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鹿角杜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鹿角杜鹃

中文名称:鹿角杜鹃

拉丁学名:Rhododendron latoucheae Franch.

界:植物界

门纲: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目科:杜鹃花目、杜鹃花科

属种:杜鹃属、鹿角杜鹃种

鹿角杜鹃[1]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l-6米。叶互生,常2-5片集生枝顶;叶片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7-9月。产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生于海拔1000-2000米的杂木林内。种子繁殖。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3(-5)米;小枝开展,灰色或淡白色,无毛。

叶集生枝顶,近于轮生,革质,卵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8(-13)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近于圆形,边缘反卷,上面深绿色,具光泽,下面淡灰白色,中脉和侧脉显著凹陷,下面凸出,两面无毛;叶柄长1.2厘米,无毛。

花芽长圆状锥形,顶端锐尖,鳞片倒卵形,外面无毛,边缘具微柔毛或细腺点。花单生枝顶叶腋,枝端具花1-4朵;花梗长1.5-2.7厘米,无毛;花萼不明显;花冠白色或带粉红色,长3.5-4厘米,直径约5厘米,5深裂,裂片开展,长圆形,顶端微凹,被微柔毛,花冠管长1.2-1.5厘米,向基部渐狭;雄蕊10,不等长,长2.7-3.5厘米,部分伸出花冠外,花丝扁平,中部以下被微柔毛;子房圆柱状,长7-9毫米,褐色,具纵沟,无毛,花柱长约3.5厘米,无毛,柱头5裂。

蒴果圆柱形,长3.5-4厘米,直径约4毫米,具纵肋,先端截形,花柱宿存。花期3-4月,稀5-6月,果期7-10月。

本种与西施花R. ellipticum Maxim. 相近,但不同在于本种的叶卵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花芽鳞片边缘被微柔毛或细腺点,易于区别。

产地生境

产中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生于海拔1000-2000米的杂木林内。模式标本采自福建。

生长习性

杜鹃花产于高海拔地区,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恶酷热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及pH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部分种及园艺品种的适应性较强,耐干旱,瘠薄,土壤pH在7-8之间也能生长。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长不良。杜鹃花对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晒,夏秋应有落叶乔木或荫棚遮挡烈日,并经常以水喷洒地面。杜鹃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为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0℃,3-5月开花,杜鹃花耐修剪。一般在5月前进行修剪,所发新梢,当年均能形成花蕾,过晚则影响开花。

繁殖方式

扦插

扦插繁殖是杜鹃花栽培中应用最多的繁殖方法,一般在5-6月份剪取健壮的半木质化的新枝,长约5-8厘米,剪除下部叶片,保留顶叶2-3片作插穗,插穗基部最好用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等溶液浸蘸处理,然后扦插在疏松透气、富含腐植质的酸性土壤中,温度保持在20-25℃,遮阴并经常喷雾保湿,以促进萌发新根。

嫩枝

嫩枝繁殖是用劈接对于难以成活的名贵品种如西鹃等,先剪去嫩枝约3-4厘米作接穗,将基部用利刀削成楔形,用毛鹃作砧木,采用嫩枝劈接,然后置阴棚下用塑料薄膜绑扎,并用塑料袋将接穗和砧木一起罩住保湿。[2]

参考资料

  1. 鹿角杜鹃,植物网
  2. 杜鹃花生长习性和栽培技术,文水人大网,2017-9-22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