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中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中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黃中立(1918年6月7日-1983年7月16日),出生於湖北省漢口市,森林經理學家[1]。祖父黃光耀專攻數學,所著《東觀商數學》一書,在當時頗有影響。 黃中立的代表著有《原木材積表製法及原理》《林業專業檔案》等有關論著,奠定了中國木材計量標準基礎,開拓了中國林業遙感科研事業。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森林經理學家

出生日期----1918年6月7日

出生地點----湖北省漢口市

國 籍 ---- 中國

逝世日期----1983年7月16日

職 業 ---- 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原木材積表製法及原理》《林業專業檔案》等

生平簡介

黃中立,1918年6月7日出生於湖北省漢口市。祖籍安徽休寧。祖父黃光耀專攻數學,所著《東觀商數學》一書,在當時頗有影響。父輩兄弟倆均為數學教員。黃中立在家庭的薰陶下,從小聰明好學,興趣廣泛,喜愛詩歌、音樂、無線電等。小學時就在報紙上發表過寶塔詩。中學時,他的數學、外語成績一直優良,曾在全市數學競賽中獲獎。中學時代,他目睹南京國民政府腐敗專制,國家貧窮落後的狀況,1936年高中畢業後,竟違背父命,不去南京警官學校就讀,而考入了安徽大學農藝系。在他給家裡的一封信中寫到:「寧去當和尚,也不去警官學校。」1937年由安徽大學轉入武漢大學農藝系。後因抗日戰爭學校內遷,與中央大學農學院合併,於1938年轉入森林系學習。這一時期正是日寇瘋狂侵略中國,生靈塗炭的年代。敵寇在中國大地濫施淫威,人民飽受欺凌,親朋好友慘遭殺害,更加激勵他發奮圖強,努力學習,矢志為振興祖國的林業科學技術事業而獻身。

1941年,黃中立在中央大學森林系畢業後,先在岷縣甘肅水利林牧公司和高級農業職業學校任職、任教,1943 年被調農林部任科員。這期間,他深入林區考察,開展了多方面的試驗研究,包括森林分布、林分結構、樹種特性的分析,造林、育林技術的研究,以及林業經濟問題的探討等,發表了《金佛山一帶土壤及森林分布之初步觀察》、《木材中螺旋紋理之觀察》、《覆土厚度與欒樹種子發芽的關係》、《蘇聯發明無節木材培育新方法》、《西北荒山造林》以及《中國林業經濟概況》等文章。為了繼續深造,他於1947年考取了公費留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林學院研究生。在留學期間常因當時國民政府間斷供給,不得不在課餘時間到餐館打工,端盤洗碗、勤工儉學。在那種年月,國家貧窮落後,國外留學生倍受歧視。他身在異國,思鄉和懷念祖國情感十分強烈。畢業時,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周恩來總理號召知識分子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感召下,他毅然謝絕了所在大學的高薪聘請,經林業部梁希部長再三聯繫,衝破了帝國主義的層層封鎖,終於在1950年3月回到祖國。

簡歷

1918年6月7日 生於湖北省武漢市。

1936年——1937年 安徽大學農藝系學生。

1937年——1938年 武漢大學農藝系學生。

1941年 畢業於中央大學森林系。

1941年——1943年 任岷縣甘肅水利林牧公司技術員,兼岷縣高級農業職業學校教員。

1943年——1947年 任中央農林部林業司科員。

1947年——1950年 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林學院學習,獲碩士學位。

1950年——1956年 任中央林墾部、林業部森林經理司經理科科長,調查設計局工程師、研究設計科科長。

1956年——1971年 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科學研究所森林經營、森林經理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員。

1972年——1977年 在河北省興隆縣林業局任技術員。

1977年——1983年 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科學所森林經理研究室主任,1983年兼任中國林學會理事、森林經理學會副理事長。

1983年7月16日 病逝於安徽省滁縣。

科技成就

奠定了中國木材材積計量標準基礎

黃中立回國後,先在林墾部(後改為林業部)任科長、工程師。1956年調林業部林業科學研究所(現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任森林經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隨着國家建設的發展,木材需求量猛增,作為木材材積的計量標準——原木材積表的編制就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黃中立先從研究祖國遺產着手,於1952年發表了《龍泉碼價與杉木材積的關係——武漢市鸚鵡州杉木材積調查報告》,對龍泉碼價作了多方考證和通過實際量測數據,揭示了各項因子間的相互關係,並擬合了碼價與眉圍、碼價與材積的數學關係式,這是研究祖國測樹學寶貴遺產的一篇重要文章。同年,他以蘇聯國家標準《原木材積表》為藍本,改編成為中國第一個《全國通用原木材積表》,由林業部頒布實施,以解決工作亟需。1957年他編著的《原木材積表製法及原理》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該書系統地敘述了原木材積表的組成部分,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以及編表公式選擇,為進一步研究編制中國原木材積表提供了技術、理論基礎。1960年對《全國通用原木材積表》進行全面修訂後,1961年由林業部正式定名為LYB108-61《原木材積表》。此表適用於杉原木以外的所有原木材積計量,並且統一了中國木材材積計量標準,有利於木材生產和消費,一直被沿用至1976年。1958 年由他主持,根據杉原木實測材積編制了林標LY104-60 《杉原木材積表》,1960年由林業部頒布實施。上述兩表很好地完成了當時亟待解決的原木材積計量標準的任務,也為以後一系列材積表標準編制工作積累了經驗,從而奠定了中國木材計量標準化的基礎。他在這一時期所寫的《森林更新標準》、《西南復層林生長研究報告》等文章,對生產和科研都具有指導作用。他在「文革」下放期間,即使身處逆境,仍未放棄研究工作,研製成功顯微測樹儀。該儀器能靈敏地測定速生樹種短期徑向生長量,具有測定方法簡單、精度高、成本低的特點。

