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斑荚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鳞斑荚蒾 |
中文学名:鳞斑荚蒾 拉丁学名:Viburnum punctatum Buch. -Ham. ex D. Don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茜草目 科:忍冬科 属:荚蒾属 |
鳞斑荚蒾(学名:Viburnum punctatum Buch. -Ham. ex D. Don)是忍冬科荚蒾属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9米;幼枝、芽、叶下面、花序、苞片和小苞片、萼筒、花冠外面及果实均密被铁锈色、圆形小鳞片而无寻常的毛被。叶硬革质,矩圆状椭圆形或矩圆状卵形,少有矩圆状倒卵形,全缘或有时上部具少数不整齐浅齿。聚伞花序复伞形式,平顶,直径7-10厘米,总花梗无或极短。果实先红色后转黑色,宽椭圆形,扁,长8-10毫米,直径6-8毫米;核扁,两端圆形。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
分布于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北部、泰国、越南、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北部;在中国分布于四川西南部、贵州(清镇)和云南。生长于海拔700-1700米的密林中溪涧旁或林缘。
鳞斑荚蒾叶常绿,花洁白、芳香,果实殷红,艳丽夺目,既可观花又可观果;萌枝力强,新枝生长快,枝叶繁茂,耐修剪,常用作园林地被、绿篱,也可植于庭园观赏,是一种非常好的园林绿化树种。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鳞斑荚蒾
- 拉丁学名: Viburnum punctatum Buch. -Ham. ex D. Don
- 界: 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目:茜草目
- 科:忍冬科
- 族:荚蒾族
- 属:荚蒾属
- 组:大叶组
- 种: 鳞斑荚蒾
- 命名者及年代: Buch. -Ham. ex D. Don,1825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9米;幼枝、芽、叶下面、花序、苞片和小苞片、萼筒、花冠外面及果实均密被铁锈色、圆形小鳞片而无寻常的毛被;当年小枝密生褐色点状皮孔,初时有鳞片,后变光秃;枝灰黄色,后变灰褐色。冬芽裸露。叶硬革质,矩圆状椭圆形或矩圆状卵形,少有矩圆状倒卵形,全缘或有时上部具少数不整齐浅齿,边内卷,长8-14(-18)厘米,顶端骤尖而钝尖,有时尾尖,基部宽短尖,上面榄绿色有光泽,侧脉5-7对,弧形,下面凸起,小脉不明显;叶柄粗壮,长1-1.5厘米,上面有深沟。
聚伞花序复伞形式,平顶,直径7-10厘米,总花梗无或极短,第一级辐射枝4-5条,长约2厘米,第二级辐射枝长达8毫米,花生于第三至第四级辐射枝上;萼筒倒圆锥形,长约1.5毫米,萼齿短,宽卵形,顶圆或钝形,边缘膜质;花冠白色,辐状,直径约6毫米,裂片宽卵形,顶圆形,长约2毫米;雄蕊约与花冠裂片等长或略超出,花药宽椭圆形;柱头头状。果实先红色后转黑色,宽椭圆形,扁,长8-10毫米,直径6-8毫米;核扁,两端圆形,有2条背沟和3条浅腹沟。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
近种区别
该种以遍体密被铁锈色圆形小鳞片和冬芽裸露为主要特征,明显地有异于同组内的其他种。
主要变种
大果鳞斑荚蒾(Viburnum punctatum Buch. -Ham. ex D. Don var. lepidotulum (Merr. et Chun) Hsu):花和果实都比较大,花冠直径约8毫米,裂片长约3毫米,果实长14-15(-18)毫米,直径约10毫米。分布于中国广东西部、海南及广西东南部经南部至西部。生长于海拔200-900米的山谷杂木林中。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北部、泰国、越南、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北部;在中国分布于四川西南部、贵州(清镇)和云南。生长于海拔700-1700米的密林中溪涧旁或林缘。 鳞斑荚蒾喜光,稍耐阴,较耐旱,忌土壤过湿,适合生长在地势高、干燥、排水通畅的地方。
