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頭鶺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黃頭鶺鴒 |
---|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pexels |
基本資料 |
學名 Motacilla citreola 目/科/屬 雀形/鶺鴒/鶺鴒 遷徏狀態 過境鳥/台灣 普遍性 稀有 體長/體重 16-20cm/18-25g |
黃頭鶺鴒,雌雄略異。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黑色。
- 雄鳥繁殖期:
- 頭、頸、喉至胸腹鮮黃,但尾下覆羽為白色。後頸至頸側黑。
- 背、腰及小覆羽為鼠灰色。翼黑具明顯白羽緣及2條明顯寬翼帶。
- 尾羽黑灰褐、外側尾羽白色。
- 雌鳥下嘴基淡色,頭頂、後頸至背灰褐色,額基、頸、喉至胸腹為淺黃,眼先至耳羽暗灰呈孤立圓弧耳斑,尾下覆羽為白色。
棲地&習性
在水邊或浮水植物間行走覓食,啄地面植物及昆蟲。
食物食物包括各種各樣的無脊椎動物,通常是水生的,以及它們的幼蟲。
繁殖期
主要4月下旬至6月,北方5月至8月;通常兩個育雛。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在俄羅斯北部的苔原地帶上很常見。
鳴聲
清晰尖銳「 唧-」,與東方黃鶺鴒相似。
外觀相似性
東方黃鶺鴒似查種雌鳥,但額基不黃,耳斑與頸部相連。體背較綠,2條翼帶較窄,尾下覆羽偏黃色。
分佈
亞種分佈
- M. c. citreola Pallas, 1776 – Northern Citrine Wagtail –歐洲北部(芬蘭,俄羅斯北部)E至C西伯利亞,Transbaikalia,蒙古和中國東北;冬季主要分佈在印度次大陸,也包括東南亞。
- M. c. werae (Buturlin, 1907) –歐洲東部(在W擴大,現在是波羅的海共和國,波蘭北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常規種鴿)歐洲東部至俄羅斯的阿爾泰,西北部,哈薩克斯坦和西北部的中國(西北部的新疆),以及C&E土耳其,也記錄在亞美尼亞和敘利亞;印度次大陸和東南亞的冬季。
- M. c. calcarata Hodgson, 1836 – Southern Citrine Wagtail – 伊朗,阿富汗和C亞洲山脈,從天山E到C中國(E到C甘肅和四川)和S到N喜馬拉雅山;S阿富汗E到緬甸的低地冬季。[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參考文獻
- ↑ Citrine Wagtail,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