對森林資源下降趨勢最早提出預警和對策

60年代中期,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受林業部的委託,為即將開發的大興安嶺林區進行大規模的調查研究,組織了考察隊,黃中立擔任副隊長,併兼測樹組組長。在他指導的一個經營林場森林經理調查工作中,首次作了森林分層抽樣調查方法的試點,在清查森林資源方面取得了寶貴的經驗。在他所撰寫的總結匯報中,對合理利用和恢復大興安嶺森林資源提出了多項建議。他提出的三項研究報告,獲1964年國家科委重大科技成果獎。1965年這些建議被林業部調查規劃局「大興安嶺林區(考察區)開發建設規劃方案」所採納。在這一時期,他還肩負多項科研任務,「中國森林資源分析」便是其中之一。他經過深入各主要林區考察,並結合多方收集和多年積累的資料數據,撰寫了《中國森林資源分析》的研究報告,對中國森林資源發展及現狀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對比作了分析論證,指出了中國森林資源貧乏、可采資源急劇下降的趨勢,對中國森林資源枯竭的預兆形勢,最早敲響了警鐘,並在此基礎上開始了關於森林資源永續利用的研究。黃中立是反對當時有人提出的「大砍大造」和「大面積皆伐」,而主張森林永續利用的林業專家之一。他極力主張建設好現有林區,合理利用森林資源,保證更新和提高森林生產力,是森林經營的根本出路。他後來的很多論文、文章如《談談林業現代化》、《管窺森林永續經營的新發展》、《森林更新標準》、《森林經理應系統求實》、《森林經理中電算應用》、《林業投資評價小議》等,都體現了這一主導思想。

為了提高林業特別是森林資源的經營管理水平,黃中立早在60年代就對林業技術檔案開展了大量的研究,於1980 年出版了《林業專業檔案》一書。他在書中指出,林業的經營必須建立檔案制度,並要用動態的觀點來對待檔案。他認為只有提高各級林業單位特別是林場、林業局的經營管理水平,才能逐步實現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並很可能為中國林業發展闖出一條路子。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應是增加森林資源的重要對策。這些觀點至今仍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充分體現了他學術思想的前瞻性和實用性。書中重點探討了林場經營檔案和森林資源檔案的技術內容和管理。對林場經營檔案的主體即小班經營卡片的各種類型作了比較,提出了小班卡片的設計原理、檢索方法和應用。對森林資源檔案卡片也做了精心設計。就技術內容來說,代表了當時中國在林業上推行的技術檔案的先進水平。同時,他根據國外的發展經驗,指出了森林資源管理現代化的前景,必然是利用電子計算機和建立數據庫,富有遠見地為森林經理的課題研究指出了技術方向。

黃中立在河北省興隆縣林業局工作期間,主動承擔了全興隆縣森林資源清查總指揮工作。領導了縣一類資源清查和8個國營林場的二類資源清查。為了弄清霧靈山的森林植物群落分布情況和森林經營狀況,他完成了橫貫霧靈山北坡的考察。通過這次艱苦的考察,初步摸清了這一地區的森林地帶性分布規律、林分生長特點。他在報告中作了林木生物學特性、生態、經濟效益等各種分析,提出霧靈山陰坡最適宜由雲杉更替的結論,為這一地區森林資源的恢復和森林經營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中國森林航測調查和林業遙感的開拓者[2]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國家建設需要大量木材,中國究竟有多少可供採伐的森林資源,過去沒有留下任何數據和資料。針對這一情況,同時考慮到中國大面積的原始森林都分布在交通不便的邊遠地區等實際情況,黃中立向林業部領導建議,提出採用航空調查森林資源。這一科學方法,效率高,進度快,省人力。他的建議很快被林業部採納。1953年6月林業部成立森林航測隊,立即在黑龍江省大海林林業局進行了航測和森林調查試點。這是中國利用航空測量清查森林資源的成功嘗試。以後,他又作為中國林業專家參加了蘇聯援華重點項目的林業航測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早在60年代初,黃中立在中國森林調查數據計算尚處於算盤和手搖計算機的情況下,就指出森林經理處理資料要走機械化和自動化道路;並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當時國情和可能的訂貨渠道,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推薦訂購了一套穿孔卡計算機。這是中國林業上應用電算的開端。1978年,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恢復建制,他繼續擔任森林經理研究室主任,立即成立了林業遙感組,開展了地物光譜特性的研究、遙感在森林調查和林業區劃中的應用研究等課題,購置了圖象處理設備和電子計算機,增添了有關專業人員,培養了三名碩士研究生,開展了林業遙感方面的研究工作,是中國開展林業遙感技術研究的開拓者。

