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鸿山遗址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鸿山遗址博物馆展馆总序厅的设计,除了给出具有地方性历史文化象征意义的视觉标识外,特别强调为观众理解展览提供宏观背景的传播性功能。经过对展览文本和吴地文化史的细致解读,我们选取吴文化始祖太伯[1]作为展馆总序厅的主题元素。太伯放弃了中原大国的王位,来到东南吴越,为吴地先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并在万民拥戴之下成为首领,开创了吴地文明新的篇章。雕塑上方的玉璧在漆黑的夜空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寓意东南文明的灿烂;左右两侧大型浮雕墙分别展示出吴越春秋的历史画卷和鸿山墓群的典型器物纹饰,为观众勾勒出吴文化和鸿山遗址的大致轮廓。整个设计将艺术创作与历史主题巧妙结合,主题突出,内涵丰富,显得疏朗大气而意境深远。

吴文化序厅

为使观众迅速地为参观展览作好心理上的准备,我们在序厅处理上作了一些环境营造上的处理。采用大块的木质材料和浮雕[2]装饰的组合共同表现出历史的古朴与稳重感。高大的门廊配以深色木纹,下方饰以青铜器纹样,简洁中不失细腻,大气而不乏精致。

吴越溯源

吴越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这正是我们在设计中试图传递的核心信息。在下沉式地台中,按照时间的进程将太湖地区的重要史前文化有序排列,中心采用了新型展示手段---雾屏技术,篆体“吴文化”三个大字悬浮在半空中,寓意吴文化在文明的曙光中诞生。背景地图上标示出重要先吴文化的遗址分布点,形象而直观。

吴国历史

作为吴国崛起的背景介绍,我们将吴国大事记、吴国疆域变迁图和吴国世系表整合在一起,为吴国崛起的过程勾勒出清晰的脉络。观众可以通过互动式的电子地图了解春秋时期吴国疆域变化

太伯奔吴

太伯奔吴,建勾吴国。背景采用大幅油画与干栏楼虚实交融,构造出河流纵横、水沼分布的江南水乡地貌;太伯在荆蛮地区定居之后,与荆蛮人打成一片,逐渐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耕作技术传授给当地百姓:场景侧面的大幅地图清晰显示出太伯奔吴的定居之地---梅里平墟,从而点明展览主题-无锡是吴文化的源头。展板上展示的是吴越后人对太伯的追崇,风格形式上则与场景巧妙地融为一体。

季札挂剑

季札被孔子誉为“至德第三人”,流传下来的传说和遗迹都不胜枚举。我们从中选取了“ 为徐君挂剑”作为重点表现对象---展区中央的树干雕塑上孤零零地挂着-把宝剑,从形式上来看,十分简练;从意境上来看,则有无穷深意,给观众以巨大的想象空间。背后壁画分别是三让王位、季札挂剑、季札观周礼。

阖闾兴霸

背景壁画为阖闾时代的吴国疆域图,同时以国画的表现形式展示阖闾夺位、拜将、筑城、攻楚、伐越等经典故事。阖闾威立于“文台”之上,祭天地之神、检臣民。展区另一侧则用仿制汉画像砖形式来表现专诸刺王僚的故事。

阖闾城

春秋时期,随着吴国的崛起和强盛,吴地筑城也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时期。展厅中央砖石材质构建的闾门显示出非凡的气势,城墙上以巨幅视频向观众立体地展示了吴国高超的筑城技术以及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展厅四周以文献资料、实景照片和缩比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对其它吴国城址进行浮光掠影的介绍,突出吴国古城的悠久历史。

吴越争霸

历时二十余年的吴越争霸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序厅设计重视氛围营造,入口两侧按照吴越二国军事营帐的造型设计,将国号、旗帜、疆域图等元素巧妙地镶嵌进岗楼中。基本色调方面,吴国选用玄黑,越国用赤红,符合族群特点。中间的营门上方是吴国最具特色的兵器之一长矛, 烘托剑拔弩张的气氛。

