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黄中立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黄中立(1918年6月7日-1983年7月16日),出生于湖北省汉口市,森林经理学家[1]。祖父黄光耀专攻数学,所著《东观商数学》一书,在当时颇有影响。 黄中立的代表著有《原木材积表制法及原理》《林业专业档案》等有关论著,奠定了中国木材计量标准基础,开拓了中国林业遥感科研事业。

目录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森林经理学家

出生日期----1918年6月7日

出生地点----湖北省汉口市

国 籍 ---- 中国

逝世日期----1983年7月16日

职 业 ---- 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原木材积表制法及原理》《林业专业档案》等

生平简介

黄中立,1918年6月7日出生于湖北省汉口市。祖籍安徽休宁。祖父黄光耀专攻数学,所著《东观商数学》一书,在当时颇有影响。父辈兄弟俩均为数学教员。黄中立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聪明好学,兴趣广泛,喜爱诗歌、音乐、无线电等。小学时就在报纸上发表过宝塔诗。中学时,他的数学、外语成绩一直优良,曾在全市数学竞赛中获奖。中学时代,他目睹南京国民政府腐败专制,国家贫穷落后的状况,1936年高中毕业后,竟违背父命,不去南京警官学校就读,而考入了安徽大学农艺系。在他给家里的一封信中写到:“宁去当和尚,也不去警官学校。”1937年由安徽大学转入武汉大学农艺系。后因抗日战争学校内迁,与中央大学农学院合并,于1938年转入森林系学习。这一时期正是日寇疯狂侵略中国,生灵涂炭的年代。敌寇在中国大地滥施淫威,人民饱受欺凌,亲朋好友惨遭杀害,更加激励他发奋图强,努力学习,矢志为振兴祖国的林业科学技术事业而献身。

1941年,黄中立在中央大学森林系毕业后,先在岷县甘肃水利林牧公司和高级农业职业学校任职、任教,1943 年被调农林部任科员。这期间,他深入林区考察,开展了多方面的试验研究,包括森林分布、林分结构、树种特性的分析,造林、育林技术的研究,以及林业经济问题的探讨等,发表了《金佛山一带土壤及森林分布之初步观察》、《木材中螺旋纹理之观察》、《覆土厚度与栾树种子发芽的关系》、《苏联发明无节木材培育新方法》、《西北荒山造林》以及《中国林业经济概况》等文章。为了继续深造,他于1947年考取了公费留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林学院研究生。在留学期间常因当时国民政府间断供给,不得不在课余时间到餐馆打工,端盘洗碗、勤工俭学。在那种年月,国家贫穷落后,国外留学生倍受歧视。他身在异国,思乡和怀念祖国情感十分强烈。毕业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周恩来总理号召知识分子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感召下,他毅然谢绝了所在大学的高薪聘请,经林业部梁希部长再三联系,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层层封锁,终于在1950年3月回到祖国。

简历

1918年6月7日 生于湖北省武汉市。

1936年——1937年 安徽大学农艺系学生。

1937年——1938年 武汉大学农艺系学生。

1941年 毕业于中央大学森林系。

1941年——1943年 任岷县甘肃水利林牧公司技术员,兼岷县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教员。

1943年——1947年 任中央农林部林业司科员。

1947年——1950年 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林学院学习,获硕士学位。

1950年——1956年 任中央林垦部、林业部森林经理司经理科科长,调查设计局工程师、研究设计科科长。

1956年——1971年 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学研究所森林经营、森林经理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员。

1972年——1977年 在河北省兴隆县林业局任技术员。

1977年——1983年 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学所森林经理研究室主任,1983年兼任中国林学会理事、森林经理学会副理事长。

