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耆-图片来源*黄耆为补药之长大纪元

黄耆 (Huang Qi),诸药之长老,故名。亦称北芪,一般指豆科黄耆属Astragalus)植物,主产地在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因而有内蒙黄耆膜荚黄耆绵黄耆多序岩黄耆(“红耆”)、日本黄耆(“和黄耆”)等品种。别名甚多:戴糁(《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王孙(《药性论》),百药绵(侯宁极《药谱》),绵黄耆(《本草图经》),黄芪(《本草纲目》),箭芪(刘仕廉《医学集成》),土山爆张根(《新疆药材》),独根(《甘肃中药手册》),二人抬(《辽宁经济植物志》),现代有用黄耆萃取物制剂口服或静脉滴注。

质地分辨

市售黄耆多见有二种:

  • 晋黄耆,出产于山西、河北等地。药材较粗肥、含有较丰富之糖质,应用在补益之功效较强。虚弱体质及疮口不收者,大量应用一次一两以上则效果迅速。
  • 北黄耆,生产于东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外形较瘦小而白,糖质较少,需补气时兼有高血压、肾脏病、糖尿病患者则选用之。

大陆中医师多用北耆,台湾医师爱用晋耆,习惯略有不同。

性味归经

  • 药性:甘,微温。
  • 归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
  • 黄耆去须根及根头取用其根茎,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调于中药方剂中。

主治症状

气虚表卫不固自汗、外感诸症

肺合皮毛主表,虚则腠理不密,难摄津液,黄耆入肺,补气虚,表盛以固摄鬼门,御邪于外。临床上用黄耆、防风、白术制成玉屏风散,取其固表以止自汗,实卫而御外邪。气虚阳弱,体倦汗多,常配附子(如耆附汤),以益气温阳固表。

脾气虚证,虚弱倦怠,泄泻,中气下陷,脏器脱垂,食少纳呆诸症

黄耆入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湿,脾虚则难以助胃健运,食少纳呆。脾虚不能输布津液于肺,所以湿困中焦,湿性趋下,所以下焦受湿而便溏。临床上常与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配伍,治疗脾虚泄泻。 凡脾虚气短,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常配白术(如耆术膏),以补气健脾;若气虚较甚,则配人参(参耆膏),以增强补气作用,若中焦虚寒,腹痛拘急,常配桂枝、白芍、甘草等(如黄耆建中汤)。 凡脾阳不升,中气下陷,而见久泻脱肛,内脏下垂者,黄耆能补中益气,升举清阳,常配人参、升麻、柴胡等(如补中益气汤),以培中举陷,补气温中。

肺气虚证

久咳多喘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者,临床上常配伍紫菀款冬五味子等,用治肺气虚弱,咳喘气短,等同用温肺定喘,健太阴肺以祛痰,脾气盛可以运化阴精上输于肺。肺气盛则可以通调水道,散精至肌表。近年以黄耆配伍百部、地龙等治慢性气管炎。

补气利尿

用于气虚水湿失运的浮肿,小便不利者,常与防己、白术等同用,如《防己黄耆汤》,配伍补脾肾、利水湿之品,治疗慢性肾炎弹肿,尿蛋白长期不消者。

疮疡难溃或溃久难收

肺合皮毛,脾主肌肉(见内经灵枢•素问),脾气虚则难以去腐生新,肺气虚则难以托脓外出,使邪内陷。配伍人参肉桂当归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人参当归升麻白芷合用托脓外出,脓毒内陷,补益气血,托里透脓散医宗金鉴》。

视频

黄耆的故事TaiwanHerbal 台湾汉药,2015-03-01
20160308 黄耆有效延缓青光眼 台湾医疗团队发表研究/国军高雄总医院眼科团队,历经三年多的研究发现,黄耆可以明显降低眼压,延缓青光眼,是全球第一个证实黄耆能有效控制青光眼的研究报告。/人间卫视BLTV,2016-03-07
PM2.5引肺炎结膜炎 台研究:黄耆可改善,TVBS NEWS,2018-10-21
中药黄耆萃取 舒缓癌症不适感-民视新闻,民视新闻网 Formosa TV News network,2012-07-31

文献别录

  • 《本草备要》记载:“黄耆”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 《医学启源》:

治虚劳自寒(“寒”作“汗”解),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善治脾胃虚弱,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药。

  • 王好古:主太阴疟疾。
  • 《药性论》:

治发背。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生陇西者下补五脏。蜀白水赤皮者,治客热。

  • 《珍珠囊》:“黄耆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
  • 《别录》:

主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 《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 《日华子本草》:

黄耆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Y癣,治瘰鬁,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赤目等。白水耆,排脓治血,及烦闷,热毒,骨蒸劳,功次黄耆;赤水耆,治血,退热毒,馀功用并同上;木耆治烦,排脓力微甯黄耆,遇缺即倍用之。