夫椒之战

吴王夫差亲率吴国精锐水师与来犯越军激战于太湖,使夫椒之战成为了吴越争霸中的经典战役。设计运用场景复原的方式再现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和气势恢弘的吴军水师:远处大型壁画构造出烟波浩淼的太湖水面,湖面上吴越战船千帆竞发,烘托出战争的壮阔场面。近处按比例复原的战船模型上,吴王夫差的雕像披坚执锐,充分显现出一代霸主的英姿。地面采用数字技术模拟湖面景观,通过大型的液晶屏幕观看水战,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

开凿邗沟

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筑邗城,开邗沟,为吴国交通运输和军事扩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后多次重建,最终汇入京杭大运河,为沟通南北作出了持续而巨大的贡献。展厅中央以巨幅地图和实景照片相结合,标明邗沟的地理位置。

石室为奴

勾践战败,在吴国为奴三年,取得夫差信任后返回越国,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最终采用谋臣文种的灭吴九计,打败吴国而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这段历史的故事性很强,又有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因此,在空间处理上,我们通过对文本的仔细解读,将这段故事中的人物通过不同形式整合在一起:勾践石室为奴的场景、美女西施翩翩起舞的雕像、谗臣伯豁蛊惑吴王的背景浮雕等,手法多样,又紧密相关。如此组合,无须太多着墨,观众即可领会其中深意。

黄池会盟

夫差时代的吴国日益强盛,在黄池会盟时达到鼎盛。我们在设计中采用艺术形式与历史场景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这-时期吴国的强盛。展厅中部是吴王夫差剑指天下的场景,夫差雕塑披甲执剑,显示出一代霸主的英姿。

吴地华彩

为了表现吴地人民创造出的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在此单元的设计中我们极力突出一个“华”字。整个展厅采用青灰系冷色调,在吴文化历史区和吴地华彩之间形成有效的空间分隔。观众走进展厅如同走进了春秋时期的吴越地区,领略先人在青铜器、瓷器玉器、造船航运、农业种植等各方面的突出成就。

吴国青铜器

吴地青铜器的展示设计将展厅氛围、实物精品和展品信息有效组合,引领观众走进吴地的青铜时代。展厅中部地面以及两侧立柱、展墙上饰以吴地青铜器的典型纹饰,在灯光和色调的效果下烘托出肃穆的气氛。珍贵的青铜器采用独立柜展示,充分表现其造型之美观,纹饰之精致,铸造技术之精湛。

吴国青铜剑

通过对春秋五霸所产宝剑的类比,凸现吴国青铜兵器的铸造工艺水平之高。宝剑上方为仿宝剑前端的菱形雕塑,刻有春秋五霸名称。左右两侧的壁柜中陈列吴王夫差剑的复制品,并附图文版介绍其技术三绝。整个展区的基调为青灰色,显得凝重而阴森,和宝剑散发出的凛凛寒气相得益彰。

发明青瓷

吴地先民发明青瓷,对世界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此展区的设计中,在展示青瓷之美的同时将着重揭示其文化内涵。左侧展柜造型似地层剖面,模拟器物出土之前的埋藏环境。

古墓惊现

展厅正中的沙盘为鸿山遗址全貌的地屏投影,向观众简要介绍鸿山遗址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和文化源流,配以展板向观众展示鸿山墓群的基本情况,给人留下宏观的整体印象。该展项的最大亮点在于将鸿山墓群在吴、楚、越、秦时期所处的位置示意图、鸿山墓群地理位置示意图、鸿山遗址的自然环境风貌、鸿山遗址航拍照片、鸿山遗址全景鸟瞰效果图以及鸿山遗址保护规划图等多重信息整合在同一个沙盘中。静止状态下,沙盘显示鸿山大致地貌。观众可通过面前的触摸屏控制沙盘,触动遗址点按钮,背景隐去,显示该遗址的相关信息。沙盘背后的显示屏循环播放鸿山遗址的相关影视资料。

视频

鸿山遗址博物馆 相关视频

鸿山遗址博物馆,奥运会击缶表演的灵感就来源于这里
鸿山遗址博物馆,奥运会击缶表演的灵感就来源于这里

参考文献

  1. 走近吴氏始祖吴太伯 ,搜狐,2018-11-08
  2. 浮雕的起源与发展,搜狐,20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