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岩孔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岩孔庙位于中国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学前巷2号,青年路与劳动路交汇处西南,是浙江省现存较完整的孔庙,始建于唐代,最初在县东三里,北宋治平三年(1066)迁至明因寺北,并即孔庙设县学,元丰六年(1083)迁至今址,后屡毁屡建。今大成殿及两庑、大成门等主体建筑均为清道光二年(1822)重建,同治时重修。1982年2月被公布为黄岩县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12月被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1]

文庙布局原前庙后学,清光绪中轴线上依次为万仞宫墙、棂星门三间(内东有名宦祠,西有乡贤祠、忠孝祠,各三间,忠孝祠又名孝友祠)、泮池、泮桥(三孔梁桥)、大成门五间(按县志记载为三间,实为五间,东为神祠、西为衣亭,各三间)、大成殿五间(前有东西庑各九间)、明伦堂五间和崇圣祠三间,东路为大门三间、文奎阁三间两层和尊经阁三间两层,西路为教谕署、训导署等(图)。现存大门、文奎阁、泮池、泮桥、大成门及神祠衣亭、大成殿及东西两庑等,其中文奎阁与大成殿均为重檐歇山顶上覆以黄色琉璃瓦,大成殿正脊砌“天开文运”四字,两侧堆塑龙形正吻,文奎阁正脊为滚瓦花脊。大成门为重檐歇山顶上覆以灰色筒瓦,正脊为滚瓦花脊。

介绍

始建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重建,乾隆道光、同治重修。存大成殿、东西庑、戟门、衣亭、奎星阁等建筑37间。大成殿五间。殿南有东西庑各九间。戟门五间,东西有更衣与神祠各三间。以及泮池、泮桥等。大成殿系孔庙主体建筑。面宽五间,通面宽21.4米,

通进深25.6米。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屋面,正脊砌有“天井文运”四个大字,东西侧堆塑龙形正吻。梁架系抬梁式结构,殿内置金柱18根,檐柱12根,柱础高为0.50米,雕刻盘龙、缠枝牡丹花、连珠纹图案。磉盘呈浅盆状,由如意状云肩和几何形勾连回纹相组合。东西厢庑各9间,面宽27米,进深4.8米。均为单层小青瓦屋面,滚瓦花脊。内置各式柱36根。柱础素面。厢房内南北两则系平面天花板,中间为方形覆斗式藻井。东厢房南与神祠连接,北与大成殿相交。西厢房南与衣亭连接,北与大成殿相交。神祠、衣亭屋脊式样与厢房类同,两则为马头山墙。大成门又称之戟门。面宽五间,通面宽18米,进深7.8米。重檐歇山顶,灰色筒瓦屋面,屋面较平缓,翼角起翘,滚瓦花脊。平面置各式柱子26根,柱础素面。地面铺砌石板。在明间与次间的中柱间设大门,即一中门、二边门。泮池位于大成门南端。距大门9.3米。泮池呈半月形,四周壁面由条石叠砌,泮池宽22.7米。泮桥为三孔梁桥,南北走向,桥长12.1米,宽2.15米。两侧设栏杆,望柱高0.60米,柱头刻饰仰莲与覆莲,栏杆两端置抱鼓石。奎星阁位于孔庙东轴线上,距离大成门40米。始建于明未清初。面宽三间,通面宽10.2米,进深11米,上下两层,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屋面。正脊为滚瓦花脊,两侧雕塑龙吻。1995年维修时,在栋桁上发现“道光十三年(1833)重修”墨书一行[2]

视频

黄岩孔庙 相关视频

台州 黄岩 孔庙看剪纸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台州) ,文旅论坛,2013-03-09
  2. 黄岩孔庙沿革考完 ,道客巴巴,2015-9-3