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鹿角草 | |
---|---|
图片来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253162&sid=6466574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鹿角草 汉语拼音:Lù Jiǎo Cǎo |
鹿角草,中药名。为菊科鹿角草属植物鹿角草Glossogyne tenuifolia Cass.的全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活血止血的功效。主治痢疾,泄泻,咳嗽,哮喘,乳蛾,痈疖肿毒,跌打肿痛,尿血,外伤出血。[1]
目录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鹿角草
拼音名:Lù Jiǎo Cǎo
英文名:Herb of Smallflower Beggarticks
别名:金锁匙、矮鬼针草、小号一包针、落地柏、小叶鬼针草、鹞鹰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dens parviflora Cass.
出处
出自《泉州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鹿角草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鹿角草:多年生草本,高15-30cm。主根粗厚,圆柱形,疏生侧根,根上端有短粗的根茎,根茎顶端分枝。茎有纵棱。基生叶长4-8cm,无毛,羽状深裂,裂片条形,长7-15mm;叶柄长2-4.5mm;茎中部叶长2.5-4cm,羽裂;上部叶细小,条形。头状花序直径6-8mm,单生枝顶,外围有1层雌性舌状花,舌片黄色,先端有3宽齿,中央有多数两性筒状花,先端有4齿,花柱分枝有长附器,花丛部结实。瘦果条形,扁平,弄虚作假4棱齿,花柱分枝有长附器,花全部结实。瘦果条形扁平,具4棱,棕黑色,先端有长1.5-2mm的被倒刺毛的芒刺2枚。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坚硬的沙土、空旷沙地及海边。
化学成分
含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甙(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木犀草素(luteolin)[1]。
性味
味微苦;微辛;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活血止血。主痢疾;泄泻浮肿;咳嗽;哮喘;扁桃体炎;咳血;尿血;痈疖肿毒;带状疱疹;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复方
- ①治副鼻窦炎:鬼针草。白芒、天麻、猪脑髓,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 ②治跌打损伤:小花鬼针草二两,水煎,兑黄酒一两服。
- ③治阑尾炎:小花鬼针草二两,水煎,加蜂蜜二两服。
- ④治咽喉痛:小花鬼针草三棵,水煎服。
- ⑤治毒蛇咬伤:小花鬼针草三两,水煎服,外用小花鬼针草、犁头草各二两,捣敷伤处。(②方以下出《河南中草药手册》)
- ⑥治热疖屡发不愈:鲜山黄连每次一至一两半,水煎服。
- ⑦治小便疼痛:鲜山黄连每次一至二两,酌加冰糖煎服。
- ⑧治下消手足酸软无力:鲜山黄连一两,木本白椿根一两,合猪小肚炖服,连服四次。(⑥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各家论述
- 1.《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去瘀活血,通调水道。治痈疽疖肿,小便赤涩。
- 2.《河南中草药手册》:活血,利尿。
- 3.《内蒙古中草药》:治肠炎腹泻,阑尾炎,感冒发烧,跌打损伤及蛇虫咬伤。[2]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