繁殖方法
扦插准备
苗床:扦插在温棚内进行。棚高3米、宽8米、长40米,温棚为坐北朝南东西走向,棚膜用无色防滴膜,两侧的塑料薄膜应能卷起、放下,便于增温和降温;棚内安装了自动喷灌系统,上面覆盖75%遮阳网。温棚内建有山沙苗床,床高1米,宽1.5米,长度依地势而定;苗床上铺垫2-3厘米的山沙,便于沥水。
基质:扦插基质选用腐殖土和珍珠岩的混合物,先将15-20目腐殖土和珍珠岩按8:2的比例混合均匀,再用0.1-0.3%的高锰酸钾溶液(或用1-2%甲醛溶液)浇湿消毒,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密闭消毒一周后掀开,待药味自然散失后加入10%的普钙即可装盘使用。
扦插盘:扦插盘采用136孔或162孔的聚苯乙烯塑料泡沫漂盘,外型尺寸为66厘米×35厘米×5.5厘米,底孔径0.5厘米。使用旧盘时用1-2%的甲醛溶液喷洒,盖膜熏蒸1-2天,清水冲洗干净或用0.3-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 小时,清水冲洗干净即可使用。把配制好的基质装入育苗穴盘中,用手轻拍盘侧,刮去多余的基质,保持装盘基质松紧适中。育苗穴盘填装好后整齐地摆放于温棚内的山沙台上。
插穗选择及处理:鳞斑荚蒾扦插穗条应选择健壮、无病虫害母树的一年生半木质化嫩枝,采穗前1-2天对采穗母树浇透水,选择上午10时前或下午5时后采枝,应随采随插,保持穗条水分充足,可提高生根率。插穗切制时应选择在阴凉处,按一叶一芽切制,节间过短的可剪成两芽一个穗条,长度6-7厘米为宜,保留1/3-1/2叶片;上切口剪成平口,下切口呈45°斜面,剪口应平滑。可先按上中下分段切制,再按枝条粗细分开,绑扎成捆,每捆50枝或100枝,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30分钟。扦插前用激素萘乙酸或吲哚丁酸进行速蘸处理,速蘸浓度为1000毫克/千克。
扦插方法
鳞斑荚蒾可在春季和秋冬季进行扦插。春季可在2-3月扦插,秋冬季可在8月至翌年1月扦插。采用直插法。将处理好的鳞斑荚蒾扦插穗条插入育苗穴盘中,穗条按上中下段及粗细分别扦插。扦插深度为3-3.5厘米,压实穗条四周基质,扦插完后浇透水,在山沙台上搭建50厘米高的小拱棚,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
栽培技术
鳞斑荚蒾扦插后的前30天每天早晚各喷一次水,浇水应浇透浇匀,温棚内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以上。扦插后的前25天内,遮光率控制在75%左右,温棚内温度<30℃,温度过高时应及时将大棚两边的塑料棚布卷起,可通风降温。浇水结合叶面补肥进行,喷施浓度为0.3-0.5%复合肥溶液,浇水时拔除病株销毁;每隔7-10天喷600-800倍多菌灵溶液,连续喷2-3次即可。扦插后35天开始生根,生根率可达90%以上。当插穗50%以上发叶后便可开始炼苗,应逐步揭去山沙台上小拱棚的塑料薄膜,增加光照时间,减少浇水次数,控制基质水分。炼苗25-30天,即可移栽至温棚外的容器内。
病虫防治
鳞斑荚蒾种植后受涝或生长不良时,易遭粉虱、叶斑病危害。
叶斑病:叶斑病严重时可引起落叶。叶斑病的防治方法是生长期15天喷一次杀菌剂预防,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并集中烧毁;一般可用50%多菌灵300-4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300-4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1]
粉虱:还可喷洒2.5%溴氰菊脂乳油2000倍液或10%二氯苯醚菊酯2000倍液;在低龄若虫始盛至高峰期,可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6000倍液喷雾,药效较长;由于粉虱虫体在叶片背面,喷药液时应喷头朝上,并且做到周到、细致,效果才好。
主要价值
鳞斑荚蒾叶常绿,花洁白、芳香,果实殷红,艳丽夺目,既可观花又可观果;萌枝力强,新枝生长快,枝叶繁茂,耐修剪,常用作园林地被、绿篱,也可植于庭园观赏,是一种非常好的园林绿化树种。[2]
参考文献
- ↑ 它常被当成杂草,农民见了连根拔,却不知是珍贵的“叶里藏珠”,腾讯, 2018-08-19
- ↑ 鳞斑荚蒾 ,中国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