1983年7月16日 病逝于安徽省滁县。

科技成就

奠定了中国木材材积计量标准基础

黄中立回国后,先在林垦部(后改为林业部)任科长、工程师。1956年调林业部林业科学研究所(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任森林经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木材需求量猛增,作为木材材积的计量标准——原木材积表的编制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黄中立先从研究祖国遗产着手,于1952年发表了《龙泉码价与杉木材积的关系——武汉市鹦鹉州杉木材积调查报告》,对龙泉码价作了多方考证和通过实际量测数据,揭示了各项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并拟合了码价与眉围、码价与材积的数学关系式,这是研究祖国测树学宝贵遗产的一篇重要文章。同年,他以苏联国家标准《原木材积表》为蓝本,改编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国通用原木材积表》,由林业部颁布实施,以解决工作亟需。1957年他编著的《原木材积表制法及原理》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叙述了原木材积表的组成部分,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以及编表公式选择,为进一步研究编制中国原木材积表提供了技术、理论基础。1960年对《全国通用原木材积表》进行全面修订后,1961年由林业部正式定名为LYB108-61《原木材积表》。此表适用于杉原木以外的所有原木材积计量,并且统一了中国木材材积计量标准,有利于木材生产和消费,一直被沿用至1976年。1958 年由他主持,根据杉原木实测材积编制了林标LY104-60 《杉原木材积表》,1960年由林业部颁布实施。上述两表很好地完成了当时亟待解决的原木材积计量标准的任务,也为以后一系列材积表标准编制工作积累了经验,从而奠定了中国木材计量标准化的基础。他在这一时期所写的《森林更新标准》、《西南复层林生长研究报告》等文章,对生产和科研都具有指导作用。他在“文革”下放期间,即使身处逆境,仍未放弃研究工作,研制成功显微测树仪。该仪器能灵敏地测定速生树种短期径向生长量,具有测定方法简单、精度高、成本低的特点。

对森林资源下降趋势最早提出预警和对策

60年代中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受林业部的委托,为即将开发的大兴安岭林区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组织了考察队,黄中立担任副队长,并兼测树组组长。在他指导的一个经营林场森林经理调查工作中,首次作了森林分层抽样调查方法的试点,在清查森林资源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在他所撰写的总结汇报中,对合理利用和恢复大兴安岭森林资源提出了多项建议。他提出的三项研究报告,获1964年国家科委重大科技成果奖。1965年这些建议被林业部调查规划局“大兴安岭林区(考察区)开发建设规划方案”所采纳。在这一时期,他还肩负多项科研任务,“中国森林资源分析”便是其中之一。他经过深入各主要林区考察,并结合多方收集和多年积累的资料数据,撰写了《中国森林资源分析》的研究报告,对中国森林资源发展及现状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对比作了分析论证,指出了中国森林资源贫乏、可采资源急剧下降的趋势,对中国森林资源枯竭的预兆形势,最早敲响了警钟,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关于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研究。黄中立是反对当时有人提出的“大砍大造”和“大面积皆伐”,而主张森林永续利用的林业专家之一。他极力主张建设好现有林区,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保证更新和提高森林生产力,是森林经营的根本出路。他后来的很多论文、文章如《谈谈林业现代化》、《管窥森林永续经营的新发展》、《森林更新标准》、《森林经理应系统求实》、《森林经理中电算应用》、《林业投资评价小议》等,都体现了这一主导思想。

为了提高林业特别是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水平,黄中立早在60年代就对林业技术档案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于1980 年出版了《林业专业档案》一书。他在书中指出,林业的经营必须建立档案制度,并要用动态的观点来对待档案。他认为只有提高各级林业单位特别是林场、林业局的经营管理水平,才能逐步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并很可能为中国林业发展闯出一条路子。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应是增加森林资源的重要对策。这些观点至今仍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充分体现了他学术思想的前瞻性和实用性。书中重点探讨了林场经营档案和森林资源档案的技术内容和管理。对林场经营档案的主体即小班经营卡片的各种类型作了比较,提出了小班卡片的设计原理、检索方法和应用。对森林资源档案卡片也做了精心设计。就技术内容来说,代表了当时中国在林业上推行的技术档案的先进水平。同时,他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指出了森林资源管理现代化的前景,必然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建立数据库,富有远见地为森林经理的课题研究指出了技术方向。

黄中立在河北省兴隆县林业局工作期间,主动承担了全兴隆县森林资源清查总指挥工作。领导了县一类资源清查和8个国营林场的二类资源清查。为了弄清雾灵山的森林植物群落分布情况和森林经营状况,他完成了横贯雾灵山北坡的考察。通过这次艰苦的考察,初步摸清了这一地区的森林地带性分布规律、林分生长特点。他在报告中作了林木生物学特性、生态、经济效益等各种分析,提出雾灵山阴坡最适宜由云杉更替的结论,为这一地区森林资源的恢复和森林经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森林航测调查和林业遥感的开拓者[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国家建设需要大量木材,中国究竟有多少可供采伐的森林资源,过去没有留下任何数据和资料。针对这一情况,同时考虑到中国大面积的原始森林都分布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等实际情况,黄中立向林业部领导建议,提出采用航空调查森林资源。这一科学方法,效率高,进度快,省人力。他的建议很快被林业部采纳。1953年6月林业部成立森林航测队,立即在黑龙江省大海林林业局进行了航测和森林调查试点。这是中国利用航空测量清查森林资源的成功尝试。以后,他又作为中国林业专家参加了苏联援华重点项目的林业航测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早在60年代初,黄中立在中国森林调查数据计算尚处于算盘和手摇计算机的情况下,就指出森林经理处理资料要走机械化和自动化道路;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国情和可能的订货渠道,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推荐订购了一套穿孔卡计算机。这是中国林业上应用电算的开端。1978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恢复建制,他继续担任森林经理研究室主任,立即成立了林业遥感组,开展了地物光谱特性的研究、遥感在森林调查和林业区划中的应用研究等课题,购置了图象处理设备和电子计算机,增添了有关专业人员,培养了三名硕士研究生,开展了林业遥感方面的研究工作,是中国开展林业遥感技术研究的开拓者。

