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麒麟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麒麟尾

中文名称:麒麟尾

别称:麒麟尾、上树龙

科:天南星科(Araceae)

属:麒麟叶属(Epipremnum Schott)

种:麒麟叶

性味归经:味苦、微辛,性平。归肝

麒麟尾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麒麟叶Epipremnumpinnatum(L.)Engl.[PothospinnataL.;RhaphidophorapinnataSchott]的茎叶或根。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鼻衄,目赤肿痛,百日咳,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痰火瘰疬,痈疖,毒蛇咬伤。

信息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亚纲:泽泻亚纲(Alismatidae)旧分法归棕榈亚

目:天南星科旧分类法属天南星目,新分类法隶属泽泻目(Alismatales)

族:龟背竹族(Monstereae Engl.)

分布区域:原产中国南部的广东、广西、海南、台湾诸省区及印度

简介

麒麟尾为大型藤本植物,在广州等南方地区可露天越冬,常栽种于墙边、 花架、石柱等处,作为垂直绿化、点缀环境之用。其性喜温暖湿润,较耐旱,也能适应光照较少的环境。繁殖可用扦插法。取三、四节一段麒麟尾斜插于土中,保持湿润,待其自然萌生根芽即可。

麒麟尾属 描述 Epipremnum Schott 麒麟尾属,天南星科,26种,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我国有3种,产台湾、华南和西南,其中麒麟叶 E. pinnatum(L. )Engler 的茎叶能消肿止痛。木质藤本,常攀登于石上或他树上;叶大,全缘或羽状分裂,脱落;肉穗花序无柄,圆柱形;花两性或稀下部为雌花,密聚;花被缺;雄蕊4-6,花丝极短;子房倒圆锥形,有胚珠2或稍多颗生于近基生的胎座上,柱头无柄;浆果分离;种子肾形。 所属科 天南星科 分布量 世界:26种;中国:3种 引种状况 非引种

形态特征

常绿大藤本,以气根攀登于乔木或石上。茎粗壮,直径约2.5厘米,节上生根。

叶极大,具长柄;幼时狭披针形或披针状矩圆形,基部心形,全缘;成长时阔矩圆形,羽状深裂几达中脉上,长30~50厘米,宽20~40厘米,沿中脉两侧有无数小孔;裂片4~10对,剑形而稍弯,宽3~7厘米,两端几等宽,先端斜截头状,尖端上举,侧脉1~2对;叶柄长20~40厘米,上部有肱节,肱节长2~5厘米。

花序柄圆柱形,粗壮,长10~15厘米;佛焰苞长10~12厘米,外面绿色,里面淡黄色;肉穗花序无柄,长约10厘米,径约2厘米;花被缺;花丝短,扁平;子房1室,柱头线形。花期春季。[1]

植物种属

天南星科植物麒麟叶。

分布区域

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附生于热带雨林的大树上或岩壁上。

主要价值

药用

功能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解毒消肿。

主治

用于感冒发热,鼻衄,目赤肿痛,百日咳,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痰火瘰疬,痈疖,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炖肉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粉撒。

药理作用

治疗跌打损伤肿痛,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出血和小儿营养不良等。

相关论述

1.《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清肝凉血,消肿解毒。治目赤肿痛,鼻衄;外用治痈疽疮疖,阴囊红肿,乳疮。”2.《广西植物名录》:“根、藤活血散瘀,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治跌打,骨折,蛇伤,痈疖,百日咳,目痛,鼻衄等。”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相关配伍

1、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麒麟尾)全株9-15g,水煎或炖猪骨服;或浸酒内服外搽。(《广西本草选编》)

2、治跌打损伤:万丈深15-30g,泡酒500g。每次服18g。

3、治骨折:万丈深适量,小鸡1只。共捶烂包患处。(2-3方出自《贵州草药》)

4、治外伤出血:(麒麟尾)根研粉,撒布患处。(《广西本草选编》)

5、治干瘦:万丈深6-9g。以砂糖为引,蒸服。(《贵州草药》)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割,切段晒干。[2]

参考资料

  1. 麒麟尾的功效与作用,苹果绿,2017-01-12
  2. 麒麟尾,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