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平阴新旧婚俗沿袭(尹燕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鲁西南平阴新旧婚俗沿袭》是中国当代作家尹燕忠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鲁西南平阴新旧婚俗沿袭
在鲁西南的平阴县一带,婚俗经历了不小的历史变革。总是由新风尚代替了旧习俗、旧习惯,而代之以新风尚新习惯,破除了过去的陈规陋习,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 婚嫁 在旧中国,男婚女嫁,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前。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或认识但不交往,根本无法选择自己的婚姻,且礼仪多,规矩繁。一担订婚或结婚,妇女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婚俗大体是这样的:
一、 订婚
男女一般到十七八岁时,媒妁便根据男女双方人材、家庭经济情况、社会地位等方面,按照人材相当、家境相当或人材、贫富、贵贱三者互补,到男家和女家提亲。双方父母同意后,媒妁再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告知对方父母,双方各自请人合婚(即所谓命不相克、属相向容、出生时辰不相抵冲等),只要相合,门当户对,双方父母就算答应了婚事,就准备换帖。 二、 换帖
换帖又叫换号,通俗作法是:男方先向女方写求婚帖,贴内装有一定数量的换帖钱,女方长者收到男方求婚帖后,回复允婚帖,内装压帖钱(通俗叫压号钱),由媒人送给男方,男方收到允婚帖后,在家设宴招待送贴人。帖分单页小帖和四折帖(俗称传大谏)。小贴男方一般写“敬求金诺”下署主婚人姓名。女方一般为“仰答玉音”,下署允婚人姓名。帖封面写:“天作之合、静候佳音、冰人传言等字样,也有写婚姻自主的”。
三、 结婚
旧中国,妇女一般到十七八岁就结婚,十五六岁结婚的甚少。结婚时间多数按女方属相由男方定,也有双方商定的。定好月份再选本月的黄道吉日和时辰。写成帖子由媒人送至女方,谓看日子叫脸面帖(附脸面帖格式)贴内要装上钱,叫(折合礼)并为女方买衣服谓“催嫁衣”女方的亲朋好友为嫁女送钱送物谓名为(添箱)。脸面帖一般写:何时、何日、是良辰,几时进家吉星临,十二属相全不忌。面向(方向)迎喜神,如不忌属相的也可写和谐社会讲文明,喜事新办迎新人。 解放初期结婚当天,新媳妇还穿金戴银,穿绫罗绸缎长裙子,绣鞋等,胸带铜镜子,腰别黄历本子,嘴里含上铜钱,头盖红盖头,花轿天不明进家。 1958年至1976年,祛除了花轿,用地排车拉媳妇,后来用自行车带,70年代用拖拉机,后又用双排车,穿戴改为现代服装。婚礼多为三鞠躬。原来候席都在家找厨师帮忙,头几天就要忙乎,一般下不来几十口子人,显个人缘好。 2000年以来,结婚场面越来越时尚,一色轿车,白车打头,意为白头到老,身着婚纱,由专业婚庆庆典,一般都去大酒店候席,一桌席几百元不等,县城省城需五百元以上,千元以上。 结婚时都收亲朋好友喜礼,一般都双数,求个吉利。
2019.9.23日下午[1]
作者简介
尹燕忠,男,中共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