科学精神

默默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黄中立在从事森林经理研究的四十余年中,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智慧,为中国森林经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基础扎实,勇于攻坚,又热心为科研群体服务,有高尚的科研道德。他默默奉献,成绩卓著,却甘居陋室,安于清贫,不讲“索取”。尤其值得称颂的是他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里,身处逆境,饱受磨难于1972年——1977年下放河北省兴隆县期间,仍不畏艰险和各种困难,坚持搞科研,想方设法查阅国外林业科技文献,翻译了多篇测树理论、资源管理、调查方法等方面文章,其中一部分当时以兴隆县林业局名义发表。80年代出版的《林业专业档案》一书,也是在70年代完稿的。黄中立精通英文、德文,对俄、日文也较熟悉。他博览多种文献资料,平时非常重视资料的收集和积累,经他亲手制作的不同语种的各类文献卡片有几万张,还有一大批各时期的报刊资料剪辑,其分类之细致,专业之广泛,使查阅者无不为之叹服。

黄中立热心于国际科学技术交流工作。他多次为出访的代表团提供情报咨询,并曾拟定不少请进、派出计划。通过他联系并促成多次美籍华人教授来华讲学和派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出国深造。就在他临终前半个月还写出了为“北方林业局经营管理”和“南方人工林区利用电算分析”两项技术争取外资的意见,尽力为他人牵线搭桥。自从1950年由加拿大学成回国后,多次把出国访问、考察、交流的机会让给别人,自己再也没有出过国。

主要论著

1 枞栎,金佛山一带土壤及森林分布之初步观察,林钟(金佛山专号),1941,1(3)。

2 黄中立等,重庆市木材贸易概况,林学,1941,1(7)。

3 黄中立,复土深度与栾树种子发芽的关系,林学,1942,1(9)。

4 黄中立等,西北荒山造林,林学,1943,3(1)。

5 枞栎,苏联发明无节木材培育新方法,林讯,1946,3(1)。

6 黄中立,樟树与樟脑,中农月刊,1947,8(2)。

7 黄中立等,中国林业经济概况,中农月刊,1947,8(5)。

8 黄中立执笔,中国主要树木生长量汇编1—4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51年11月——1958年12月。

9 黄中立,龙泉码价与杉木材积关系——武汉市鹦鹉洲杉木材积调查报告,自然科学,1952,2(2)。

10 黄中立,苏联方格调查法的优点,中国林业,1952(10)。

11 黄中立,对苏联原木材积表规律性的认识,中国林业,1952 (10)。

12 黄中立,更新迹地调查方法,中国林业,1953(5)。

13 黄中立,介绍测树学,中国林业,1954(8)。

14 黄中立等,调查与设计,中国林业,1954(12)。

15 黄中立,对“材积直线法调制材积的探讨”一文的意见,林业科学,1956(4)。

16 黄中立,读“森林资源调查内业资料汇编”以后,林业调查设计,1957(1)。

17 黄中立,中国杉木材积生产率等问题的探讨,林业科学,1957 (1)。

18 黄中立,原木材积表制法及原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57。

19 黄中立执笔,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原木材积表,部颁标准,1961。

20 黄中立执笔,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杉原木材积表,部分标准,1960。

21 黄中立,森林更新调查及鉴定标准,林业科学,1964,9(1)。

22 兴隆县林业局,显微测树仪试制成功,林业勘察设计,1974 (3)。

23 兴隆县林业局,林场经营活卡试制试用初报,林业调查设计,1975(2)。

24 兴隆县寿王坟林场,显微测树仪的试用,林业勘察设计,1976 (1)。

25 黄中立,国外森林经理等方面运用数模型概况,林业勘察设计,1977(2)。

26 黄中立,林业专业档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27 黄中立,从森林经理的角度试谈林业建设现代化,林业勘察设计,1980(1)。

28 黄中立,管窥森林永续经营的新发展,森林合理经营永续利用文集,1982。

29 黄中立,试谈林业投资评价,林业调查规划,1983(3)。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