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图书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高雄市立图书馆 |
---|
|
高雄市立图书馆(Kaohsiung Public Library)为中华民国高雄市公共图书馆系统,其最早可追溯自西元1916年成立的“文库协赞会”,高雄市立图书馆除位于前镇区的总馆外,还有58所分馆[1],另外还有7辆行动图书馆(物流车队/服务专车)[2]。2017年9月1日改制为行政法人,借由人事、组织、财务及采购等制度松绑,以提高图书资讯的专业度及服务效能。
各分馆除一般藏书外,其中高雄文学馆以文学为特藏,是最能体现文学特色与人文素养的图书馆;大东艺术图书馆以艺术为其馆藏特色,并拥有乐谱、海报、手稿等相关特藏。其他分馆则各依地方特性分别建立不同的特色馆藏,民众可以借到所需要的馆藏资料与利用检索服务;另各分馆共有5,500席自修席位,提供民众就近利用自修 [3];总馆阅览席位及空间,以馆内藏书阅览服务为主,未提供自修服务。
历史
西元1916年(大正5年),旅居打狗的日本侨民成立“打狗文库协赞会”,由组合会员每月捐二十钱支持财团法人打狗公会创立图书馆。1924年(大正13年)2月,移由高雄俱乐部管理。1925年(大正14年)3月31日,高雄市役所捐款继承,改为“市立高雄图书馆”并于4月1日正式开馆,而于1927年(昭和2年)6月迁至迁至原第一幼稚园处(高雄武德殿西侧),昭和六年(1931年)五月迁至鼓山路与五福路的高雄公会堂内,战后改称民众教育馆。
在1936年出版的论文集《大高雄建设论与市的现势》中记载当时有和汉书6322册、洋书117册,地点位在山下町。[4]二次世界大战时,馆舍不幸毁于高雄大空袭,藏书几成灰烬,仅馀日文书籍(和汉书)四百馀册,1945年战后租赁馆舍于鼓山一路。
1949年秋天,民众教育馆迁至中正四路,更名为高雄市立中山图书馆[5] 。在1954年于民生二路39号建设新馆时图书馆改成现在的名称[6]1978年高雄市改制直辖市,原有馆舍遂感不敷使用,奉准将座落于民生二路80号新建之民众活动中心拨交作为新址,并于1981年8月迁入启用,原民生二路39号旧馆址租给国民党市党部使用至1995年,由于本馆图书资料逐年成长,书刊典藏空间几近饱和,于是争取经费整修旧馆址成为总馆阅览区(第二总馆),1997年11月开放民众使用,提供图书阅览、参考谘询、期刊报纸阅览、馆际合作等服务,于2003年改造为高雄文学馆。
1997年7月,高雄市立空中大学于小港分馆、高雄市教师研习中心成立,移拨小港分馆馆舍为该校大学图书馆,移拨后图书馆分设“民众部”及“大学部”,其中民众部继续开放社区服务,维持公共图书馆功能,隔年正式移拨编制员额予该馆。
由于民生路馆舍已趋近老旧,且原规划建筑结构为民众活动中心之用,仅提供自修室、阅报服务及中兴堂展演厅、展览室办理各类艺文展演活动与办公厅舍,该馆结构并未符合建筑法规所规定之载重量,因此馆内并无藏书,无法提供图书借阅、参考谘询服务,因而迭有民众建议应尽速兴建图书总馆,以满足其资讯、阅读之需求。为此新总馆2010年开始招标选定于高雄市的新光路上建置新总馆,最后由刘培森建筑师事务所与竹中工务店团队获得第一名。新总馆于2014年11月13日落成启用试营运,兴建经费15亿,预计高雄市总馆藏书达到100万册。
2010年12月25日,高雄市县合并连带原高雄县辖27乡镇市立图书馆及原高雄市立文化中心图书馆并入本馆编制,成为本馆之分馆。
2014年12月25日,茂林区、桃源区及那玛夏区依《地方制度法》改制为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享有自治权,本馆茂林分馆、桃源分馆及那玛夏分馆分别改制为茂林区立图书馆、桃源区立图书馆及那玛夏区立图书馆,改由地方区公所管辖,并与高雄市立图书馆续为合作馆关系,提供通阅服务。
2017年8月31日,行政法人化之董事会召开第1届第1次会议,通过预算及人事任命等案。
2017年9月1日,由文化局下辖二级机关改制为行政法人,由高雄市政府直接监督。馆长由董事会任命,借由人事、组织、财务及采购等制度松绑,提高图书资讯的专业度及服务效能。
2020年7月29日,结束与高雄市立空中大学图书馆之合作馆关系,空大图书馆基于大专校院图书馆的性质及任务异于公共图书馆,原共同使用本馆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合作关系终止,该馆改为自建独立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7]
馆室与其特色
- 前镇区
