米,最低处为窑口,海拔高度为280米。境内中高山多,丘陵多,谷地和平地穿插相间。山势逶迤,为武夷山脉中段主脉,从辖境东北与广昌、福建宁化交界处入境,绵延于东部,为闽赣两省天然屏嶂。

气候

高田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其优势是光热资源比较丰富,但东部日照不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无霜期长。春季冷暖交替频繁,春夏之间阴雨绵绵,夏季降水集中,伏秋期间太阳辐射量大增,多有干旱发生,冬季不严寒,但有霜冻发生。

水文

高田镇境内有6条小河流,主要河流是高田河和岩岭河。高田河发源于牙梳山之天池,注入胜江江头,至福村流入丰田河,是琴江河之源头,高田境内全长约21公里。岩岭河西支发源于大秀仙山岽,北支发源于竹子沟,流经朱家庄、五寨,经罗坑到龙潭,与小坑河汇合,流入福村河。

自然资源

高田多高山溪涧,水利资源极其丰富,解放五十多年以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计有中型水库1座——岩岭水库,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座,塘坝21座,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9940亩,90%以上的农田可旱涝保收。高田镇森林资源丰富,活立木蓄积53.8万立米,毛竹20万株,森林覆盖率75%。植被覆盖率,东部较高,达到70-90%之间,中部和南部一般在30-60%之间,全镇平均植被覆盖率在75%以上。

人口

2018年,高田镇户籍人口25498人。

经济

高田镇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镇,境内土壤多为水稻土,紫色土和黄红壤,适合于农作物和经济林木的种植。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水稻、烟叶、白莲三分天下,烟草生产优势明显,是江西省优质主料烟生产基地之一,素有江西烟叶第一镇誉称。高田镇也是兴国县香菇、红菇主要产地。清中叶以后,每年农历九、十月高田将军庙会期间赣、闵、粤、湘、浙、鄂、皖、苏八省商人来高田参加庙会营业,大牲畜驴、马、牛交易额达几千头,各省土特产品、石城和宁化等邻县的地产也是热门商品,高田圩周围十里都是市场和客店,商贸、演戏、餐饮、烟妓百业兴旺。可惜民国九年(1920年)遭宁化土匪抢劫会期之后就再没有复兴了。解放后,高田、岩岭商贸业有了很大发展。

风景名胜

高田镇风景秀丽,气候独特,昼夜温差大,是夏日避暑胜处,尤其是万亩天然草场—八卦脑,宽广辽阔,牛羊成群,古木林立,与蓝天白云浑然一体,周边成片的野生杜鹃花4、5月间盛开,如火如荼,姹紫嫣红,是一个花的世界、草的海洋。佛教名山—金华山,也因其雾霭茫茫的长沟深谷,蕴含历史沧桑的金华古刹,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吸引了无数的摄影爱好者、露营爱好者及普通游客上山观景。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高田、岩岭地区历史上的教育事业有过辉煌的时期,特别是北宋时期岩岭堂下出了个鼎鼎有名的教育家温革。《大明一统志》载“温革,石城人,宝元中上书,愿捐家资,尽市监书,得请归,创讲堂,开义学,远近之士多就教育,乡俗陶其善化”。鳌峰书院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结构为三层六角开魁星楼阁,已与石城县高田中心小学融为一体。

主要学校:石城县高田初中、石城县高田中心小学、石城县高田镇中心公立幼儿园等。

文化事业

江西省文化厅命名为“百强文化中心”的高田文化中心,占地1500平方米,内设歌舞厅、展览厅、借阅室、娱乐室。

历史文化

方言俚语

石城县是纯客住县,全部使用客家方言,粤东地区的客家方言更接近于石城方言。如石城人称太阳为“日头或热头”、称月亮为“月光”、称睡为“歇”等等。永宁桥位于石城县高田镇岩岭区上柏村,始建于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该桥建筑风格独特,是一座楼阁式廊桥,桥基全部由麻条石砌成,单孔结构,廊桥全长32.75米,桥面宽5.4米,桥拱跨度达10.3米。楼阁分为五间,有倒板彩绘,中段最高并建有寺庙,庙内雕刻礼树三国时代的关羽神像;两边逐级降低,呈对称状态。廊桥两边专门设有靠栏栅木凳,供行人憩息倚坐。廊顶盖有特制青瓦,可遮风挡雨。整座廊桥与桥身珠联璧合,浑然一体,坚实牢固,古朴大方,为南方山区客家人特有的桥梁建筑风格,对研究中国客家桥梁建筑文化历史具有极大的价值。由于年代久远,石城永宁客家古桥风化剥蚀现象较为严重,廊桥桥梁、廊柱、靠栏、木凳等建筑设施已经腐烂。该县文化部门按照“修旧如旧”的文物维修原则,对腐烂的桥梁、廊柱、靠栏、木凳、瓦桷、风板进行更换复原,重新矫正楼阁、廊桥的木架结构,并对桥墩和引桥进行了全面修复,使永宁客家古桥恢复了古朴大方之神韵,重现了昔日之光彩。

地方特产

高田镇地方特产有岩岭贡米、岩岭鱼干、野生香菇、高田沙琪、岩岭糍粑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