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鸡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鸡棕
来自360的图片
鸡棕

中文名称 :鸡棕

又 名 :鸡脚蘑菇、伞把菇等

产 地 :云南省

生长海拔 :900-2000米之间

鸡棕在食用野生菌中为珍品。又名鸡脚蘑菇、伞把菇、蚁棕、斗鸡公等。在我国以云南省出产最多,最好,西南、东南几省及台湾的一些地区也有出产。主产于云贵高原,生长在海拔900-2000米之间的松栎混交林中,其肉质细嫩,气味浓香,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脆,香,嫩,细,鲜,甜,美的特点,是一种天然的山珍野菌。

简介

雨过天晴,鸡棕破土而出,形如钝锥,一两天后形体陡长,形如伞盖,呈棕灰色,即时采而烹食,其味最佳。其味鲜、甜、嫩、香直可与鸡肉媲美。鸡棕菌又名鸡脚菌,白蚁菰。

形态

雨过天晴,鸡棕破土而出,形如钝锥,一两天后形体陡长,形如伞盖,呈棕灰色,其肉肥硕,质细丝白,菌盖初期呈圆锥形,似斗笠中央部分有显著的乳头状突起,呈深褐色,周围呈淡黑色,边缘呈灰褐色,有辐射状裂纹。

评价

其味鲜、甜、嫩、香直可与鸡肉媲美。鸡棕不仅含有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磷、核黄酸等物质。

典故及文献

  • 清代乾隆时的大学问家赵翼随军入滇,吃了鸡棕后大为赞叹,记之曰:"老饕惊叹得未有,异哉此鸡是何族?无骨乃有皮,无血乃有肉,鲜于锦雉膏,腴于锦雀腹。"鸡棕之名,由此而传。
  • 清人曹树翘在《滇南杂志》中描述道:"土人盐而脯之,经年可食;若熬液为油,代以酱豉,其味优佳,浓鲜美艳,侵溢喉舌间,为滇中佳品"。
  • 《庄子》里"鸡菌不知晦朔"之言,就已说明我国早在两千二百多年前,就已经发现食用鸡棕,并已写进了书中。
  • 《本草纲目》中也曾有鸡棕有益味、清神、治痔的作用的记载。
  • 据传,明朝熹宗皇帝朱由校最爱吃云南的鸡棕,每年都要由驿站飞骑传递进京,熹宗只舍得分少许给宠妃和独揽大权、称为九千岁的太监魏忠贤,连正宫娘娘张皇后也都无福品尝。
  • 在滇中的历朝文人史官,对鸡棕的吟咏记载甚多,其中,尤以清人贾杰《鸡棕》诗最为形象:至味常无种,轮菌雪作肤。茎从新雨茁。香自晚春腴,嫩鲜头番秀,肥抽九节蒲。秋风菁菜客,食品列兹无。
  • 古书中写道:"鸡棕菌,秋七月生浅草中,初奋地则如笠,渐如盖,移晷纷披如鸡羽,故名鸡,以其从土出,故名。"

种类

鸡棕的种类很多,有黑皮鸡棕、青皮鸡棕、白皮鸡棕、草皮鸡棕等。其中以黑皮鸡棕、青皮鸡棕的品质为最佳。

季节

鸡棕产季为每年的6至9月,其中7,8两月是鸡棕出土的旺盛季节,因为鸡棕在雷雨过后会形成"出土"的高潮,所以寻鸡棕很讲究时机,即时采而烹食,其味最佳。

地点

多半生长在未受污染的红壤山林的半山坡上,针阔叶林分布较广的山坡,或田野草丛中的白蚁窝上,多是群生。

准备

采集到的鸡棕,用软质毛刷或绒布轻轻将泥土去掉,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烹调食用。

吃法

鸡棕吃法很多,无论炒食,清蒸,做汤皆宜。当地通常的吃法是:鲜鸡棕炒火腿配以鲜辣椒鲜花椒大蒜及鲜鸡棕煲汤。鸡棕经过晾晒、盐渍或植物油煎制而成干鸡棕、腌鸡棕或油鸡棕(在鸡棕上市最多的时候,大量购买回来,洗净稍晾干后拌以辣椒,花椒,盐,用香油将鸡棕炸成鸡棕油),可以贮存较长时间,以备常年食用,食之仍有鸡棕的特殊风味。

比喻

鸡棕这东西很怪,一场雨,就能在一堆杂草里冒出一大窝来,因此"冒出鸡棕"也成为云南人的一句俚语,鸡棕罐头,或鸡棕的干货卖、零食,一年中无论什么季节里都能在云南的商店买到。[1]

视频

油炸鸡棕菌云南的味道,你喜欢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