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斑黑蟋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斑黑蟋蟀照片来自
黄斑黑蟋蟀照片来自

黄斑黑蟋蟀

中 名: 乌龙仔、赤羌仔(台语发音)、黑蟋蟀、双斑蟋蟀

俗   名: 黑龙仔

英   文: Field cricket

学   名: Gryllus bimaculatus

分     类: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1]

分     布: 台湾地区分布于平地及低、中海拔山区。全球广泛分布,栖息于草地、农田等环境,可于夜晚路灯附近看见趋光个体;于草丛、落叶或石瓦缝隙里或农作区也都能找到。

食     性: 杂食性。


认识黄斑黑蟋蟀

(蟋蟀科 / 蟋蟀属) 体长 25 - 28 mm,头部及前胸背板黑色具光泽,上翅前端有2个明显的黄斑,雄虫翅膀具明显的涡纹,雌虫则无但具产卵管,雄虫会以上翅摩擦发音求偶、警示、宣誓领域等行为。 本属一种,本种分布于平地或低海拔山区,栖息草丛或落叶、石瓦缝隙里,成虫春至秋季出现,夜晚出没,又些个体会在路灯下活动。

黄斑黑蟋蟀,前翅基部有2枚横向的黄斑。

黄斑黑蟋蟀,若虫具翅芽,外观渐渐像成虫。

黄斑黑蟋蟀,雄,若虫,头部宽圆,后方有不明显的纵纹,前胸背板方型,左右具褐色斑,腹背黑褐色

黄斑黑蟋蟀,雄,若虫,两眼间有人字的细斑纹。[2]

栖所特性:

土地利用型:主要分布道路系统两旁边坡或绿带或都会区街道边之路树植穴或杂物区或安全岛(占56.7%),其次为校园及住宅等人工密集栖所。南部地区如新化、玉井等地丘陵边的农作区,是台南新化、盐水一带斗蟋蟀材料的来源地。台20公路扩宽初期(1995),黄斑黑蟋蟀栖息在路边新形成的带状草生地呼唤、求偶,数量可观,第二年便不复旧观。都会区绿带常见此情形。

地表状态:道路系统常在柏油路边之裂缝,多为石砾地,一般具有较稀疏短草之地被,街道旁之杂物等人工产物长期堆积处。[3]


认识蟋蟀

蟋蟀,又称促织、蛐蛐儿、蟋蟀欸、蟀子...是直翅目昆虫的一科。

啮食植物茎叶、种实和根部,都是农业害虫。身体黑色至褐色,头部有长触角,后腿粗大善跳跃,后腿极具爆发力。其雄性好争斗,两翅摩擦能发出声响。以昼伏夜出的为多,生性孤僻,通常一穴一虫,发情期,雄虫才招揽雌蟋蟀同居一穴。

为了方便听到公蟋蟀的求偶鸣声,蟋蟀具有位于前脚关节略下方的耳鼓。每种蟋蟀的鸣声不尽相同。它们的叫声是代表温度,雌虫不发声,俗称三尾子。全世界约有蟋蟀900多种,最普通的为中华蟋蟀,体长约20毫米。年生一代。

蟋蟀利用翅膀发声,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 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 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

此外,蟋蟀的鸣声不同的音调、频率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响亮的长节奏的鸣声,既是警告别的同性禁止进入,又可求偶。 当有别的同性进入其领域内,它便威严而急促地鸣叫以示严正警告。

蟋蟀的繁殖经过卵 -> 若虫 -> 成虫过程,属不完全变态。

雌蟋蟀腹部末端有一根产卵管,产卵时插入土中。 常见的蟋蟀(如北京油葫芦)每年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 卵单产,产在杂草多而向阳的田埂、坟地、草堆边缘的土中。

越冬卵于10月产下,第二年4~5月孵化为若虫。

若虫蜕皮6次(即6个龄期),每次3~4天,共需20~25天羽化为成虫。 成虫寿命141~151天。 成虫、若虫穴居深达0.6米甚至更深。 新建的洞穴很简单,只有一个逃避孔。 在产卵前增建3~5个供产卵用的支穴,并出外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4]


黄斑黑蟋蟀外观特征:

体长24~28mm。体色全黑;翅膀前端有2个黄斑。外观特殊,辨识容易。本科成员雄、雌虫翅膀结构不同,雄虫可用上翅磨擦发音,有求偶、警示、领域宣示等作用。

黄斑黑蟋蟀雄虫头部宽圆,后方有不明显的纵纹,前胸背板方型,左右具褐色斑,腹背黑褐色,前翅基部有2枚横向的黄斑。

  • 雄蟋蟀翅膀上有漩涡状斑纹,会鸣叫,好斗成性
  • 雌蟋蟀翅膀交叉式细纹,不鸣叫,尾端有产卵管


生态习性:

黄斑黑蟋蟀即民间用来斗蟋蟀的主角,雄虫可用前后翅摩擦发音,白天不发音,蛰伏在草丛隐蔽处不易被发现;夜晚鸣声宏亮,有求偶、警示、领土宣称等作用。

本种即民间用来斗蟋蟀的主角。[5]

  • 雄蟋蟀翅膀上有漩涡状斑纹,会鸣叫,好斗成性
  • 雌蟋蟀翅膀交叉式细纹,不鸣叫,尾端有产卵管


黄斑黑蟋蟀的栖息环境

黄斑黑蟋蟀照片来自

1. 采集地点

黄斑黑蟋蟀分布于平地或低海拔山区,栖息草丛或落叶、石瓦缝隙里,成虫春至秋季出现,夜晚出没。”在乡间的田野中发现了台湾大蟋蟀、褐草小蟋……,其中黄斑黑蟋蟀的数量最多。

2. 采集时机

黄斑黑蟋蟀为夜行性昆虫,若虫与成虫栖息在草丛中,黄昏为公成虫开始鸣叫的时间,夜间活动频繁。春天时若虫数较多,秋天为成虫繁殖期,卵产于松软的土里,所以利用黄昏至夜晚的时间采集。

3. 采集方式

傍晚时分,利用黄斑黑蟋蟀公成虫发出鸣叫声,循著发声来源,使用捕虫网在草地上捕捉。[6]


黄斑黑蟋蟀的饲养方式

1. 饲养箱

黄斑黑蟋蟀喜欢生活在阴凉的草堆中,所以在透明饲养箱中放进原栖地的泥土,种植些许植物,土量大约箱子的五分之一(约3-4公分),模拟它们的自然栖地。给予大一点的活动空间,放置一些瓦楞纸隔开蟋蟀,避免互咬。蟋蟀为杂食动物,为了防止高龄吃掉幼龄,将不同龄期若虫分开饲养。食物不要放置太久,当有异味产生时,代表环境已有霉菌产生,蟋蟀容易受感染而生病。饲养箱上用透明压克力板覆盖,并留有通风空间,方便观察拍照。

2. 食性

  • 说明: 黄斑黑蟋蟀为杂食偏肉食昆虫,食性非常广泛,在饥饿状态下,连同类都吃。

(1)觅食方式:利用触角侦测食物气味。先用前足夹住猎物,再用大颚切碎、口器咀嚼猎物。

(2)食用肉类的蟋蟀长得比较大,食用蔬菜的蟋蟀长得较小。

(3)食用蔬菜的蟋蟀,粪便颜色较淡,水分较多。[7]


黄斑黑蟋蟀各龄期生命周期

黄斑黑蟋蟀属于不完全变态的渐进变态,一生历经卵,若虫,成虫三阶段,成长史中没有的阶段。

它的成长速度和温度成正比,温度越高成长越好,发育较快,生命 周期就较短,温度低成长较慢,生命周期就较长。

春季夏季大都为若虫阶段,秋季为成虫繁殖期,雄性成虫交尾后死亡,雌性成虫在秋末时将产卵管插在土中或植物的茎部产下卵后也相继死亡,卵在隔年3-4月时孵化,历经七-九龄化为成虫。蜕皮时间会受温度、 环境和营养影响而有所差别。随著龄数增加,体型增加,蜕皮间期也随之变长,有明显 的增加。[8]


视频

黄斑黑蟋蟀,你实在是有够吵的

黄斑黑蟋蟀脱皮全程 32倍数

斗蟋蟀429 台湾黄斑黑蟋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