现代药理

成份

包含苷类、多糖、氨基酸、葡萄糖醛酸、粘液质、苦味素、黄酮、胆碱、甜菜碱、叶酸、微量元素等等。

作用

  • 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增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更新。
  • 利尿:消除炎尿蛋白。
  • 对高饶素系统有促进作用,增强和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 抑制病毒:对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所致细胞病变有轻度抑制作用。科学实验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提高小鼠应激能力、调节血糖含量、保护心血管系统、加速遭受放射线损伤的修复等作用。
  • 抗菌、保肝:促雌激素样作用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其中膜荚黄耆皂甙甲具有降压、稳定红细胞膜、提高血浆组织内c-AMP的含量、增强免疫功能、促进再生肝DNA合成等多种作用在细胞培养中,促使细胞数明显增多生长旺盛。
  • 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血管系统,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及供给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降低高血压、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症、冠状动脉硬化以及心肌梗塞等症,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减少血栓形成,降血脂、抗氧化、抗辐射。

药膳食补

黄耆于药膳补身的广泛运用:

  • 精神萎靡、气短懒言、面色清白、头昏神倦、舌质淡者,以黄耆配合白术、茯苓、炙甘草等量煎煮服用,能增强体质,立即改善;或平时可取用黄耆一两,红枣十个去核加水三至五碗熬煮十五分钟,取汤去渣当茶饮用。
  • 升提功效、治胃下垂黄耆加升麻,能增强韧带张力,使之收缩上升。肾下垂可用黄耆一两加党参、巴戟天、山药、升麻等各三钱服用;子宫下垂多为产育过多、体虚、子宫韧带松弛而下垂,黄耆一两加党参、当归、紫胡、升麻各二钱或直接服补中益气汤都很有疗效;痔疮脱肛可以使用黄耆加党参等量来治疗。
  • 久泻不止者,黄耆配合白术、山药、茯苓等比量磨成粉服用。小儿慢性消化不良,黄耆加党参、茯苓、白术、神䅿等量研末成粉长期服用。
  • 妇女月经过多或子宫出血,需急用补身止血、黄耆一两配合当归、阿胶、党参、川续断各三钱。妇女体虚白带过多引起者,可使用黄耆一两、山药、白术、芡实各三钱补气止带。
  • 黄耆能降低血糖、对治糖尿病,黄耆五钱加金石斛、天花粉、党参各三钱能生津止渴。
  • 治体质虚弱多汗及盗汗,黄耆一两加麻黄根、小麦、牡蛎各三钱能敛汗止汗。
  • 黄耆一两加补骨脂、党参、巴戟天各三钱、肉桂五分等对增加尿量和钠的排泄有显著的作用增强肾功能。
  • 体质虚弱、疮疡肿毒不化、褥疮疮口不收者,黄耆能强壮内托,使脓液排出,可与黄耆一两、当归二钱、川芎一钱,促使生肌收口[1]

注意事项

黄耆补益功效明显,药性温和,补而不燥热,久服常对身体有益无害。特别注意,若是用于补养虚弱体质应将黄耆捶扁切片后,再用蜜水炒干,即所谓“炙黄耆”。生用固表,若是用于抵御感冒、治疗皮肤伤口不愈,则采生用。

不良反应

  • H1N1新型流感病毒感染期间,很多台湾民众想到SARS期间“红枣、黄耆”煮水的“补气汤”,号称可补充元气,因此天天喝。台中荣总蔡嘉一中医师呼吁民众要先了解自己的体质再喝。例如黄耆5钱、红枣2钱,2500西西水煮成2000西西,当一天份量的水喝,确有补气效果,但只适合“神疲乏力”气虚型体质者,且一周只能喝2-3天,不适合天天喝。常觉得肚子闷闷的或有胸闷、腹胀等“气滞型”的人,天天将“红枣、黄耆”煮水喝,会让腹闷、腹胀、胸闷的症状更严重;因熬夜造成嘴破、口臭属于“阴虚夹火型”的人喝了口腔黏膜会破得更厉害,这时候的治本之道是-调整生活作息。“气滞型”的人需要“理气”而不是“补气”,经医师诊断建议后,将陈皮2钱、桑叶3钱,以2500西西水煮成2000西西,当一天份量的水喝,比喝“红枣、黄耆”汤适合,但是也只能一周喝2-3天,绝不能天天喝。“阴虚夹火型”可以将麦门冬、生地各3钱,以上述的方式煮水喝,但如果脾胃不佳,喝了会出现腹胀或拉肚子的情形就不适合,故服用中药前,一定要请中医师先诊断[2]
  • 大陆临床上有黄耆注射液有导致皮疹、过敏性休克案例。妊娠7个月以上孕妇连续服用黄耆15天,总量300克以上,结果导致过期妊娠8例,产程延长6例,胎盘迟剥3例,会阴侧切4例,产钳助产1例,胎儿过大剖腹产1例,胎儿体重平均在3500~4600公克,较一般婴儿大,可能与黄耆生举阳气有关。

参考文献

  1. 陈潮宗,诸药之长-黄耆
  2. 徐夏莲,“天天”灌红枣黄耆水 越喝越虚自由时报-即时新闻,2009-06-05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