㶉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㶉𫛶,亦作"㶉鶆"。水鸟名。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
山西祁县方言中特指讨人喜欢的意思。常用作不㶉𫛶,一般指不招人喜欢的人。
韩学宏所著的《唐诗中的鸟类》一书中认为,㶉𫛶是凤头潜鸭,它又名紫鸳鸯。㶉𫛶在很多古人诗句中都出现过,杜牧、杜甫都有诗句提及。李时珍说,㶉𫛶比鸳鸯大,喜欢成群活动,毛色以紫为主。故名紫鸳鸯,李白的"七十紫鸳鸯[1],双双戏庭幽"指的就是㶉𫛶。
词语解释
唐·温庭筠《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一百韵》:"溟渚藏㶉𫛶,幽屏卧鹧鸪。"顾嗣立补注:"《临海异物志》:㶉𫛶,水鸟,毛有五采色,食短狐,其中溪中无毒气。" 明清两代,七品文官官服上的补子就用㶉𫛶。 唐·杜甫《卜居》: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
更有澄江销客愁。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㶉𫛶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全唐诗》
五代诗人毛文锡也写过㶉𫛶:
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春水满塘生,㶉𫛶还相趁。
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
--毛文锡《醉花间》
宋代朱敦儒还特地创了个词牌叫《双㶉𫛶》:
拂破秋江烟碧,一对双飞㶉𫛶。应是远来无力,相偎梢下沙碛。
--朱敦儒《双㶉𫛶》
明、清两代的七品文官官服补子上绣的就是㶉𫛶。
溪回沙浅,红杏都开遍。㶉𫛶不知春水暖,犹傍垂杨春岸。
片帆千里轻船,行人想见敧眠。谁似先生高举,一行白鹭青天。
--辛弃疾《清平乐·溪回沙浅》。
视频
㶉𫛶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屡见不鲜㶉𫛶纹 原型实为紫鸳鸯? ,搜狐,2017-03-14
- ↑ 辛弃疾:乱世中的热血诗人 ,搜狐,2018-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