科學精神

默默奉獻,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黃中立在從事森林經理研究的四十餘年中,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智慧,為中國森林經理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基礎紮實,勇於攻堅,又熱心為科研群體服務,有高尚的科研道德。他默默奉獻,成績卓著,卻甘居陋室,安於清貧,不講「索取」。尤其值得稱頌的是他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裡,身處逆境,飽受磨難於1972年——1977年下放河北省興隆縣期間,仍不畏艱險和各種困難,堅持搞科研,想方設法查閱國外林業科技文獻,翻譯了多篇測樹理論、資源管理、調查方法等方面文章,其中一部分當時以興隆縣林業局名義發表。80年代出版的《林業專業檔案》一書,也是在70年代完稿的。黃中立精通英文、德文,對俄、日文也較熟悉。他博覽多種文獻資料,平時非常重視資料的收集和積累,經他親手製作的不同語種的各類文獻卡片有幾萬張,還有一大批各時期的報刊資料剪輯,其分類之細緻,專業之廣泛,使查閱者無不為之嘆服。

黃中立熱心於國際科學技術交流工作。他多次為出訪的代表團提供情報諮詢,並曾擬定不少請進、派出計劃。通過他聯繫並促成多次美籍華人教授來華講學和派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出國深造。就在他臨終前半個月還寫出了為「北方林業局經營管理」和「南方人工林區利用電算分析」兩項技術爭取外資的意見,盡力為他人牽線搭橋。自從1950年由加拿大學成回國後,多次把出國訪問、考察、交流的機會讓給別人,自己再也沒有出過國。

主要論著

1 樅櫟,金佛山一帶土壤及森林分布之初步觀察,林鐘(金佛山專號),1941,1(3)。

2 黃中立等,重慶市木材貿易概況,林學,1941,1(7)。

3 黃中立,復土深度與欒樹種子發芽的關係,林學,1942,1(9)。

4 黃中立等,西北荒山造林,林學,1943,3(1)。

5 樅櫟,蘇聯發明無節木材培育新方法,林訊,1946,3(1)。

6 黃中立,樟樹與樟腦,中農月刊,1947,8(2)。

7 黃中立等,中國林業經濟概況,中農月刊,1947,8(5)。

8 黃中立執筆,中國主要樹木生長量匯編1—4輯,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51年11月——1958年12月。

9 黃中立,龍泉碼價與杉木材積關係——武漢市鸚鵡洲杉木材積調查報告,自然科學,1952,2(2)。

10 黃中立,蘇聯方格調查法的優點,中國林業,1952(10)。

11 黃中立,對蘇聯原木材積表規律性的認識,中國林業,1952 (10)。

12 黃中立,更新跡地調查方法,中國林業,1953(5)。

13 黃中立,介紹測樹學,中國林業,1954(8)。

14 黃中立等,調查與設計,中國林業,1954(12)。

15 黃中立,對「材積直線法調製材積的探討」一文的意見,林業科學,1956(4)。

16 黃中立,讀「森林資源調查內業資料匯編」以後,林業調查設計,1957(1)。

17 黃中立,中國杉木材積生產率等問題的探討,林業科學,1957 (1)。

18 黃中立,原木材積表製法及原理,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57。

19 黃中立執筆,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原木材積表,部頒標準,1961。

20 黃中立執筆,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杉原木材積表,部分標準,1960。

21 黃中立,森林更新調查及鑑定標準,林業科學,1964,9(1)。

22 興隆縣林業局,顯微測樹儀試製成功,林業勘察設計,1974 (3)。

23 興隆縣林業局,林場經營活卡試製試用初報,林業調查設計,1975(2)。

24 興隆縣壽王墳林場,顯微測樹儀的試用,林業勘察設計,1976 (1)。

25 黃中立,國外森林經理等方面運用數模型概況,林業勘察設計,1977(2)。

26 黃中立,林業專業檔案,北京:農業出版社,1980。

27 黃中立,從森林經理的角度試談林業建設現代化,林業勘察設計,1980(1)。

28 黃中立,管窺森林永續經營的新發展,森林合理經營永續利用文集,1982。

29 黃中立,試談林業投資評價,林業調查規劃,1983(3)。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