- 总馆,2014年11月13日落成试营运,隔年1月1日正式启用,馆藏量:67万多册,除一般书籍外,设有多元文化区、参考资料区、留学资料区、青少年资料区、多媒体资料区、高雄书专区、视障资料区、语言学习区、乐龄资料区、期刊区及国际绘本中心。
- 前镇分馆,馆藏量:12万多册,以投资理财、原住民资料为其馆藏特色。
- 草衙分馆,以劳工、多元文化为其馆藏特色。
- 苓雅区
- 高雄市文化中心分馆,由高雄市立文化中心图书馆于99年12月25日合入高雄市立图书馆成为分馆之一,馆藏量:21万多册,以表演艺术为其馆藏特色。
- 苓雅分馆,馆藏量:0.5万多册,以青少年读物为其馆藏特色。
- 鼓山区
- 鼓山分馆,馆藏量:13万5千多册,以生态保育、柴山专区为其馆藏特色。
- 南鼓山分馆,馆藏量:9万多册,以地方文献、银发族图书为其馆藏特色。
- 盐埕区
- 盐埕分馆,馆藏量:8万多册,以漫画、本土漫画为其馆藏特色。
- 楠梓区
- 右昌分馆,馆藏量:13万多册,原名“楠梓分馆”,成立于民国65年10月31日,原址位于楠梓区楠梓新路416号,后因馆舍空间不敷使用,乃另筹建新馆舍,并于74年6月12日迁入现址(蓝昌路72号),使用至今。于92年争取文建会补助650万元进行空间及营运改善工程,11月动工,93年3月31日重新开馆启用。楠仔坑分馆启用后,因馆名与楠梓分馆台语读音相同,为使民众易于区分,楠梓分馆依所在右昌地区更名为右昌分馆,以体育与运动为其馆藏特色。
- 翠屏分馆,馆藏量:5万多册,以饮食文化为其馆藏特色。
- 楠仔坑分馆,馆藏量:6万多册,以童玩【民俗】为其馆藏特色。
- 国立高雄科技大学图书馆楠梓分馆(合作馆)。
- 国立高雄科技大学图书馆第一分馆(合作馆)。
- 三民区
- 三民分馆,馆藏量:16万多册,以生活保健为其馆藏特色。
- 宝珠分馆,馆藏量:15万3千多册,以社会教育为其馆藏特色。
- 阳明分馆,馆藏量:8万多册,以语言为其馆藏特色。
- 河堤分馆,2014年11月2日正式开馆,馆藏量:8万多册,以爱河学、社区营造为其馆藏特色。
- 国立高雄科技大学图书馆建工分馆(合作馆)。
- 小港区
- 小港分馆,馆藏量:5万多册,以天文、环保为其馆藏特色。
- 凤山区
- 大东艺术图书馆,馆藏量:15万册,以艺术为其馆藏特色。
- 中仑分馆,2014年8月24日正式开馆,以水资源为其馆藏特色,取代凤山分馆。
- 凤山二馆,馆藏量:4万多册,以凤山区地方自治及全国地方志、生命科学为其馆藏特色。
- 曹公分馆,馆藏量:2万多册,以家政为其馆藏特色。
- 妇幼青少年馆图书馆(合作馆)。
- 仁武区
- 仁武分馆,以青少年文物为其馆藏特色。
- 澄观分馆,以漫画、本土漫画为其馆藏特色。
- 鸟松区
- 鸟松分馆,以旅游【湿地】为其馆藏特色。
- 大寮区
- 大寮分馆,以玉石为其馆藏特色。
- 中庄分馆,2014年1月25日正式开馆,以推理、科幻、奇幻文学为其馆藏特色。
- 林园区
- 林园分馆,以保育【红树林】为其馆藏特色。
- 林园二馆,以环保为其馆藏特色。
- 大社区
- 大社分馆,以自然与人文为其馆藏特色。
- 桥头区
- 桥头分馆,馆藏量:5.3万多册,以地方乡土文化、台湾民主发展为其馆藏特色。
- 路竹区
- 路竹分馆,以书法为其馆藏特色。
- 湖内区
- 湖内分馆,以美术为其馆藏特色。
- 阿莲区
- 阿莲分馆,以农业为其馆藏特色。
- 梓官区
- 梓官分馆,以海洋文学为其馆藏特色。
- 梓官赤东分馆,以海洋文学为其馆藏特色。
- 弥陀区
- 弥陀分馆,以养殖渔业为其馆藏特色。
- 弥陀公园分馆,以自然科学为其馆藏特色。
- 永安区
- 永安分馆,馆藏量:5万多册,以生活保健、养殖渔业为其馆藏特色。
- 茄萣区
- 茄萣分馆,以家政为其馆藏特色。
- 田寮区
- 田寮分馆,以地质、茶道为其馆藏特色。
- 旗山区
- 旗山分馆,以地方文献、建筑景观为其馆藏特色。
- 美浓区
- 美浓分馆,以客家文史为其馆藏特色。
- 甲仙区
- 甲仙分馆,以农业为其馆藏特色。
- 杉林区
- 杉林分馆,以摄影、有机农业为其馆藏特色。
- 茂林区
- 茂林区立图书馆(合作馆)
- 桃源区
- 桃源区立图书馆(合作馆)
- 那玛夏区
- 那玛夏区立图书馆(合作馆)
行动图书馆
高雄市立图书馆“行动图书馆”暨“故事妈妈列车”,自2006年11月底开跑以来,跑遍了全市各偏远学区及弱势团体已逾110个点[8]。
智慧图书馆
高雄市立图书馆自2009年6月29日正式启用“微型自助图书馆借书机”(Micro Self-service Library),使用RFID自助借还书的技术,四座书架大约1000多册的书,欲借书需先办有高雄市立图书馆的借阅证,并将借阅证与个人持有的一卡通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